大学学习小语种好吗?
劝人学小语种可行,劝人把小语种做主修专业,天打雷劈。在国内学小语种专业最大的麻烦就是它很容易变成大语种。 我举两个例子,第一,日语专业。日语专业在二十一世纪初是强需求,但好戏不长,全国上下日语毕业生在2010年就突破了50万,到现在已经150多万了,加上现存国外的30万(硕博)留学生,然后我想弱弱的问一句,180万到底是大语种,还是小语种? 第二,国外语,国外语有一段时间是非常好找工作的,大约是在2012年附近,那时候放开了国外老年人来我们入境游。所以山东和辽宁的同学那段时间学国外语的特别多。用不了几年,韩语毕业生就达到了60万,加上东三省的176万国外族人民,它到底是大语种还是小语种? 当然还有其他例子,像法语,德语,那都是大麻烦。
最初小语种特别好考公务员,海关,边检,外交,GA都招的很多,我记忆很深刻,2011年的山东青岛公务员岗位表,国外语岗招2个报考人数将将过3。现在呢?然后是外贸脱钩,这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就业。 这就是问题,我说一些真正的小语种,缅甸语,老挝语,你现在打开国考和云南省公务员岗位表还是招人困难。而且随着东南亚贸易增多,实际上这种小语种的就业形势还很不错,包括一些中资,央企,跨国企业还是保持过去的需求。但是过几年肯定就不行了,为什么?
人太多,千万不要相信以我们的人口出生量有什么行业是填不满人的,这就是人口红利。不管哪一行,迅速填人内卷,把价格打下来。 把什么价格打下来?把求职者价格打下来,打下来之后,就可以和外资做价格竞争。 也就是说,所有的文科专业,你千万不要相信你的技能值钱。你值钱的只能是占坑之后累计的资质,身份,钱财交易流通的能力。你所学的技能是肯定不值钱的。
当年外语热有着其强大的时代背景。就是邓公南巡讲话、变化时尚进一步扩大化、加入WTO。这个大背景下,外资企业数量在我们陡增,外贸形势一飞冲天,润成为自我提升的最便捷方式,导致外语人才需求量非常大,而存量又非常少,真正外语流利听说读写的就更少了,哪怕是学外语的。 直接导致外交学院、以对外经贸大学为首的“外贸系”大学走红外交学院和贸大经常录取省状元,比清北还难考。
我是1993高考的,我当年高中同学读了外语、外贸专业的,现在绝大部分都过得不错,学外贸的大都自己有生意,身价几千万上亿的好几个,学外语的大半出去,哪怕是南林大、扬州大学这个层次的,当年很多去国外、国外、国外,直接就是人上人了,轻轻松松比国内收入高十倍。 现在外语专业的没落也是有着深刻背景的。外语作为一种技能的新的性越来越小,外资企业优势缩小了很多,外贸行业降温了,外国的月亮也没那么圆了。
但是对于所有人来说,外语作为一种技能依然非常新的,对于所有接触到的学生,我都下意识说一句一定要学好外语,但不一定读外语专业。 外语专业也不是一定不能读,哪怕是只看钱景,能到两外这个层次,也不差,毕竟就业跟商科也没本质区别。 但是外语这个东西,必须配合其它工具才能如虎添翼,单拿出来,除非本领域很顶级,否则除了教师其它领域就业都底气不足。配合其它工具含义比较广泛,可以是自身综合能力非常强,应聘泛管理岗业务岗游刃有余,或者是拥有某个领域的实用技能,比如做自媒体、拍视频、创意能力强、熟悉金融业务等等。
2024-02-2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