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虎口脱险”的影评、悬赏10分

法国影片《虎口脱险》影评1500字左右... 法国影片《虎口脱险》影评1500字左右 展开
 我来答
缡小昳
2012-07-03 · TA获得超过11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0.3万
展开全部
通常情况下,没人会去开战争的玩笑,因为它涉及到了无情的死亡和至高无上的国家尊严。于是,战争几乎成了喜剧片的禁区。纵观影史,迄今只有两部战争喜剧片轰动世界,一部是卓别林的[从军记],还有就是杰拉尔•乌里的这部[虎口脱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晚期,此片更是在遥远的中国迎来第二春,无论是放映次数还是观影人数都足以载入史册。[虎口脱险]风靡全球的法宝之一就是:如果战争是一场梦,这部电影就是唯一的美梦。
影片伊始,一架英军轰炸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德军击中,被迫飞行至已被德军占领的巴黎上空。在这场戏里,我们看不到正常的现实色彩,取而代之的是透过红、绿、蓝滤镜拍摄或洗印的画面。显而易见,这三种色调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前两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很突出,毋庸多言,需要说明的是蓝色。蓝色,和平之色,法国国旗之色,影片用这个颜色来表现英军飞入法国领空,一方面是赞美祖国,另一方面也预示着飞行员来到法国就已经安全,其后的逃命经历必定有惊无险。
除了象征,这段超现实色彩的战争场面还起着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将真实战争与生俱来的残酷和影片之后精心营造的喜剧情境区隔开:在影片色调趋于正常的那一刻,可以说,现实战争戛然而止,一场堪称温馨的虚构冒险正式上演。
巴黎上空,这架倒霉(想一想,也属必然,整个巴黎的防空火力对付一架伤痕累累的轰炸机那肯定是绰绰有余)的轰炸机再度被击中,万般无奈,机组五人全部跳伞(从德军少校的话可知,有两人落地即被俘虏)。

本片最著名的一张海报是油漆匠驮着指挥家的画面,这一幕发生在他们逃离环球旅馆的路上,油漆匠本来好心垫一下爬下高墙的指挥家,没曾想指挥家竟然骑在他脖子上不下来了!两人这一上一下的“构图”倒是象征着他们一直以来的“主仆”关系:“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穿我鞋、换我车!”油漆匠其实还没说完,指挥家还少分给他英国人给的钱,一直不愿意干体力活儿。
这种强制的“主仆”关系之所以能够成立,除了指挥家“习惯”当这个“主”(他的自私本性前面多有表现),另一个原因就是油漆匠的宽容和大度使他“愿意”做这个“仆”。于是,平凡人油漆匠在平凡人居多的观众那里博得了同情,精英指挥家则契合了观众一贯以来对精英的想象,他的作为使精英阶层再度(相对于其它将精英阶层拉下神坛的影片)沦为供大众耻笑的标靶。
本片的结尾虽然惊心动魄也非常圆满,却有一个大bug:吉普车挂着滑翔机跑,吉普车冲入山崖后,滑翔机是如何脱钩的呢?就算这里用了一个高级的可以自动脱钩的装置,也应该适当的给一个镜头,否则吉普车没有把滑翔机带入山崖就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最后谈一谈本片“屏蔽“死亡的问题。
前文已述,片头用红绿蓝三色画面来区隔现实战争和本片的喜剧情景。如何体现这个”区隔“?影片主创其实做了多处努力,突出的有:一、全片色彩艳丽,无论是布景还是人们的衣着都是”新“字打头阵,营造出一种童话氛围(这跟近年来的韩国都市爱情片有些相像);二、尽力杜绝一切阴霾,阴天、大面积的阴影极少出现,不让观众在视觉上产生负面或消极、压抑的观感(环球旅馆的蜡烛堪称影史最亮蜡烛之一);第三点就是”屏蔽“死亡,彼得只是被打伤胳膊,最后被击落的德军侦察机驾驶员也得以跳伞逃生,最令人”感动“的是,中队长和麦金拖什在酒窖放火之后,割开了被绑德国兵的绳索,让他们得以离开,纵观全片,无一人丧命,再仁慈的观众也不会心有不忍、中途退场。
就“屏蔽“死亡来说,[虎口脱险]就像是一条去了毒素的河豚,嗯,delicious!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