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比较杂 哪国的都有吧
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同年9月,批量生产,并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7吨,最大速度10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大口径火力 Model1914机枪,弹药4800发,装甲厚6-22mm。奉系军阀张作霖领导的东北军大概装备了超过14辆的法国产FT坦克(大部分配装的是捷克造的7.92mm ZB-26式轻机枪),1926年在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斗中,首次使用了这批坦克。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以后,少帅张学良带领东北军连同这些坦克一并加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国民**军第一骑兵装甲旅(名义上为中央政府指挥,实际为张学良的内卫部队),到1930年,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36辆FT-17坦克和24 辆装甲运兵车。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后,这些车辆大部分被日军俘获,编入日军和伪满洲国的部队服役。1933年春,张学良曾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赠送了“雷诺”F-17战车2辆和沈阳兵工厂自行装配的装甲汽车4辆。
英制NC-27轻型坦克
NC-27轻型坦克是与法制FT-17型坦克同一时代的英制坦克。1922年由奉系军阀张作霖购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原东北军的NC27轻型坦克与FT-17几乎悉数落入日寇手中。日军将获得的NC27和FT-17编成两个坦克连,后又有部分又移交给伪满洲国军队。
意制“菲亚特”FIAT-3000轻型坦克
在20世纪20年代初,“菲亚特”汽车制造公司为意大利军队设计生产了FIAT-3000轻型坦克,它是第一辆意大利的国产坦克,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出口到前苏联和中国。其战斗全重5.5吨,最大速度10km/h,装甲厚6-16mm,乘员2人,装备双6.5mm机枪炮塔。这种坦克也是原东北军装备的一种。据有关资料表明1937年,国民政府也从意大利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换装37mm火炮的 “菲亚特”FIAT-3000B型轻型坦克。
英制“维克斯”MKE型坦克
1936年,总计16辆英制“维克斯”Mk E坦克装备战车第1连,代号为“虎”连,此坦克重为6.5吨,乘员3人,装有47mm炮1门和7.9mm机枪1挺。Mk E坦克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所谓四色实边迷彩,是由黄色、灰色、深棕色和绿色四种不规则色块组合,并由黑边连接形成的伪装迷彩。炮塔右侧为白色阿拉伯数字标注各车的序号。数字为50-69之间(其中包括Mk F型4辆)。炮塔左侧则标有其连队代号的白色“虎”字。此种坦克没有涂装青天白日徽。
英制“维克斯”MKF指挥型坦克
英制“维克斯”MkF型坦克是“维克斯”MkE型坦克的指挥型变型。F型的底盘及涂装与E型类似,只是“维克斯”MkF型装备了无线电设备,炮塔因此进行了扩大。1936年,国民**军战车营战车第1连装备了4辆该型坦克。“维克斯”MkE与MkF都参加了淞沪会战,据当时的照片资料可以得知该型坦克至少有一辆被日寇掳去。后在南京保卫战中这两种坦克基本损失殆尽。
意制 CV-33超轻型坦克
1934年意大利的菲亚特和安萨尔多两家公司联合研发了CV-33超轻型坦克,这种超轻型坦克是CV-29的改进型。其战斗全重3.15吨,最大速度13英里/小时,装甲厚6-15mm,乘员2人,装备2挺8mm机枪。中国1936年购买了大约20辆(有一种说法为100辆)意大利的CV-33超轻型坦克。并参加了淞沪会战,有少量损毁和被俘。1938年初,国民政府又从意大利购入了一批CV-33超轻型坦克。扩编到机械化陆军第200师,而后参加了包括兰封战役、昆仑关战役和第一次入缅作战在内的多次战斗。抗战结束后,在二次国共内战中大部损毁或被解放军缴获。成为解放军装甲部队的一员。
德制PzKpfwI/A型(sd.kfz101)轻型坦克
PzKpfwI轻型坦克又名“克虏伯”战车,其部分设计是基于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的底盘(1932年德国秘密向苏联购买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德国与苏联在装甲车辆开发上有过很多合作。1929年,苏联从英国购买了2辆“卡登·洛伊德” 轻型坦克,并在其基础上研制了T-27坦克。1933年夏天,克虏伯公司又对其原设计作了一些改进,制造出来5辆La.S(意为农业拖拉机),在库姆斯道夫进行测试。德国军方最后决定在克虏伯公司的底盘上安装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的上部结构和炮塔。1934年4月,改良过的LKA 1(La.S)被定名为PzKpfw I/A型(sd.kfz101)轻型坦克进入正式生产。其战斗全重 5.4吨,最大速度37 km/h,装甲厚6-13mm,乘员2人,装备2挺7.92mm MG13机枪。
1933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整军计划开始,大量的德制装备也陆续运到中国。其中,就包括1936年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时定购的10辆(有一种说法为17辆)PzKpfw I/A型坦克。这些坦克交付时仍漆着德军的深灰色,抵达中国后在车体右后侧,炮塔下方漆上了青天白日徽,但仍保留着原德军的战术符号。这些坦克随即装备给战车第3连,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这10辆I号坦克由于战损和渡轮沉没等原因损失殆尽。(
德制Sd Kfz 222型战车
Sd.Kfz.222型战车是Sd.Kfz.221型装甲车的改进型,它比221型稍大,火力也更强,顶部是开放式的,可以搭载更多的士兵。广泛运用于二战中德军的各个战场。Sd Kfz 222和221同一年来到中国,这些战车属于早期型,其外形与武器和德军使用的SdKfz222略有不同,战斗全重为4.5吨,乘员3-4人,装备1挺7.92mm MG13或34机枪和1门20mm KwK30或38机关炮。
苏制T-26b(1933年型)坦克
1938-1939年间,苏联为避免日、德同时对其发起进攻,战略上希望中国方面能牵制日军,因此开始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于是,中国购买了苏联大约83辆T-26b坦克(有一种说法为88辆),70辆装备给新组建的第200机械化师第一坦克团,第200师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师。第200师接受了T-26b坦克后不久就参加了以T-26b为主力的兰封遭遇战、和后来举世瞩目的昆仑关大战。但由于国民党装甲部队常因步坦协同不好、日军步炮兵反坦克战术纯熟和日本航空兵的火力优势,甚至于战场民用道路桥梁无法载重等因素,难以发挥其战斗力,两战役的战果实属得不偿失。T-26b而后还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初期的入缅作战。
T-26b坦克战斗全重为10.5吨,乘员3人,装备1门45mm炮和1挺7.62mmMG机枪,为了加强防空能力,部分坦克装备了2挺7.62mm MG机枪。这种坦克是苏联在30年代初以英国“维克斯”Mk坦克为蓝本设计研发的。
美制M3A1轮式侦察车
M3轮式装甲侦察车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研发的系列轮式战车中装备比较广泛的一种型号,车重5吨,乘员4-5人,装有1挺12.7mm和1挺7.62mm机枪。二战中通过租借法案美国曾大量装备给诸如苏联、中国、自由法国等同盟国军队使用。1941年10月中国国民政府获得了36辆M3A1侦察车。这些M3在解放战争中大量被解放军缴获,并光荣的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苏制BA-20轮式战车
20世纪20-30年代期间,苏军为提高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在GAZ-M1四轮越野卡车底盘的基础上,制造出了诸如BA-20在内的多种四轮轻型多用途装甲战车。以作为伴随机械化部队的侦察先锋。BA-20乘员为2-3人,装甲厚度为4-6mm,最大时速80-90km/h,装备为1挺7.62mmTDTMG机枪。是二战中苏军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车型。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国民政府引进了数量不详的BA-20。在之后的二次国共内战中,PLA曾大量缴获。
英/澳大利亚制 MK-2多用途运载车
二战前英国布伦公司制造了一种MK-2轻型多用途装甲车仅重4.3吨,乘员3人,使用一台“福特”V-8发动机,装备1-2挺7.62mm轻机枪,载员4人,可牵引轻型火炮。是二战同盟国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轻型多用途运载车(又称“环宇运载车”)。1943年,中国国民政府在盟国援助下,在印度组建美制新式陆军--中国驻印军,于印度的蓝姆加进行整训, 驻印军在整训期间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生产的MK-2轻型多用途运载车做为训练之用。尔后,也参加了后期与日军的作战。
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同年9月,批量生产,并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7吨,最大速度10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大口径火力 Model1914机枪,弹药4800发,装甲厚6-22mm。奉系军阀张作霖领导的东北军大概装备了超过14辆的法国产FT坦克(大部分配装的是捷克造的7.92mm ZB-26式轻机枪),1926年在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斗中,首次使用了这批坦克。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以后,少帅张学良带领东北军连同这些坦克一并加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国民**军第一骑兵装甲旅(名义上为中央政府指挥,实际为张学良的内卫部队),到1930年,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36辆FT-17坦克和24 辆装甲运兵车。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后,这些车辆大部分被日军俘获,编入日军和伪满洲国的部队服役。1933年春,张学良曾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赠送了“雷诺”F-17战车2辆和沈阳兵工厂自行装配的装甲汽车4辆。
英制NC-27轻型坦克
NC-27轻型坦克是与法制FT-17型坦克同一时代的英制坦克。1922年由奉系军阀张作霖购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原东北军的NC27轻型坦克与FT-17几乎悉数落入日寇手中。日军将获得的NC27和FT-17编成两个坦克连,后又有部分又移交给伪满洲国军队。
意制“菲亚特”FIAT-3000轻型坦克
在20世纪20年代初,“菲亚特”汽车制造公司为意大利军队设计生产了FIAT-3000轻型坦克,它是第一辆意大利的国产坦克,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出口到前苏联和中国。其战斗全重5.5吨,最大速度10km/h,装甲厚6-16mm,乘员2人,装备双6.5mm机枪炮塔。这种坦克也是原东北军装备的一种。据有关资料表明1937年,国民政府也从意大利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换装37mm火炮的 “菲亚特”FIAT-3000B型轻型坦克。
英制“维克斯”MKE型坦克
1936年,总计16辆英制“维克斯”Mk E坦克装备战车第1连,代号为“虎”连,此坦克重为6.5吨,乘员3人,装有47mm炮1门和7.9mm机枪1挺。Mk E坦克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所谓四色实边迷彩,是由黄色、灰色、深棕色和绿色四种不规则色块组合,并由黑边连接形成的伪装迷彩。炮塔右侧为白色阿拉伯数字标注各车的序号。数字为50-69之间(其中包括Mk F型4辆)。炮塔左侧则标有其连队代号的白色“虎”字。此种坦克没有涂装青天白日徽。
英制“维克斯”MKF指挥型坦克
英制“维克斯”MkF型坦克是“维克斯”MkE型坦克的指挥型变型。F型的底盘及涂装与E型类似,只是“维克斯”MkF型装备了无线电设备,炮塔因此进行了扩大。1936年,国民**军战车营战车第1连装备了4辆该型坦克。“维克斯”MkE与MkF都参加了淞沪会战,据当时的照片资料可以得知该型坦克至少有一辆被日寇掳去。后在南京保卫战中这两种坦克基本损失殆尽。
意制 CV-33超轻型坦克
1934年意大利的菲亚特和安萨尔多两家公司联合研发了CV-33超轻型坦克,这种超轻型坦克是CV-29的改进型。其战斗全重3.15吨,最大速度13英里/小时,装甲厚6-15mm,乘员2人,装备2挺8mm机枪。中国1936年购买了大约20辆(有一种说法为100辆)意大利的CV-33超轻型坦克。并参加了淞沪会战,有少量损毁和被俘。1938年初,国民政府又从意大利购入了一批CV-33超轻型坦克。扩编到机械化陆军第200师,而后参加了包括兰封战役、昆仑关战役和第一次入缅作战在内的多次战斗。抗战结束后,在二次国共内战中大部损毁或被解放军缴获。成为解放军装甲部队的一员。
德制PzKpfwI/A型(sd.kfz101)轻型坦克
PzKpfwI轻型坦克又名“克虏伯”战车,其部分设计是基于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的底盘(1932年德国秘密向苏联购买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德国与苏联在装甲车辆开发上有过很多合作。1929年,苏联从英国购买了2辆“卡登·洛伊德” 轻型坦克,并在其基础上研制了T-27坦克。1933年夏天,克虏伯公司又对其原设计作了一些改进,制造出来5辆La.S(意为农业拖拉机),在库姆斯道夫进行测试。德国军方最后决定在克虏伯公司的底盘上安装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的上部结构和炮塔。1934年4月,改良过的LKA 1(La.S)被定名为PzKpfw I/A型(sd.kfz101)轻型坦克进入正式生产。其战斗全重 5.4吨,最大速度37 km/h,装甲厚6-13mm,乘员2人,装备2挺7.92mm MG13机枪。
1933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整军计划开始,大量的德制装备也陆续运到中国。其中,就包括1936年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时定购的10辆(有一种说法为17辆)PzKpfw I/A型坦克。这些坦克交付时仍漆着德军的深灰色,抵达中国后在车体右后侧,炮塔下方漆上了青天白日徽,但仍保留着原德军的战术符号。这些坦克随即装备给战车第3连,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这10辆I号坦克由于战损和渡轮沉没等原因损失殆尽。(
德制Sd Kfz 222型战车
Sd.Kfz.222型战车是Sd.Kfz.221型装甲车的改进型,它比221型稍大,火力也更强,顶部是开放式的,可以搭载更多的士兵。广泛运用于二战中德军的各个战场。Sd Kfz 222和221同一年来到中国,这些战车属于早期型,其外形与武器和德军使用的SdKfz222略有不同,战斗全重为4.5吨,乘员3-4人,装备1挺7.92mm MG13或34机枪和1门20mm KwK30或38机关炮。
苏制T-26b(1933年型)坦克
1938-1939年间,苏联为避免日、德同时对其发起进攻,战略上希望中国方面能牵制日军,因此开始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于是,中国购买了苏联大约83辆T-26b坦克(有一种说法为88辆),70辆装备给新组建的第200机械化师第一坦克团,第200师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师。第200师接受了T-26b坦克后不久就参加了以T-26b为主力的兰封遭遇战、和后来举世瞩目的昆仑关大战。但由于国民党装甲部队常因步坦协同不好、日军步炮兵反坦克战术纯熟和日本航空兵的火力优势,甚至于战场民用道路桥梁无法载重等因素,难以发挥其战斗力,两战役的战果实属得不偿失。T-26b而后还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初期的入缅作战。
T-26b坦克战斗全重为10.5吨,乘员3人,装备1门45mm炮和1挺7.62mmMG机枪,为了加强防空能力,部分坦克装备了2挺7.62mm MG机枪。这种坦克是苏联在30年代初以英国“维克斯”Mk坦克为蓝本设计研发的。
美制M3A1轮式侦察车
M3轮式装甲侦察车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研发的系列轮式战车中装备比较广泛的一种型号,车重5吨,乘员4-5人,装有1挺12.7mm和1挺7.62mm机枪。二战中通过租借法案美国曾大量装备给诸如苏联、中国、自由法国等同盟国军队使用。1941年10月中国国民政府获得了36辆M3A1侦察车。这些M3在解放战争中大量被解放军缴获,并光荣的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苏制BA-20轮式战车
20世纪20-30年代期间,苏军为提高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在GAZ-M1四轮越野卡车底盘的基础上,制造出了诸如BA-20在内的多种四轮轻型多用途装甲战车。以作为伴随机械化部队的侦察先锋。BA-20乘员为2-3人,装甲厚度为4-6mm,最大时速80-90km/h,装备为1挺7.62mmTDTMG机枪。是二战中苏军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车型。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国民政府引进了数量不详的BA-20。在之后的二次国共内战中,PLA曾大量缴获。
英/澳大利亚制 MK-2多用途运载车
二战前英国布伦公司制造了一种MK-2轻型多用途装甲车仅重4.3吨,乘员3人,使用一台“福特”V-8发动机,装备1-2挺7.62mm轻机枪,载员4人,可牵引轻型火炮。是二战同盟国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轻型多用途运载车(又称“环宇运载车”)。1943年,中国国民政府在盟国援助下,在印度组建美制新式陆军--中国驻印军,于印度的蓝姆加进行整训, 驻印军在整训期间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生产的MK-2轻型多用途运载车做为训练之用。尔后,也参加了后期与日军的作战。
展开全部
雷诺 威克斯 T26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国民党蝉式——真正属于中国的坦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小日本的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