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区别
城市化也被称为城镇化,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
扩展资料:
城市化的合理布局:
要使城市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其城区人口规模应在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
这也正是人们都涌向北上广深成渝等特大城市的根源),最好是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
当城区人口超过1600万人口时,会发生较严重的城市病;
当城市群(20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超过5000万时,也会有较严重的城市群病,尤其是环境问题(城市废弃物难以就近消纳)和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
中国有约14亿人口,至少将会有10亿城镇人口,只有均衡布局更多的大都市区(中心城市200-1600万人口,200公里范围内1000-5000万人口),建设更多(50个左右)的大都市区(可增设新省或直辖市),才能使中国的人口相对均衡分布,使城镇废弃物就近消纳(200公里内),并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与城市病的矛盾。
“城”辐射带动“镇”的合理半径以不大于200公里为宜(方便乡镇(或城区)人员到城区(或乡镇)办事能当天来回);
所以,现有特大城市(特别是省会)200公里之外,如果有较大的区域(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较多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2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应培育新的中心城市(比如增设为新省的省会)、建设交通干线枢纽(尤其是是高铁)、建设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等),以实现全国城镇的均衡合理分布,从根本上防止全国的人口只集聚在现有的省会或直辖市(使城市病和城市群越来越严重)。
其中,以徐州、宜昌、赣州、桂林和宜宾等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均是培育新的大都市区的理想区域
另外,要使“中心镇(县城)”能有效带动全县乡村,“中心镇(县城)”到县域边界以20—30公里(公交的合理距离)为宜。
参考资料:
所谓“城市化”是指既定城市区域的城市化水平。
所谓“城镇化”是针对总体社会的城市化率的概念!城镇化是城市与小镇化的意思,是总结一个社会城区化比例的概念.
当前社会发展,我们大多数人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城镇化”是乡村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笔者对此亦坚决肯定。可是,有关“城镇化”的理解,在理论界却产生了混淆基本概念的低级错误!
究竟什么叫城镇化,城镇化的语言与概念逻辑是怎样的? 所谓“城镇化”是单纯针对既有城区而言?还是单纯针对传统乡村社会而言?还是针对综合型社会区域而言?
这是一个极有必要搞清楚的问题,否则,中国社会发展就将走向不必要的误区!
我们且拿“城市”概念与“城镇”城镇概念作一比较,很明显,其最基本的共同点在于“城市”与“城镇”都指一种“非农化”的社会人居区域,而“城市”更容易被一般人认可为“工商业会聚和人口密集的社会形体”。而城镇一词呢?从字面理解,它原本应是“城市”与“小镇”的一种组合概念。所谓“小镇”,一般可认定为“拥有一定工商业形式但规模相对较小乃至包含有农业经济成分的社会区域”因其尚难以被认可为一般意义的“城市”概念,故称其为“镇”。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在乡村区域基本单位为“村”,“村”上为“乡”,而与“乡”同级又略高为“镇”,“镇”上为“县”,与“县”同级又略高为“市”(县级市)。由此可见,只有“城”与“市”的结合才刚刚进入“概念城市”的门槛,甚至连“县城”都不够格。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一些词语概念上的逻辑性,也逐步将“城市”与“小镇”两个不太相同的概念糅合成了一体。谓之“城镇”,但终究“镇”要比“市”低一个档次,说白了就是其规模面积和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异。基础设施完备,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并具备一定区域规模,自可定性为“城市”而虽有一定工商业形式,但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区域规模相对较小,则只能定性为“镇”或“小城镇”。
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既有“城区”倡导所谓“城镇化”,无疑是在倡导倒退式发展。
所以,正确标准的城市发展口号只能是“提升城市化水平”
所谓“城镇化”只能是当下乡村社会所追求的发展目标。
亦或者我们还是把“城镇”一词定义为“城市与小镇”的统称。那么我们所谓“城镇化”就要把既定城区与乡村统筹安排了。也就是说所谓的“推进城镇化水平”是推进整体中国社会的城镇化水平,而不是单纯的提升城市的城镇化水平!
这是语言逻辑性的低级错误。但却有可能使我们陷进不必要的发展误区。所以认真理解,严谨纠正这一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一般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
“城镇化”一词出现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市化”与“城镇化”,这两者的区别,用个比喻来说,就有如“男人”和“男孩”的区别,既有又没有。之所以引发疑惑,是因为中文在城市发展的领域里没有发明出“男性”这个中性词。
无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都是在对社会发展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这一现象的描述。这个现象由西方人首先发现和研究,用urbanization来描述这个过程,两个中文名词,都是对这一英文名词的翻译。两词同宗,从这点来说他们是一样的,没区别的。
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一般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
“城镇化”一词出现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市化”与“城镇化”,这两者的区别,用个比喻来说,就有如“男人”和“男孩”的区别,既有又没有。之所以引发疑惑,是因为中文在城市发展的领域里没有发明出“男性”这个中性词。
无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都是在对社会发展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这一现象的描述。这个现象由西方人首先发现和研究,用urbanization来描述这个过程,两个中文名词,都是对这一英文名词的翻译。两词同宗,从这点来说他们是一样的,没区别的。
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