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普通话,各省人民之间如何交流?

回答官话肯定不确切,因为中国方言分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等,这些地方没有全部作为古代主要朝代的首都。... 回答官话肯定不确切,因为中国方言分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等,这些地方没有全部作为古代主要朝代的首都。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10ebd1ced
推荐于2017-09-17 · TA获得超过40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其实不难交流,当今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人都能对话交流.我想古中国的人交流并不是难事,婴儿一出生哭啼就知道要吃要喝.

其实古人当时交流的语言并没有现实这么丰富多彩,当时的交流只是简单的言语并参杂丰富的打手势.只是到了后来语言才丰富,出现文字.

其实官话就是人类社会大规模活动产生语言不断掺杂,柔和而产生共同通用语言.实在不能沟通应该有几个翻译.类似于现在的地球村.

据传周朝时,官方语言以周天子所在地为准,是周朝的统治者和各地诸侯所共用之语言,为周音,称雅言。(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在这之前基本上以天子(王,皇)所在地为交流语言.再之前人的活动范围也不是很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便以秦音为标准。

汉至元初,语音变化复杂,尚无证据显示有各地广泛应用的通用语言.
元朝(公元14世纪)周德清在14世纪初撰写的韵书《中原音韵》中,北方话,平声已分为阴平、阳平二声,入声渐渐消失,清浊声母合并,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现代北方话的雏形。

明清,北京官话在全国应用渐广,但已失中原雅言之古韵。

1728年清雍正皇帝设立“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读书人听不懂官话不会说官话不许参加科举考试。

再后来的语言发展基本上中国人都知道.

至于你所讲的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等,其实都是中国人大范围活动的结果(包括开拓疆域,战争.经商,逃亡等等而形成的.
北方官话:以北京为首都形成的官方政府通用语言.
西南官话:湖广填四川.
江淮官话:漕运,做生产.
中原官话:洛阳开封(古中国官话(三皇五帝夏商周)
庾承允0gP
推荐于2017-10-14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912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1201万
展开全部
其实不难交流,当今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人都能对话交流.我想古中国的人交流并不是难事,婴儿一出生哭啼就知道要吃要喝.

其实古人当时交流的语言并没有现实这么丰富多彩,当时的交流只是简单的言语并参杂丰富的打手势.只是到了后来语言才丰富,出现文字.

其实官话就是人类社会大规模活动产生语言不断掺杂,柔和而产生共同通用语言.实在不能沟通应该有几个翻译.类似于现在的地球村.

据传周朝时,官方语言以周天子所在地为准,是周朝的统治者和各地诸侯所共用之语言,为周音,称雅言。(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在这之前基本上以天子(王,皇)所在地为交流语言.再之前人的活动范围也不是很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便以秦音为标准。

汉至元初,语音变化复杂,尚无证据显示有各地广泛应用的通用语言.
元朝(公元14世纪)周德清在14世纪初撰写的韵书《中原音韵》中,北方话,平声已分为阴平、阳平二声,入声渐渐消失,清浊声母合并,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现代北方话的雏形。

明清,北京官话在全国应用渐广,但已失中原雅言之古韵。

1728年清雍正皇帝设立“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读书人听不懂官话不会说官话不许参加科举考试。

再后来的语言发展基本上中国人都知道.

至于你所讲的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等,其实都是中国人大范围活动的结果(包括开拓疆域,战争.经商,逃亡等等而形成的.
北方官话:以北京为首都形成的官方政府通用语言.
西南官话:湖广填四川.
江淮官话:漕运,做生产.
中原官话:洛阳开封(古中国官话(三皇五帝夏商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旁绮玉0I5
2008-01-29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5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2378万
展开全部
有一个大概的标准音存在。

这种标准音不像现在是以法规和行政的力量定下来的,而是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强势使一种口音变得比其它的更高贵和更时尚,这种自然产生的标准音是随着经济状况和政治变迁的。这种标准音地存在不是唯一地,可能具有范围的制约。

比如你说的胶东官话,它相对于其周围的方言来说是强势的,从而称为胶东地区的标准音。但是它相对于京师的语言来说又是弱势的,所以影响范围仅限于胶东地区。

举个例子吧,改革开放早期,南方的富裕让北方人常常以会讲粤语自豪,这就是经济强势造成的。另外一个例子,一个满口胶东腔的明朝官吏在北京几乎是必然会受到嘲笑地,这就是文化和政治地强势。

在具有一个全国性的标准音存在的情形下,以读书人为传播载体,各地方言之间的交流也就是成为现实的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y02991498
2008-01-28 · TA获得超过6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要出来做官就要学会官话,官话是各朝首都所在地的方言,所以书生们交流没问题的.一般的小老百姓到处去是听不懂的.不过古代能四处游历的人大部分是书生,要不就是商人(商人当然会了).而一般的农民不大可能四处流动(灾荒或战争年代除外)(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允许国内出现大量的流民的,这是动乱之源,亡国之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雪白小馒头
2008-01-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不管是什么语言,肯定都有一种人人都懂得的语言.都有一个标语(标准语言).其实语言都一样,只是各地方有自己本地的方言.英语也是这个道理,大家都应该知道美国与英国的语言虽然都是英语,但美国人说出来的语言就与英国人说出的语言不同,这就是因为各地方的语言都具有自己国家的方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