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祖大寿,孙承宗,祖大寿,毛文龙,吴三桂,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刘挺,马林,杜松等。
一、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人,明末将领,万历进士,楚党。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
沦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党争,以前虽为楚党,但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且与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并传言有杨涟弹劾阉党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后为阉党所害,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
二、毛文龙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毛文龙曾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后被袁崇焕矫诏所斩。
三、祖大寿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将,后降清。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后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病故于北京。
四、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五、左良玉
左良玉(?—1645年),字昆山,临清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侯。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后在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不断扩大部队,日益骄横跋扈,拥兵自重。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宁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又晋为侯,镇守武昌。此时,弘光政权中马士英、阮大铖用事,排斥东林党人。他袒护东林党人,且怀有个人野心,于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未几,病死于九江舟中。子左梦庚率所部降清。
左良玉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从军后更有用武之地,加上他多智多谋,很快晋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宁远兵变时,左良玉被撤职,后又复官至游击。在曹文诏援玉田、丰润等四城时,因作战有功,加上士兵又都拥戴他,所以,在隶属昌平督治侍郎侯询部下时,由侯恂推荐为副将。后因陕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明王朝调兵遣将镇压农民起义,左良玉被调往镇压农民运动的前线。在陕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屡次交战中各有胜负,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遂拜“平贼”将军。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左良玉与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领导的农民军在河南偃师一带交锋中胜少败多,巡抚杨绳武弹劾左良玉兵强而败,属“避贼”所致,责令其戴罪自赎。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安庆告急,左良玉当时正在南阳与农民军作战,河南监军太监力促左良玉入山“围剿”农民军,左良玉却拥兵不动,崇祯皇帝遂派熊文灿至安庆,请左良玉至安庆。可左良玉对熊文灿漠然置之,擅去郧县攻打张献忠。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左良玉又与张献忠交锋,左良玉大败。因此,以“轻进”致败而贬三秩。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拜为“平贼”将军后,在川陕交界的平利一带与张献忠遭遇,农民军受挫严重,张献忠妻妾被捕,十六名农民军首要人物被害,左良玉因此加“太子少保”。
杨嗣昌虽拜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但总觉得此人傲不可用,因此除督师约束左良玉外,又暗许贺人龙指日可取代左良玉之职,就在贺人龙跃跃欲试急于取代左良玉的时候,左良玉却在玛瑙山与农民军交锋中大胜农民军,杨嗣昌对贺人龙说:任命之事后议。贺人龙因此怀恨在心,并将此事告诉了左良玉。左良玉记恨在心,因此就在川陕一战中,杨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农民军,左良玉则袖手旁观,杨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由于左良玉观战不至,张献忠从容出川攻打襄阳,农民军大胜,杨嗣昌一气之下汤水不进而亡。
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又将左良玉削职戴罪立功自赎。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侯恂为督师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所属部下,左良玉与李自成会战于朱仙镇,结果左良玉大败,损失惨重,退至襄阳。开封再战,左良玉不敢前去迎战,李自成遂攻克襄阳。后左良玉撤兵至武昌,向楚王要兵员、要粮饷,均没得到补给,遂纵兵掠夺武昌,包括漕粮盐舶。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于南京成立,马士英执政,不思抗清,却与东林党人互相倾轧。左良玉袒护东林党人,以清君侧之名向南京进军讨伐马士英,在途中于安庆病逝。 袁崇焕 (1584~1630年)
字元素,号自如。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时明军在辽东与后金对峙,袁崇焕虽身为知县,却好谈边事,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1622年),入京朝觐,因御史侯恂之请,被破格擢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努尔哈赤夺占广宁,大臣廷议守山海关,以防御京师。危急之际,袁崇焕单骑巡阅山海关内外,还朝备陈关上形势和方略,请兵御守山海关。廷臣称其才,升为佥事,监督关外军。他力主坐镇宁远(今辽宁兴城),守关外以捍关内,身为大学士、蓟辽督师孙承宗之倚重。修筑关外重镇宁远城,进兵备副使,再进右参政。后高第继孙承宗任蓟辽督师,袁崇焕拒绝执行高第撤守关内的命令,刺血为书,激励将士,誓死守卫宁远孤城。大败后金十万围攻大军,炮伤努尔哈赤,赢得明朝对后金作战的第一次胜利(史称“宁远大捷”),一扫明军望敌而溃的暮气,收复辽西大片土地。朝廷擢其为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时魏忠贤遣其党羽刘应坤、纪用等出镇辽东,他抗疏进谏,不纳。七年,后金兵渡鸭绿江南下, 袁崇焕采取积极战略,遣将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破后金主力,取得宁锦大捷。战后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熹宗崩,崇祯即位,魏忠贤被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崇祯元年(1628年)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入都,帝召见平台。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对当时辽东军事形势作了全面的估计和筹划。到任后,即加强防守,准备收复失地,安抚流亡。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擅杀皮岛(今朝鲜椴岛)主将毛文龙。十月,皇太极率军十万取道喜峰口入关。袁崇焕闻讯从山海关千里驰援,十一月辛卯日(12月24日)抵达蓟州(今天津蓟县),在后金攻占遵化、直抵北京城下的紧急关头,六天后抵达京师,与后金兵鏖战于广渠门外。崇祯帝十二月初将袁逮捕入狱,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有《袁督师遗集》。
毛文龙(1579年-1629年),号振南,中国明朝武将。平阳人(现山西省内)。1605年武科及第。后以朝鲜为根据地与清军对抗,保障了与明朝的水路交通,同时在清朝后方出击,牵制其西进犯明,最终导致了清朝对朝鲜出兵。后与魏忠贤勾结,私通清朝,被袁崇焕斩杀。
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宁远(今辽宁兴城)人,世代为辽东望祖大寿族,吴三桂舅。祖大寿、祖大乐、祖大弼三兄弟皆辽东将领。袁崇焕威震辽东之时,帐下有满桂、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四猛,祖大寿任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在袁崇焕、满桂、赵率教、何可纲先后去世后的十多年里,祖大寿成为明王朝在山海关外的中流砥柱,是满清政权入主中原不可逾越的绊脚石。----------------------------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同时也是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在清兵向高阳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以76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孙承宗严词拒绝!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最后,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说投缳而死)。 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40余人遇难,孙承宗死后(帝嗟悼,命所司优恤。当国者杨嗣昌、薛国观辈阴扼之,但复故官,予祭葬而已),福王时,始赠太师,谥号文正﹝当作文忠,见《明史》本传﹞。---------------------------- 赵率教,字希龙,号明善,明末将领,以抗清闻名。祖籍河北蓟阳,与清兵战于遵化,寡不敌众,中流矢以身殉国,所部也全军阵亡。
猛人2:孙传庭,明史云:传庭死,明亡矣;镇守潼关,兵部尚书;
猛人3:曹文诏,正宗的猛将,战死在农民军中;
猛人4:左良玉………………;
猛人5:秦良玉(唯一一名将身份进身史册的女将),努尔哈赤进攻北京,率先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