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诗的风格是“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
拓展资料: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白居易写诗的风格是“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
拓展资料
一、简介
(1)通俗性:他的诗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琅琅上口。
(2)写实性:通观白诗,多数用写实的手法来说事和塑造人物。他的笔下人物多数有相同的命运,而又有各自不同的遭遇。特别是个别事件和个别人物,都具有各自特色或者说特点,都具有典型形象的含义。
(3)抒情性:写实和抒情兼用。他自己都说:“大凡大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4)叙事性:白诗多以叙事性手法来给我们讲故事.其代表作还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5)讽喻性:著名的有〈秦中吟〉十首,都是指论时事,美刺比兴的作品。
二、举例
(1)《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三、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一.通俗性:他的诗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琅琅上口。
二.写实性:通观白诗,多数用写实的手法来说事和塑造人物。他的笔下人物多数有相同的命运,而又有各自不同的遭遇。特别是个别事件和个别人物,都具有各自特色或者说特点,都具有典型形象的含义。
三.抒情性:写实和抒情兼用,他自己都说:“大凡大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四.叙事性:白诗多以叙事性手法来给我们讲故事,其代表作还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五,讽喻性:著名的有《秦中吟》十首,都是指论时事,美刺比兴的作品。
拓展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