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整体把握
1.把握情节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父亲”形象的特点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3.把握意蕴
①用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层次上,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又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实的可能性,并非只是一年两年可能不可能,经过漫长的奋斗可以实现,也是一种现实可能性。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有一种幸福感。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父亲在造屋的那些日子,多么兴奋,造台阶时,放起鞭炮,“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他的心头充满喜悦。
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二、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4.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把握情节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父亲”形象的特点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3.把握意蕴
①用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层次上,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又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实的可能性,并非只是一年两年可能不可能,经过漫长的奋斗可以实现,也是一种现实可能性。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有一种幸福感。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父亲在造屋的那些日子,多么兴奋,造台阶时,放起鞭炮,“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他的心头充满喜悦。
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二、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4.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展开全部
求助编辑台阶目录
文章
书下注释
作者简介
父亲形象
编辑本段文章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 李森祥照片
[1]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dàng)。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 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河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接着开始造台阶。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编辑本段书下注释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fánzào):心中烦闷不安,急躁易怒,甚则手足动作及行为举止躁动不宁的表现。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凹凼(āo dàng ):方言,凹陷的水坑,引申为陷阱,设的圈套。凼,水坑 。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 抒情年代》《情世诗文》《传世之鼓》 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十八里营房》、《秋晕》、《樟树潭记》,电视连续剧剧本《丰子恺》(合作)、《无名的功勋》(合作)、《钱塘人家》(合作)、《大潮烟雨》、《卧薪尝胆》、《天下粮仓》(均录制播出)等。 《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剧《卧薪尝胆》获第二届首尔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该剧剧本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发行。 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
编辑本段父亲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http://baike.baidu.com/view/526787.htm?wtp=tt
文章
书下注释
作者简介
父亲形象
编辑本段文章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 李森祥照片
[1]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dàng)。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 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河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接着开始造台阶。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编辑本段书下注释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fánzào):心中烦闷不安,急躁易怒,甚则手足动作及行为举止躁动不宁的表现。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凹凼(āo dàng ):方言,凹陷的水坑,引申为陷阱,设的圈套。凼,水坑 。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 抒情年代》《情世诗文》《传世之鼓》 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十八里营房》、《秋晕》、《樟树潭记》,电视连续剧剧本《丰子恺》(合作)、《无名的功勋》(合作)、《钱塘人家》(合作)、《大潮烟雨》、《卧薪尝胆》、《天下粮仓》(均录制播出)等。 《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剧《卧薪尝胆》获第二届首尔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该剧剧本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发行。 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
编辑本段父亲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http://baike.baidu.com/view/526787.htm?wtp=tt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台阶》 课型:新授 课时:2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麽?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