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午节”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展开全部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补充回答: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补充回答: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09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一阵微雨,驱散了初夏的暑气,刚割过的草地清香浓郁,取代了凋零的春花,大女儿放假回来,一听说端午节到了,就撒着娇说,妈妈做的粽子最好吃。我没有想到,在美国出生的女儿居然还记得中国的这个传统,更吃惊地听着她说起屈大夫和《离骚》,并为他的遭遇遗憾感慨。
女儿们小的时候,为了让她们吃中餐、学中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费了脑筋。直到现在,大女儿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中国餐馆要汉堡包的笑话,不管当家长的怎么努力,每周一次的中文学校最终没有坚持下去,女儿们只能使用一些最简单的中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懂事以后,才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大女儿上了大学,反而在学校选修了中文课,经常在电话里向妈妈请教中文知识,回家不用我们提醒,也尽量用中文交谈,只是毕竟年龄大了些,不如小时候接受的快。唉,早知如今,何不当初多下些功夫。
在北美生活了二十多年,时常忘记这些农历节日,更没有时间整治这些复杂的饭食,真难得女儿还会想起粽子。眼看她大学就要毕业了,以后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没有什么机会吃妈妈做的饭了,自然要想法满足她的要求。
好在这些应时的商品中国店里都能买到,大包小包的提回来,一边和女儿聊着端午节的来历,说着包粽子、缠香包、划龙船的传统,一边教她处理这些材料。一大扎干竹叶,要先洗干净,再用滚烫的水浸泡过夜。虽说煮一下会更省事,可是那股清香就会淡薄了。叶子上的硬蒂要一片片地剪去,免得把叶片扎破漏米。一大锅圆鼓鼓的糯米用温水泡上,时间要稍微长一些。如果是细细的长糯米,不泡也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不如圆米那么香甜。里边的配料就稍微麻烦一些,小女儿爱吃甜的,大女儿爱吃咸的。我们就走了中庸之道,选用了去皮绿豆,栗子,腊肉和咸鸭蛋黄。腊肉选瘦的,蛋黄少放点,怕的是胆固醇太高,健康更要紧。拌了绿豆的糯米里不加酱油和盐巴,只把腊肉和蛋黄放在中间,这么一来,中间沾了肉汁的有咸味,边边角角的仍然可以蘸糖吃,可甜可咸,一粽两吃,成全了懒人。
东西准备好了,女儿们一起动手,连玩带帮忙,包出来的粽子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长有的扁,有三角有圆柱。不过,她们虽然初出茅庐,还是比我第一次包出来的粽子好得多。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家里请了个南方的阿姨,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兴致勃勃地买了苇叶和糯米回来包粽子。那种新鲜的叶子,洗洗就可以使用。她手指灵巧地把两张苇叶拼在一起,折出个园三角,把泡好的糯米装进去,用根尖尖的筷子捣实,再怎么一转两折,拿节线绳拦腰一捆,就成了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
我看着有趣,也上前帮忙。谁知那苇叶又细又短,怎么也摆弄不到一起,手指一动,装进去的糯米唰一下就跑了出去。我还没生气呢,苇叶反而发了火,把我的小手划破了。我噘着小嘴直瞪眼,还是阿姨有耐心,把着手教了我半天才包了起来。虽然用了一把线绳,左缠右绑的就象怕它逃跑了,总也算是个粽子。
第二天,门口挂了两把艾叶,桌上斟了几杯雄黄酒,一家人团团坐下吃粽子。妈妈给我们讲了端午的来历,君昏国弱,天无白日,是非不辨,贤士遭殃。妈妈说着,时而悲伤,时而叹息。可是我小小的年纪,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迷上了阿姨买回来的小香包。
那些香包从大到小的几个串在一起,大的不到两寸,小的象个大姆指,菱角似的形状,里边装着喷了酒的香草,外边用五颜六色的花丝线缠出图案,淡淡的清香四溢。阿姨说,把它们带在身上挂在家里,可以驱恶避邪。我爱不释手,比着样子学着做,先用旧报纸折出型状,没有花丝线,就用白棉线缠绕。缠了拆,拆了缠,反反复复好几次,虽然没有颜色,可总算缠出了那个模样。
可惜的是,小小香包并不能驱除邪恶。一场红色大风暴接踵而来,全家人再也没有机会聚在一起过节。满天下乌烟瘴气,谁还有闲情逸趣去包粽子,谁还相信香包可以消灾避难,又有谁还敢搞四旧去纪念屈原!那种时代,倘若他还在世,只怕汨罗江里又多出一条冤魂。
天地旋转,日月轮回,我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京城,又糊里糊涂地飞越大洋,在异国他乡安了家。结婚不久的一个端午,老公突然提起粽子。我一时兴起,想显示一下主厨的本领,就到中国店买了材料。可是动起手来才发现困难重重,那些飘洋过海而来的粽叶,比新鲜的难办多了,无论苇叶竹叶都不肯轻易就范,泡了很久还是很容易折断破裂。费了好大劲儿煮出一锅粽子,呆老公并不领情,夸耀着说还是家乡的粽子好吃。既然乡情难慰,乡愁难解,我又何必劳神费力,也就很久没再尝试过。
那年领着孩子回国探亲,正巧碰上端午节,和妈妈嫂嫂妹妹们一起,一边聊天儿一边包粽子,温馨和睦,其乐融融,那粽子也格外香甜。女儿和我小时候一样,在一边凑热闹,也同样爱上了那些花花绿绿清香四溢的香包。妈妈说,这喜好大概是她的遗传,因为她小时候也喜欢这些小玩意儿。我买了些花丝线,找了些硬纸条,按照童年的记忆教女儿。五颜六色地挂了几串,却总觉得哪里不足。仔细一想,原来是没有香草。虽然那种馨香无法驱恶避邪,却仍然让人心旷神怡,没有香味的香包,只是徒有其表,而没有灵魂。
几年前妈妈病重,我匆忙赶回去看她,正好又是端午时节。忙乱之际,没人有心情包粽子应景,虽然亲戚朋友们送来一些,可总觉得少了那股温馨亲情。我在街头看见一个卖香包的老太太,一串串地挑在竹枝上,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艳丽的色彩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周围弥漫着那种久违了的氤氲草香。偏巧当时有些急事,本想着办完事再带几串给病床上的妈妈,不料就这么一念之差,回来时已经人去香散。从那以后再也见不到母亲,没买到的香包竟然成了一件难解的遗憾。
女儿们虽然没学会缠香包的手艺,却多了一个好吃粽子的习惯,偶然记起端午节来,就给她们包一次,多年下来,有了数次实践,慢慢地熟能生巧,也就不觉得太麻烦了。和女儿们说笑着,一大锅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熟了,女儿们吃得兴高采烈,只是那香包呢,却完全没了印象,连姥姥也在记忆里淡漠了。不知道女儿们以后是否还会记得这个节日,能够自己包几个粽子,给她们的后代讲讲中国的传统故事。或许我对她们的期冀过高,但是,尽管岁月飞逝,往事渐远,身居异国,人事全非,那饱含着故乡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粽子,那散发着淡淡思乡情结的香包,却永远也无法从我的心里消失。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与众不同的端午节
盼星星,盼月亮,我天天盼着的端午节即将到了。我们班要提前开展民俗活动,同学们欣喜万分。
中午,我还没进班级的门,就听见同学们在纷纷议论体验端午民俗活动的事。家长们摩拳擦掌忙活着准备包粽子的材料,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开始包粽子喽!老师说每组请一位“专家”,我的奶奶最受欢迎,几乎每一组都来请过一次。幸好我聪明,早就料到老师会让我们开始前必须洗手,所以我早就洗好手了,这样,我就得以在同学们去洗手时,拖着奶奶到我们这组来。我知道包粽子要先折叶,要折成龙卷风的形状,再压实,然后把剩余的粽叶盖在“龙卷风”的大口上,接着包角,最后就用线紧紧扎好。经过一番折腾,一个粽子赫然出现在我的手上了,这样饱满、秀色可餐的样子,要不是粽子还没煮,我早就像饿狼一样扑上去了!奶奶还会包长角粽,同学们也学着家长的样子,包出了形态各异的粽子。嘿嘿,我也给我奇形怪状的粽子起了名字,分别是:筷子粽和兔耳粽。
撞蛋比赛开始了!我的心情紧张了起来。同桌首先向我发起挑战,没想到“砰”的一声,我可怜的蛋就粉身碎骨了。同桌进入了总决赛时,我兴奋地叫道:“加油加油!”只听“砰”的一声,对方的蛋碎了。所以我的同桌就被封为全班的“蛋王。”
端午节是一个美丽而纯朴的节日。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它不仅是纪念,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有过许多美丽而动人的端午,但2010年的端午对我来说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享受!因为这一天,是我们这个集体一家,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在一起同庆祝,共欢乐!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补充回答: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补充回答: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09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一阵微雨,驱散了初夏的暑气,刚割过的草地清香浓郁,取代了凋零的春花,大女儿放假回来,一听说端午节到了,就撒着娇说,妈妈做的粽子最好吃。我没有想到,在美国出生的女儿居然还记得中国的这个传统,更吃惊地听着她说起屈大夫和《离骚》,并为他的遭遇遗憾感慨。
女儿们小的时候,为了让她们吃中餐、学中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费了脑筋。直到现在,大女儿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中国餐馆要汉堡包的笑话,不管当家长的怎么努力,每周一次的中文学校最终没有坚持下去,女儿们只能使用一些最简单的中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懂事以后,才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大女儿上了大学,反而在学校选修了中文课,经常在电话里向妈妈请教中文知识,回家不用我们提醒,也尽量用中文交谈,只是毕竟年龄大了些,不如小时候接受的快。唉,早知如今,何不当初多下些功夫。
在北美生活了二十多年,时常忘记这些农历节日,更没有时间整治这些复杂的饭食,真难得女儿还会想起粽子。眼看她大学就要毕业了,以后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没有什么机会吃妈妈做的饭了,自然要想法满足她的要求。
好在这些应时的商品中国店里都能买到,大包小包的提回来,一边和女儿聊着端午节的来历,说着包粽子、缠香包、划龙船的传统,一边教她处理这些材料。一大扎干竹叶,要先洗干净,再用滚烫的水浸泡过夜。虽说煮一下会更省事,可是那股清香就会淡薄了。叶子上的硬蒂要一片片地剪去,免得把叶片扎破漏米。一大锅圆鼓鼓的糯米用温水泡上,时间要稍微长一些。如果是细细的长糯米,不泡也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不如圆米那么香甜。里边的配料就稍微麻烦一些,小女儿爱吃甜的,大女儿爱吃咸的。我们就走了中庸之道,选用了去皮绿豆,栗子,腊肉和咸鸭蛋黄。腊肉选瘦的,蛋黄少放点,怕的是胆固醇太高,健康更要紧。拌了绿豆的糯米里不加酱油和盐巴,只把腊肉和蛋黄放在中间,这么一来,中间沾了肉汁的有咸味,边边角角的仍然可以蘸糖吃,可甜可咸,一粽两吃,成全了懒人。
东西准备好了,女儿们一起动手,连玩带帮忙,包出来的粽子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长有的扁,有三角有圆柱。不过,她们虽然初出茅庐,还是比我第一次包出来的粽子好得多。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家里请了个南方的阿姨,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兴致勃勃地买了苇叶和糯米回来包粽子。那种新鲜的叶子,洗洗就可以使用。她手指灵巧地把两张苇叶拼在一起,折出个园三角,把泡好的糯米装进去,用根尖尖的筷子捣实,再怎么一转两折,拿节线绳拦腰一捆,就成了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
我看着有趣,也上前帮忙。谁知那苇叶又细又短,怎么也摆弄不到一起,手指一动,装进去的糯米唰一下就跑了出去。我还没生气呢,苇叶反而发了火,把我的小手划破了。我噘着小嘴直瞪眼,还是阿姨有耐心,把着手教了我半天才包了起来。虽然用了一把线绳,左缠右绑的就象怕它逃跑了,总也算是个粽子。
第二天,门口挂了两把艾叶,桌上斟了几杯雄黄酒,一家人团团坐下吃粽子。妈妈给我们讲了端午的来历,君昏国弱,天无白日,是非不辨,贤士遭殃。妈妈说着,时而悲伤,时而叹息。可是我小小的年纪,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迷上了阿姨买回来的小香包。
那些香包从大到小的几个串在一起,大的不到两寸,小的象个大姆指,菱角似的形状,里边装着喷了酒的香草,外边用五颜六色的花丝线缠出图案,淡淡的清香四溢。阿姨说,把它们带在身上挂在家里,可以驱恶避邪。我爱不释手,比着样子学着做,先用旧报纸折出型状,没有花丝线,就用白棉线缠绕。缠了拆,拆了缠,反反复复好几次,虽然没有颜色,可总算缠出了那个模样。
可惜的是,小小香包并不能驱除邪恶。一场红色大风暴接踵而来,全家人再也没有机会聚在一起过节。满天下乌烟瘴气,谁还有闲情逸趣去包粽子,谁还相信香包可以消灾避难,又有谁还敢搞四旧去纪念屈原!那种时代,倘若他还在世,只怕汨罗江里又多出一条冤魂。
天地旋转,日月轮回,我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京城,又糊里糊涂地飞越大洋,在异国他乡安了家。结婚不久的一个端午,老公突然提起粽子。我一时兴起,想显示一下主厨的本领,就到中国店买了材料。可是动起手来才发现困难重重,那些飘洋过海而来的粽叶,比新鲜的难办多了,无论苇叶竹叶都不肯轻易就范,泡了很久还是很容易折断破裂。费了好大劲儿煮出一锅粽子,呆老公并不领情,夸耀着说还是家乡的粽子好吃。既然乡情难慰,乡愁难解,我又何必劳神费力,也就很久没再尝试过。
那年领着孩子回国探亲,正巧碰上端午节,和妈妈嫂嫂妹妹们一起,一边聊天儿一边包粽子,温馨和睦,其乐融融,那粽子也格外香甜。女儿和我小时候一样,在一边凑热闹,也同样爱上了那些花花绿绿清香四溢的香包。妈妈说,这喜好大概是她的遗传,因为她小时候也喜欢这些小玩意儿。我买了些花丝线,找了些硬纸条,按照童年的记忆教女儿。五颜六色地挂了几串,却总觉得哪里不足。仔细一想,原来是没有香草。虽然那种馨香无法驱恶避邪,却仍然让人心旷神怡,没有香味的香包,只是徒有其表,而没有灵魂。
几年前妈妈病重,我匆忙赶回去看她,正好又是端午时节。忙乱之际,没人有心情包粽子应景,虽然亲戚朋友们送来一些,可总觉得少了那股温馨亲情。我在街头看见一个卖香包的老太太,一串串地挑在竹枝上,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艳丽的色彩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周围弥漫着那种久违了的氤氲草香。偏巧当时有些急事,本想着办完事再带几串给病床上的妈妈,不料就这么一念之差,回来时已经人去香散。从那以后再也见不到母亲,没买到的香包竟然成了一件难解的遗憾。
女儿们虽然没学会缠香包的手艺,却多了一个好吃粽子的习惯,偶然记起端午节来,就给她们包一次,多年下来,有了数次实践,慢慢地熟能生巧,也就不觉得太麻烦了。和女儿们说笑着,一大锅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熟了,女儿们吃得兴高采烈,只是那香包呢,却完全没了印象,连姥姥也在记忆里淡漠了。不知道女儿们以后是否还会记得这个节日,能够自己包几个粽子,给她们的后代讲讲中国的传统故事。或许我对她们的期冀过高,但是,尽管岁月飞逝,往事渐远,身居异国,人事全非,那饱含着故乡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粽子,那散发着淡淡思乡情结的香包,却永远也无法从我的心里消失。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与众不同的端午节
盼星星,盼月亮,我天天盼着的端午节即将到了。我们班要提前开展民俗活动,同学们欣喜万分。
中午,我还没进班级的门,就听见同学们在纷纷议论体验端午民俗活动的事。家长们摩拳擦掌忙活着准备包粽子的材料,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开始包粽子喽!老师说每组请一位“专家”,我的奶奶最受欢迎,几乎每一组都来请过一次。幸好我聪明,早就料到老师会让我们开始前必须洗手,所以我早就洗好手了,这样,我就得以在同学们去洗手时,拖着奶奶到我们这组来。我知道包粽子要先折叶,要折成龙卷风的形状,再压实,然后把剩余的粽叶盖在“龙卷风”的大口上,接着包角,最后就用线紧紧扎好。经过一番折腾,一个粽子赫然出现在我的手上了,这样饱满、秀色可餐的样子,要不是粽子还没煮,我早就像饿狼一样扑上去了!奶奶还会包长角粽,同学们也学着家长的样子,包出了形态各异的粽子。嘿嘿,我也给我奇形怪状的粽子起了名字,分别是:筷子粽和兔耳粽。
撞蛋比赛开始了!我的心情紧张了起来。同桌首先向我发起挑战,没想到“砰”的一声,我可怜的蛋就粉身碎骨了。同桌进入了总决赛时,我兴奋地叫道:“加油加油!”只听“砰”的一声,对方的蛋碎了。所以我的同桌就被封为全班的“蛋王。”
端午节是一个美丽而纯朴的节日。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它不仅是纪念,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有过许多美丽而动人的端午,但2010年的端午对我来说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享受!因为这一天,是我们这个集体一家,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在一起同庆祝,共欢乐!
展开全部
今天是端午节了,已经习惯了在早上看新闻的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今天新闻节目上的互动话题就是"端午节",主持人也是微笑着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里过端午节时候的事情.
说到端午节,其实自己并不怎么熟悉,而且我总觉得北方对这种节日好象并不象中秋节那样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较重视一些,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么说来,这个节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怀旧的色彩,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好象端午节是唯一的一个纪念古人的节日?看来,中国人确实是对古人很是尊重,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吧.
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尽管没有带任何的雨具,想想难得在这种天气里感受到这么清凉的空气,不禁抬头深呼吸了几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气就是最纯净的,手机上早上收到了朋友发来的祝愿,也为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丽,今天一出门就是这种温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写过很多关于雨天的文章,很喜欢雨天的感觉,雨水轻轻飘落下来,仅仅打湿了自己的头发,反而体会到了一种春风的感觉.
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画,雨天中的风景,看到这个时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个安静的心情,因为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欣赏到风景的,雨天中的风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仅要去接受这雨水中的朦胧还要接受这雨水中的泥泞,而这些一旦进退到自己的视线中成为了风景时,就会忘记所有的泥泞,就好象是端午节的粽子一样,想想,都已经好象闻到了扑面的香味了.
端午节的雨水中,祝愿每一个人都温暖
说到端午节,其实自己并不怎么熟悉,而且我总觉得北方对这种节日好象并不象中秋节那样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较重视一些,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么说来,这个节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怀旧的色彩,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好象端午节是唯一的一个纪念古人的节日?看来,中国人确实是对古人很是尊重,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吧.
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尽管没有带任何的雨具,想想难得在这种天气里感受到这么清凉的空气,不禁抬头深呼吸了几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气就是最纯净的,手机上早上收到了朋友发来的祝愿,也为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丽,今天一出门就是这种温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写过很多关于雨天的文章,很喜欢雨天的感觉,雨水轻轻飘落下来,仅仅打湿了自己的头发,反而体会到了一种春风的感觉.
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画,雨天中的风景,看到这个时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个安静的心情,因为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欣赏到风景的,雨天中的风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仅要去接受这雨水中的朦胧还要接受这雨水中的泥泞,而这些一旦进退到自己的视线中成为了风景时,就会忘记所有的泥泞,就好象是端午节的粽子一样,想想,都已经好象闻到了扑面的香味了.
端午节的雨水中,祝愿每一个人都温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个粽香飘荡的时节,又到端午节了吗?往事似乎还很清晰,思绪飘了好远,飘到了故乡,故乡的端午节……..
青翠的芦叶在家乡老人们的手中轻轻旋转,光滑的芦叶被捏成锥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几个干巴巴的大红枣。几转,几捏,粗糙的大手灵巧地转动,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跳荡而出,再倒入冒着热气的大锅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变成深绿,顺着白热的水汽,飘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捞出来,冒着热气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顺着深绿的粽皮滑下来,袅袅的热气让人心里骤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点缀着几颗蜜枣,鲜香润滑,还带着芦叶特有的清新,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满嘴的清甜,满心的温暖。弥漫了双眼的,不止那白热的水汽,还有家乡人分享着粽子,满脸满足的笑。家乡的端午节,在那粽香飘荡时,渐行渐远……思绪在湿漉漉的水汽中渐渐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萦绕齿间。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得祈愿。
青翠的芦叶在家乡老人们的手中轻轻旋转,光滑的芦叶被捏成锥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几个干巴巴的大红枣。几转,几捏,粗糙的大手灵巧地转动,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跳荡而出,再倒入冒着热气的大锅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变成深绿,顺着白热的水汽,飘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捞出来,冒着热气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顺着深绿的粽皮滑下来,袅袅的热气让人心里骤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点缀着几颗蜜枣,鲜香润滑,还带着芦叶特有的清新,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满嘴的清甜,满心的温暖。弥漫了双眼的,不止那白热的水汽,还有家乡人分享着粽子,满脸满足的笑。家乡的端午节,在那粽香飘荡时,渐行渐远……思绪在湿漉漉的水汽中渐渐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萦绕齿间。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得祈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世界无法解释的七大奇异景象 世界无法解释的七大奇异景象 1.晚上2点32分点蜡烛的人会看到18世纪巫婆的惨死。 2。指甲涂一层黑,一层白,一层红还完好无损,就会有人向你表白。 3.夜里4点38分削苹果,如果苹果皮断了,96小时莫名其妙死亡。 4.0点照镜子,会照到自己的前世和你怎么死的。 5.夜里穿黑衣不梳头发的女孩没影子 6.将此贴转向5个以上贴坛,就不会被魔鬼缠身,且实现一个愿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07-06
展开全部
我好无语!这个也要上网求助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