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格律特点
试从用韵、平仄、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格律特点,然后说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试从用韵、平仄、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格律特点,然后说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该诗的平仄应该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下两句平仄相反,句法结构一致,春蝉对蜡炬,到死对成灰,丝方尽对泪始干。符合格律诗的对仗要求。
这两句诗行表达出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至死方休。另一引申义说法是表示具有精神的高尚情操之人。
“春蚕”句,首先以蚕丝象征情丝,爱的情思(丝)如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但仅此仍不足以表达感情的强度,于是又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着到死方休。至此,痛苦爱情的表达已到极致,似已无以再进。然而诗人又以蜡炬燃烧这一极平常的事物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一个“泪”字尽情表露了诗人执着而又无望的内心世界,痛苦的情思因“泪”而推进一层,进而由蜡炬成灰、蜡泪始干,象征对爱情的执着,虽艰难但亦直到生命完结。真可谓神来之笔。这两句,诗人通过巧妙的谐音喻意,写出主人公悠悠不绝的缠绵情爱,因一往情深的思念而痛苦熬煎自觉的牺牲精神,感人至深,使首联奠定的悲剧色彩更为浓厚。后人在引用它时,一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畴,往往被用来代指对某种事业的执着态度。 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上下两句平仄相反,句法结构一致,春蝉对蜡炬,到死对成灰,丝方尽对泪始干。符合格律诗的对仗要求。
这两句诗行表达出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至死方休。另一引申义说法是表示具有精神的高尚情操之人。
“春蚕”句,首先以蚕丝象征情丝,爱的情思(丝)如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但仅此仍不足以表达感情的强度,于是又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着到死方休。至此,痛苦爱情的表达已到极致,似已无以再进。然而诗人又以蜡炬燃烧这一极平常的事物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一个“泪”字尽情表露了诗人执着而又无望的内心世界,痛苦的情思因“泪”而推进一层,进而由蜡炬成灰、蜡泪始干,象征对爱情的执着,虽艰难但亦直到生命完结。真可谓神来之笔。这两句,诗人通过巧妙的谐音喻意,写出主人公悠悠不绝的缠绵情爱,因一往情深的思念而痛苦熬煎自觉的牺牲精神,感人至深,使首联奠定的悲剧色彩更为浓厚。后人在引用它时,一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畴,往往被用来代指对某种事业的执着态度。 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追问
句式方面请问?
追答
好的
每首八句,两句为一联;每句七字,两句一韵,颔联和颈联用对仗。他压的是平声韵、偶句用韵、一韵到底,分别为“残”、“干”、“寒”、“看”这里需注意的是,“为探看”三字的“异读”,“为”是去声,“探”也是去声,而“看”是平声。在对仗方面,这首诗的对偶及其精妙,颔联中“春蚕”对“蜡炬”,“丝”对“泪”,名词对名词,“尽”对“干”,动词对动词。腹联中“晓”对“夜”,“云鬓改”对“月光寒”。这两联中不但实词对得工,虚词如“方”对“始”,“但”对“应”也很自然、精巧。这样工整自然的对仗形式以及恰到好处的用韵,增强了诗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尤其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复词重言手法的运用,更加使得诗的节奏回环往复,使人读之琅琅上口且意味深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