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弦与小三弦的区别
1、概念不同
大三和弦就是指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也是小三度关系的和弦,以根音的大写字母命名。
小三和弦就是指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的和弦,用根音的大写字母后加一个小写m命名。
2、音程不同
大三和弦的根音和三音之间相差2个全音,也就是4个半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相差1个全音和1个半音,也就是3个半音。
小三和弦的根音和三音之间相差是1个全音加1个半音,也就是3个半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相差2个全音,也就是4个半音。
3、构成不同
看出来“1-3”与“2-4”之间的音程是不同的,根据三度音程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前者是大三度,后者是小三度。
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的构成,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大三和弦的构成都是根音与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而小三和弦就是恰恰相反的。
扩展资料
演奏大三弦时采用坐姿,两腿自然分开,左腿稍向前伸,或将右腿搭在左腿上,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轻扶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手势呈龙爪式,右手用拇指、食指持拨片或戴骨制指甲弹拨琴弦发音,其余三指握于手心,也可用五指弹奏。
三弦有多种定弦法,民间一般定成“硬中弦”或“软中弦”两种,而以“硬中弦”最常用。“硬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五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软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四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
民族乐队或独奏,三弦也定成“硬中弦”,如定成C、G、c;D、A、d或G、d、g等。音域一般为三个八度。三弦的音色,高音坚实清脆,中音明亮圆润,低音丰满浑厚。音量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三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三弦
1、概念不同
大三和弦就是指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也是小三度关系的和弦,以根音的大写字母命名。
小三和弦就是指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的和弦,用根音的大写字母后加一个小写m命名。
2、音程不同
大三和弦的根音和三音之间相差2个全音,也就是4个半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相差1个全音和1个半音,也就是3个半音。
小三和弦的根音和三音之间相差是1个全音加1个半音,也就是3个半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相差2个全音,也就是4个半音。
3、构成不同
看出来“1-3”与“2-4”之间的音程是不同的,根据三度音程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前者是大三度,后者是小三度。
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的构成,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大三和弦的构成都是根音与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而小三和弦就是恰恰相反的。
根音到三度音是小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是大三度的三和弦是小三和弦。例3-5-7
近年来经改革已试制成功适合民族乐队使用的短杆大三弦。它在保持大三弦的特点下,缩小了指板尺寸,琴杆短、把位近,有利于发挥快速演奏技巧,由于装置可滑动的活动山口,能够任意转调,不但适合伴奏、合奏,更适用于独奏。
小三弦:又称“曲弦”,全长约 90 公分左右,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为流传在南方,又有“南弦”、“南三弦”之称。它是高音乐器,音色明亮而清脆,多用于南方的评弹等说唱音乐的伴奏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潮曲、南管、等器乐合奏,并适于为昆曲、京剧、豫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广东音乐、昆曲和苏州评弹中所用的小三弦都有差异,它们分别适应于各自的特色。
80年代初研制成功为评弹伴奏的双面小三弦。琴鼓两面都张琴弦,正反面皆可弹奏,一面定成低调门为男腔伴奏,另一面定高调门为女腔伴奏。在河南戏曲(大平调、大弦戏和豫剧)音乐伴奏中,广泛使用着一种板面钢弦小三弦,发音清脆、粗犷,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除为唱腔伴奏外,还能在戏剧中模拟风声、水声和彩蝶飞舞等特殊音响效果。
三弦在民间伴随曲艺音乐的流传,已有极深厚的演奏技巧基础,但一般说来,三弦的音色尖锐明亮突出,音准因杆长及无品格的关系较难掌握,故小三弦虽仍普遍用于江南丝竹等传统丝竹音乐中。但现代民乐团中,多以中阮取代,只偶而采用大三弦作低音乐器使用。民间大量曲艺音乐,仍继续以大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