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风俗习惯
展开全部
台湾生活习俗
--------------------------------------------------------------------------------
按台湾“文化资产保护法”定义,民俗是指与居民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节、娱乐及其他风俗习惯。台湾生活习俗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而且保留着更多的闽粤古风。台湾民间的传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湾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观为台南盐水镇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龟”等。
台南盐水镇在元宵节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数万只冲天炮制作而成的鞭炮,每一个冲天炮的炮芯连结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火花四射,声光齐作,震耳欲聋,蔚为壮观。“蜂炮”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旅游景点节目。
放天灯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部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早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报平安的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澎湖元霄节的“乞龟”习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节一到,澎湖大小庙宇的供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龟”,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龟”;有用线面制成的含有“长寿”之意的“面线龟”;有以面粉与鸡蛋等原料制成的“鸡蛋糕龟”;有用黄金打制而成的“金龟”等。民众纷纷前来祭拜,“乞龟”,即通过祈寿获得神灵的默许后,“乞龟”人向庙方执事报账,插香,索得所乞之“龟”,以求得神灵的保佑与恩赐。
台湾的婚丧习俗,与大陆也有类似之处,在今天台湾特别是农村仍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同姓不结婚在台湾依旧流行,而且“周、苏、莲”、“陈、胡、姚”、“徐、佘、涂”等各三姓,以及“萧、叶”、“许、柯”等各两姓,被认为属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礼仪式虽有改变,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仍较重视中国传统的婚礼。民间丧葬习俗较为繁琐,充满迷信,从临终、发丧、入殓、居丧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传统的做法。至今,台湾民间仍流行土葬,选择墓地重风水。台湾民间还有“捡骨”之俗,即俗称“捡风水”,也称“二次葬”,即在第一次丧葬时比较简单,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湾西南沿海,“捡骨”属于一种专门行业。因此在台湾有所谓“九葬九迁,十葬万年”的俗语,即改葬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如今,台湾的喜庆婚丧较流行现代的“花车艳舞”。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还有一些:
台湾文化盛会
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因为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湾文化。台湾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国大陆移民,而此地人民甚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存,也逐渐发展出新的文化,同时,在台湾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国文化,也可以欣赏到荷兰、日本所留下的历史古迹。
--------------------------------------------------------------------------------
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中心,除了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国历代文物之外,也可以从以下各个面向窥探:
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别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富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此外,除了可以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如:板桥林家花园),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重要的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而松柏岭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二结王公过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湾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动。另外,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於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地方戏曲小调、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布袋戏近来更结合声光特效,广受年轻人喜爱。
台湾的电影与表演团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次展现出中国传统与台湾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丰年祭、祖灵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台湾的原住民族属於南岛语系,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种上属马来人。台湾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区,分为:赛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十族,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目前正面临同化与文化保存的问题。其中,台湾外岛兰屿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绝,是最晚与汉人接触的一支,进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
你可以在台湾的许多角落,看到过去殖民时代的影子。淡水的红毛城,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占领台湾的遗址;台北人声鼎沸的迪化街、桃园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见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巴洛克建筑,现在台北的许多日据时代的重要建筑,例如:台北西区的总统府、行政院、旧台大医院…等,都加了夜间照明以展现其古典婉约,成了点缀台北夜空的装饰,让台湾少了历史悲情,多了份艺术人文的浪漫风情。
这就是台湾,一场文化飨宴。浪漫、传奇、庄严、趣味……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你打开参考资料的连接,还有图片。
参考资料:http://www.byte.com.tw/mates/mates_tw/taiwan-2.htm
--------------------------------------------------------------------------------
按台湾“文化资产保护法”定义,民俗是指与居民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节、娱乐及其他风俗习惯。台湾生活习俗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而且保留着更多的闽粤古风。台湾民间的传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湾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观为台南盐水镇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龟”等。
台南盐水镇在元宵节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数万只冲天炮制作而成的鞭炮,每一个冲天炮的炮芯连结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火花四射,声光齐作,震耳欲聋,蔚为壮观。“蜂炮”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旅游景点节目。
放天灯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部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早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报平安的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澎湖元霄节的“乞龟”习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节一到,澎湖大小庙宇的供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龟”,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龟”;有用线面制成的含有“长寿”之意的“面线龟”;有以面粉与鸡蛋等原料制成的“鸡蛋糕龟”;有用黄金打制而成的“金龟”等。民众纷纷前来祭拜,“乞龟”,即通过祈寿获得神灵的默许后,“乞龟”人向庙方执事报账,插香,索得所乞之“龟”,以求得神灵的保佑与恩赐。
台湾的婚丧习俗,与大陆也有类似之处,在今天台湾特别是农村仍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同姓不结婚在台湾依旧流行,而且“周、苏、莲”、“陈、胡、姚”、“徐、佘、涂”等各三姓,以及“萧、叶”、“许、柯”等各两姓,被认为属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礼仪式虽有改变,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仍较重视中国传统的婚礼。民间丧葬习俗较为繁琐,充满迷信,从临终、发丧、入殓、居丧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传统的做法。至今,台湾民间仍流行土葬,选择墓地重风水。台湾民间还有“捡骨”之俗,即俗称“捡风水”,也称“二次葬”,即在第一次丧葬时比较简单,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湾西南沿海,“捡骨”属于一种专门行业。因此在台湾有所谓“九葬九迁,十葬万年”的俗语,即改葬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如今,台湾的喜庆婚丧较流行现代的“花车艳舞”。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还有一些:
台湾文化盛会
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因为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湾文化。台湾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国大陆移民,而此地人民甚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存,也逐渐发展出新的文化,同时,在台湾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国文化,也可以欣赏到荷兰、日本所留下的历史古迹。
--------------------------------------------------------------------------------
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中心,除了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国历代文物之外,也可以从以下各个面向窥探:
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别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富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此外,除了可以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如:板桥林家花园),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重要的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而松柏岭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二结王公过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湾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动。另外,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於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地方戏曲小调、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布袋戏近来更结合声光特效,广受年轻人喜爱。
台湾的电影与表演团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次展现出中国传统与台湾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丰年祭、祖灵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台湾的原住民族属於南岛语系,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种上属马来人。台湾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区,分为:赛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十族,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目前正面临同化与文化保存的问题。其中,台湾外岛兰屿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绝,是最晚与汉人接触的一支,进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
你可以在台湾的许多角落,看到过去殖民时代的影子。淡水的红毛城,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占领台湾的遗址;台北人声鼎沸的迪化街、桃园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见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巴洛克建筑,现在台北的许多日据时代的重要建筑,例如:台北西区的总统府、行政院、旧台大医院…等,都加了夜间照明以展现其古典婉约,成了点缀台北夜空的装饰,让台湾少了历史悲情,多了份艺术人文的浪漫风情。
这就是台湾,一场文化飨宴。浪漫、传奇、庄严、趣味……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你打开参考资料的连接,还有图片。
参考资料:http://www.byte.com.tw/mates/mates_tw/taiwan-2.htm
展开全部
台湾生活习俗
--------------------------------------------------------------------------------
按台湾“文化资产保护法”定义,民俗是指与居民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节、娱乐及其他风俗习惯。台湾生活习俗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而且保留着更多的闽粤古风。台湾民间的传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湾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观为台南盐水镇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龟”等。
台南盐水镇在元宵节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数万只冲天炮制作而成的鞭炮,每一个冲天炮的炮芯连结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火花四射,声光齐作,震耳欲聋,蔚为壮观。“蜂炮”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旅游景点节目。
放天灯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部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早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报平安的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澎湖元霄节的“乞龟”习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节一到,澎湖大小庙宇的供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龟”,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龟”;有用线面制成的含有“长寿”之意的“面线龟”;有以面粉与鸡蛋等原料制成的“鸡蛋糕龟”;有用黄金打制而成的“金龟”等。民众纷纷前来祭拜,“乞龟”,即通过祈寿获得神灵的默许后,“乞龟”人向庙方执事报账,插香,索得所乞之“龟”,以求得神灵的保佑与恩赐。
台湾的婚丧习俗,与大陆也有类似之处,在今天台湾特别是农村仍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同姓不结婚在台湾依旧流行,而且“周、苏、莲”、“陈、胡、姚”、“徐、佘、涂”等各三姓,以及“萧、叶”、“许、柯”等各两姓,被认为属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礼仪式虽有改变,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仍较重视中国传统的婚礼。民间丧葬习俗较为繁琐,充满迷信,从临终、发丧、入殓、居丧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传统的做法。至今,台湾民间仍流行土葬,选择墓地重风水。台湾民间还有“捡骨”之俗,即俗称“捡风水”,也称“二次葬”,即在第一次丧葬时比较简单,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湾西南沿海,“捡骨”属于一种专门行业。因此在台湾有所谓“九葬九迁,十葬万年”的俗语,即改葬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如今,台湾的喜庆婚丧较流行现代的“花车艳舞”。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还有一些:
台湾文化盛会
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因为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湾文化。台湾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国大陆移民,而此地人民甚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存,也逐渐发展出新的文化,同时,在台湾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国文化,也可以欣赏到荷兰、日本所留下的历史古迹。
--------------------------------------------------------------------------------
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中心,除了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国历代文物之外,也可以从以下各个面向窥探:
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别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富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此外,除了可以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如:板桥林家花园),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重要的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而松柏岭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二结王公过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湾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动。另外,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於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地方戏曲小调、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布袋戏近来更结合声光特效,广受年轻人喜爱。
台湾的电影与表演团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次展现出中国传统与台湾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丰年祭、祖灵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台湾的原住民族属於南岛语系,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种上属马来人。台湾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区,分为:赛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十族,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目前正面临同化与文化保存的问题。其中,台湾外岛兰屿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绝,是最晚与汉人接触的一支,进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
你可以在台湾的许多角落,看到过去殖民时代的影子。淡水的红毛城,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占领台湾的遗址;台北人声鼎沸的迪化街、桃园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见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巴洛克建筑,现在台北的许多日据时代的重要建筑,例如:台北西区的总统府、行政院、旧台大医院…等,都加了夜间照明以展现其古典婉约,成了点缀台北夜空的装饰,让台湾少了历史悲情,多了份艺术人文的浪漫风情。
这就是台湾,一场文化飨宴。浪漫、传奇、庄严、趣味……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你打开参考资料的连接,还有图片。
--------------------------------------------------------------------------------
按台湾“文化资产保护法”定义,民俗是指与居民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节、娱乐及其他风俗习惯。台湾生活习俗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而且保留着更多的闽粤古风。台湾民间的传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湾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观为台南盐水镇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龟”等。
台南盐水镇在元宵节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数万只冲天炮制作而成的鞭炮,每一个冲天炮的炮芯连结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火花四射,声光齐作,震耳欲聋,蔚为壮观。“蜂炮”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旅游景点节目。
放天灯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部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早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报平安的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澎湖元霄节的“乞龟”习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节一到,澎湖大小庙宇的供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龟”,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龟”;有用线面制成的含有“长寿”之意的“面线龟”;有以面粉与鸡蛋等原料制成的“鸡蛋糕龟”;有用黄金打制而成的“金龟”等。民众纷纷前来祭拜,“乞龟”,即通过祈寿获得神灵的默许后,“乞龟”人向庙方执事报账,插香,索得所乞之“龟”,以求得神灵的保佑与恩赐。
台湾的婚丧习俗,与大陆也有类似之处,在今天台湾特别是农村仍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同姓不结婚在台湾依旧流行,而且“周、苏、莲”、“陈、胡、姚”、“徐、佘、涂”等各三姓,以及“萧、叶”、“许、柯”等各两姓,被认为属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礼仪式虽有改变,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仍较重视中国传统的婚礼。民间丧葬习俗较为繁琐,充满迷信,从临终、发丧、入殓、居丧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传统的做法。至今,台湾民间仍流行土葬,选择墓地重风水。台湾民间还有“捡骨”之俗,即俗称“捡风水”,也称“二次葬”,即在第一次丧葬时比较简单,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湾西南沿海,“捡骨”属于一种专门行业。因此在台湾有所谓“九葬九迁,十葬万年”的俗语,即改葬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如今,台湾的喜庆婚丧较流行现代的“花车艳舞”。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还有一些:
台湾文化盛会
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因为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湾文化。台湾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国大陆移民,而此地人民甚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存,也逐渐发展出新的文化,同时,在台湾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国文化,也可以欣赏到荷兰、日本所留下的历史古迹。
--------------------------------------------------------------------------------
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中心,除了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国历代文物之外,也可以从以下各个面向窥探:
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别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富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此外,除了可以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如:板桥林家花园),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重要的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而松柏岭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二结王公过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湾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动。另外,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於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地方戏曲小调、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布袋戏近来更结合声光特效,广受年轻人喜爱。
台湾的电影与表演团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次展现出中国传统与台湾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丰年祭、祖灵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台湾的原住民族属於南岛语系,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种上属马来人。台湾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区,分为:赛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十族,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目前正面临同化与文化保存的问题。其中,台湾外岛兰屿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绝,是最晚与汉人接触的一支,进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
你可以在台湾的许多角落,看到过去殖民时代的影子。淡水的红毛城,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占领台湾的遗址;台北人声鼎沸的迪化街、桃园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见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巴洛克建筑,现在台北的许多日据时代的重要建筑,例如:台北西区的总统府、行政院、旧台大医院…等,都加了夜间照明以展现其古典婉约,成了点缀台北夜空的装饰,让台湾少了历史悲情,多了份艺术人文的浪漫风情。
这就是台湾,一场文化飨宴。浪漫、传奇、庄严、趣味……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你打开参考资料的连接,还有图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按台湾“文化资产保护法”定义,民俗是指与居民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节、娱乐及其他风俗习惯。台湾生活习俗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而且保留着更多的闽粤古风。台湾民间的传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 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湾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观为台南盐水镇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龟”等。
台南盐水镇在元宵节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数万只冲天炮制作而成的鞭炮,每一个冲天炮的炮芯连结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火花四射,声光齐作,震耳欲聋,蔚为壮观。“蜂炮”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旅游景点节目。
放天灯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部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早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报平安的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澎湖元霄节的“乞龟”习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节一到,澎湖大小庙宇的供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龟”,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龟”;有用线面制成的含有“长寿”之意的“面线龟”;有以面粉与鸡蛋等原料制成的“鸡蛋糕龟”;有用黄金打制而成的“金龟”等。民众纷纷前来祭拜,“乞龟”,即通过祈寿获得神灵的默许后,“乞龟”人向庙方执事报账,插香,索得所乞之“龟”,以求得神灵的保佑与恩赐。
台湾的婚丧习俗,与大陆也有类似之处,在今天台湾特别是农村仍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同姓不结婚在台湾依旧流行,而且“周、苏、莲”、“陈、胡、姚”、“徐、佘、涂”等各三姓,以及“萧、叶”、“许、柯”等各两姓,被认为属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礼仪式虽有改变,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仍较重视中国传统的婚礼。民间丧葬习俗较为繁琐,充满迷信,从临终、发丧、入殓、居丧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传统的做法。至今,台湾民间仍流行土葬,选择墓地重风水。台湾民间还有“捡骨”之俗,即俗称“捡风水”,也称“二次葬”,即在第一次丧葬时比较简单,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湾西南沿海,“捡骨”属于一种专门行业。因此在台湾有所谓“九葬九迁,十葬万年”的俗语,即改葬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如今,台湾的喜庆婚丧较流行现代的“花车艳舞”。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台南盐水镇在元宵节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数万只冲天炮制作而成的鞭炮,每一个冲天炮的炮芯连结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火花四射,声光齐作,震耳欲聋,蔚为壮观。“蜂炮”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旅游景点节目。
放天灯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部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早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报平安的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澎湖元霄节的“乞龟”习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节一到,澎湖大小庙宇的供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龟”,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龟”;有用线面制成的含有“长寿”之意的“面线龟”;有以面粉与鸡蛋等原料制成的“鸡蛋糕龟”;有用黄金打制而成的“金龟”等。民众纷纷前来祭拜,“乞龟”,即通过祈寿获得神灵的默许后,“乞龟”人向庙方执事报账,插香,索得所乞之“龟”,以求得神灵的保佑与恩赐。
台湾的婚丧习俗,与大陆也有类似之处,在今天台湾特别是农村仍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同姓不结婚在台湾依旧流行,而且“周、苏、莲”、“陈、胡、姚”、“徐、佘、涂”等各三姓,以及“萧、叶”、“许、柯”等各两姓,被认为属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礼仪式虽有改变,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仍较重视中国传统的婚礼。民间丧葬习俗较为繁琐,充满迷信,从临终、发丧、入殓、居丧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传统的做法。至今,台湾民间仍流行土葬,选择墓地重风水。台湾民间还有“捡骨”之俗,即俗称“捡风水”,也称“二次葬”,即在第一次丧葬时比较简单,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湾西南沿海,“捡骨”属于一种专门行业。因此在台湾有所谓“九葬九迁,十葬万年”的俗语,即改葬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如今,台湾的喜庆婚丧较流行现代的“花车艳舞”。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台湾的人比较喜欢,以甜食为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