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温州的风俗有哪些

 我来答
林米粒儿
2015-03-31 · TA获得超过6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万
展开全部
在温州端午节的所有民俗活动中,都能看到有爙灾祈福之意,如过去在门上悬挂菖蒲、艾蒿等习俗,为的是辟邪与保健。人们一直相信菖蒲、艾蒿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如缠挂五色线是为驱邪辟凶,用艾虎或道教符图也是为驱邪;如划龙舟或赛龙舟,在温州一带真正目的是祈求地方太平,送走“瘟神”;旧时亲友之间还有互相赠送礼物习俗,其主因为端午日不祥,亲友之间在危难之时互赠礼物,以示关心、祝福。

悬蒲挂艾 明·徐复祚《投梭记。出关》中曾载:“佳节端阳蒲艾荐,此情谁与展。”
温人端午“悬蒲艾于门”或“插菖蒲艾蒿艾于户”。明《弘治温州府志》也载道:“是日,插菖蒲蒿艾于户,饮菖蒲酒”,旧时城区各户皆在自家门上、床头、窗前等处悬插菖蒲、艾叶以驱鬼,按照古俗,艾蒿和菖蒲经常是同时使用,即所谓“艾旗、蒲剑”。

佩挂香囊
用五彩布头缝成小袋,也有的用纸板包扎成形,再用彩色丝线精心缠成。内装苍术、雚香、佩兰、香附、细辛、白芷等药料,简单的则用樟脑丸代之,端午时有挂于床头或悬儿童的颈部,因有异香,可避秽消毒驱蚊蝇。旧时妇女为展示手巧,做时格外用心,因而使香囊品种多样,精美无比。此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尚存,现逐渐消失。

系长命缕
也叫“续命线”、“五色线”等。明《弘治温州府志》云:“童子以五色线系臂,名曰长命缕”。它的来历非常古老,最初为避鬼兵瘟病,后则赠以延命、安康之意,用法则有系臂和挂于门户等。唐皇李隆基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中曾写道:“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吃端午粽
温州民间有谚云:“吃爻端午粽,棉衣慢慢送”、“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好送”。可见粽子是一种可口应时,又标志季候转换的节物。人们颇重此物,或有家人暂时外去者,皆为他留存一些。

饮雄黄酒
雄黄具有解虫蛇毒、燥温的功用,因而端午时,人们在酒中放少许雄黄,或以菖蒲末拌雄黄入酒制成,以饮此酒用以避毒邪。除饮用外,还有将酒涂抹在儿童耳、脸、额、头顶等部位,据说能杀菌及诸痛不染,更有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的额头上画“王”字,一借雄黄来驱毒,二借猛虎(“王”字如虎纹)来镇邪。

草药沐浴 温州城区在端午时有釆百药沐浴克毒之俗,俗称“草头汤”,
此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尚存,中午时小孩皆沐浴更衣。据说端午时节洗了,可消毒去秽,使人不染痢疾。明《歧海琐谈》也载:“煎百草为汤,老幼毕浴。”

打端午水
端午时,温州人有打重午水的习俗,凌晨或午时到河边及水井中打水,据说此时水长年不腐,可明目,可做药用。《张棡日记》中曾载:“是日端午节,夜三句钟后同内子早起,至厨房唤雇工同舟子划山边载山水,俗谓之‘重午水’”。

龙舟竞渡
端午节俗中,龙舟竞渡最吸引人。龙舟竞渡既和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相关,又和民众在平淡的生活中渴望宣泄,渴望激情的社会心理相关。除山区无河港之外,温州城区临水各乡皆有划龙舟之俗。宋叶适有诗曰:“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明《弘冶温州府志》引旧志也载:“凡端午日,竞渡于会昌湖,里人游观弥岸,绮翠彩舰,鳞集数里,华丽为他郡最,至于诸乡,莫不皆然。”可见此俗在温州历史十分悠久且盛行。

端午节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

潘阳力

在温州一带,端午节和清明、中秋、春节一样,被视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有“三日重五,五日年”之说,故端午节日气氛浓烈,民俗活动内容丰富,是一个复合型的民间大节日。这一节日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至今盛行不衰。2008年它成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后,更是放射出了新的光彩。

在温州端午节的所有民俗活动中,都能看到有爙灾祈福之意,如过去在门上悬挂菖蒲、艾蒿等习俗,为的是辟邪与保健。人们一直相信菖蒲、艾蒿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如缠挂五色线是为驱邪辟凶,用艾虎或道教符图也是为驱邪;如划龙舟或赛龙舟,在温州一带真正目的是祈求地方太平,送走“瘟神”;旧时亲友之间还有互相赠送礼物习俗,其主因为端午日不祥,亲友之间在危难之时互赠礼物,以示关心、祝福。

悬蒲挂艾 明·徐复祚《投梭记。出关》中曾载:“佳节端阳蒲艾荐,此情谁与展。”
温人端午“悬蒲艾于门”或“插菖蒲艾蒿艾于户”。明《弘治温州府志》也载道:“是日,插菖蒲蒿艾于户,饮菖蒲酒”,旧时城区各户皆在自家门上、床头、窗前等处悬插菖蒲、艾叶以驱鬼,按照古俗,艾蒿和菖蒲经常是同时使用,即所谓“艾旗、蒲剑”。

佩挂香囊
用五彩布头缝成小袋,也有的用纸板包扎成形,再用彩色丝线精心缠成。内装苍术、雚香、佩兰、香附、细辛、白芷等药料,简单的则用樟脑丸代之,端午时有挂于床头或悬儿童的颈部,因有异香,可避秽消毒驱蚊蝇。旧时妇女为展示手巧,做时格外用心,因而使香囊品种多样,精美无比。此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尚存,现逐渐消失。

系长命缕
也叫“续命线”、“五色线”等。明《弘治温州府志》云:“童子以五色线系臂,名曰长命缕”。它的来历非常古老,最初为避鬼兵瘟病,后则赠以延命、安康之意,用法则有系臂和挂于门户等。唐皇李隆基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中曾写道:“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吃端午粽
温州民间有谚云:“吃爻端午粽,棉衣慢慢送”、“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好送”。可见粽子是一种可口应时,又标志季候转换的节物。人们颇重此物,或有家人暂时外去者,皆为他留存一些。

饮雄黄酒
雄黄具有解虫蛇毒、燥温的功用,因而端午时,人们在酒中放少许雄黄,或以菖蒲末拌雄黄入酒制成,以饮此酒用以避毒邪。除饮用外,还有将酒涂抹在儿童耳、脸、额、头顶等部位,据说能杀菌及诸痛不染,更有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的额头上画“王”字,一借雄黄来驱毒,二借猛虎(“王”字如虎纹)来镇邪。

草药沐浴 温州城区在端午时有釆百药沐浴克毒之俗,俗称“草头汤”,
此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尚存,中午时小孩皆沐浴更衣。据说端午时节洗了,可消毒去秽,使人不染痢疾。明《歧海琐谈》也载:“煎百草为汤,老幼毕浴。”

打端午水
端午时,温州人有打重午水的习俗,凌晨或午时到河边及水井中打水,据说此时水长年不腐,可明目,可做药用。《张棡日记》中曾载:“是日端午节,夜三句钟后同内子早起,至厨房唤雇工同舟子划山边载山水,俗谓之‘重午水’”。

龙舟竞渡
端午节俗中,龙舟竞渡最吸引人。龙舟竞渡既和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相关,又和民众在平淡的生活中渴望宣泄,渴望激情的社会心理相关。除山区无河港之外,温州城区临水各乡皆有划龙舟之俗。宋叶适有诗曰:“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明《弘冶温州府志》引旧志也载:“凡端午日,竞渡于会昌湖,里人游观弥岸,绮翠彩舰,鳞集数里,华丽为他郡最,至于诸乡,莫不皆然。”可见此俗在温州历史十分悠久且盛行。
婧欣聽
2013-03-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端午那日,在温州各地都有龙舟竞渡,并“悬赏夺标”,俗称“划龙船”或“划斗龙”。时间一般是五月初一前的开始,到初十左右结束,也有至月半者,平阳江南则是四月初一。
温俗规定,一般是四十个粽扎一把,内有一个特大的叫“粽娘”(一升米做四个);又有一把特小的叫“子孙粽”(一升米做十个);普通的叫“新庚粽”(一升米做六个),是分送亲友邻居的。粽子有两种,上品是馅肉粽、白糖莲子粽;其次是蚕豆粽、槐豆粽、白粽。后者是用早稻秆或豆秆烧灰,取汁浸而煮之,通过热水淋掉碱质后即成,俗称“淋粽”。有的地区午宴以粽子为主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即墨儒鳕
2012-07-12 · TA获得超过4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0万
展开全部
包粽子,赛龙舟,插柳叶,吃咸蛋,做蛋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2-07-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万
展开全部
吃粽子、卤香干、卤鸡翅、咸鸭蛋、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欲毅迪V
2013-03-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龙舟竞渡包粽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