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糖尿病的饥饿感
很多糖友抱怨:自从患上糖尿病之后,我每天饿肚子,而且血糖还降不下去。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出现这种情况,每天控制饮食,这也不敢多吃、那也不敢多吃,吃完饭没多久就会感到肚子饿。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怎么才能做到饱腹而血糖又不升呢?
1, 主食多吃杂粮
可能很多人都吃不惯杂粮,每天只吃精米、白米面等,这类主食一般都经过了精加工,一些关键营养素都流失了,尤其是膳食纤维,所以这类主食的消化吸收速度更快、升糖速度更快。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宜采用粗细搭配的方式,即粗粮、细粮以1:3的比例混合,这样便可延缓胃排空,大大增强饱腹感,升糖速度也会下降很多。
2, 多吃低热量、高容积的食物
很多容积较大但热量较低的食物,都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大多数蔬菜(含淀粉的蔬菜除外),由于它们均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产生明显的饱腹感,糖友们稍微多吃一点也不会对血糖产生太大影响。
3, 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这是糖尿病患者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饮食方法,糖友们可以将每日三餐的食物分成四到五餐来食用,这样可以避免某一餐后的血糖上升过快,还能够明显减轻饥饿感。
有心一点的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计算来分配每一餐的饮食量,这样更加科学。
4, 多喝点儿水
除了补充食物之外,三餐之外多喝一点水,也能够延缓饥饿感,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饮品,包括白开水、牛奶、酸奶、茶水等,都能够帮助糖友们明显改善糖尿病症状。
5, 适量吃肉蛋
肉蛋类食物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质,糖友们每天都应当适量吃一些。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更有利于产生饱腹感,更有利于控制体重,显然这种做法很适合糖尿病患者。
6, 准时就餐
准时就餐,一直是专家强调的良好生活习惯,它也能避免机体出现饥饿感,作为糖尿病患者,每天定时就餐,能让控糖变得更为简单。
7, 控制饮食循序渐进
糖尿病“新兵”们要记住这一点,控制饮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比如患病之前每天要吃800克主食,患病之后一下子只吃300克,这显然是错误的做法,很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糖友们可以尝试每周减少100克主食,直到达到饮食治疗标准,这样便可避免较明显的饥饿感。
除了主食,副食亦是如此,运动亦是如此,都能够帮助糖友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8, 改变用餐顺序
在吃主食之前,糖友们可以先吃一些蔬菜和肉蛋类食物,这样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同时还能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这样也有利于稳定餐后血糖。
9,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能让人体产生更强的饱腹感,能够让糖友们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物,显然也可以让餐后血糖降低一两点。
有学者认为,一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是更为科学的做法,它尤其适合慢性疾病患者。
我是阿尔发控糖管家,希望可以帮到你!
招数一:糖友要了解饥饿感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在患者病情控制不好的情况下,饥饿感明显(与低血糖时出现的饥饿感不是一回事,可通过血糖监测区分开),经治疗,这种饥饿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树立治病信心。
招数二:糖友控制饮食,应循序渐进,可每周减少主食100~200克,一般1个月左右应限制到每日300克左右。调整饮食结构对减轻饥饿感也有一定帮助,宜多吃低热量食物,如黄瓜、大白菜、豆芽、菠菜、冬瓜、南瓜、韭菜、青椒、莴笋、茄子、菜花等;多选用粗杂粮代替细粮,如红豆粥、馒头(三合面、玉米面制作而成)等。高纤维食物(如麦麸、玉米皮等)可使胃排空延缓,增强耐饥力,宜多吃。此外,苦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锌、镁、铬、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铬是参与胰岛素代谢的,所以对糖尿病初期饥饿感明显的人,可适当多吃点轻或消失,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树立治病信心。
招数三:糖友每次进餐前先吃一碗蔬菜(含碳水化合物4%以下的蔬菜任选一种,少用油),以增加饱腹感,然后再进正餐。两餐之间饥饿时,可吃些黄瓜、西红柿等或采用加餐的方法,当然加餐的量是从正餐中减去的,而不是额外增加的量,或把菜做得淡些,以降低食欲。
坚持与忍耐。既然饥饿感是饮食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应现象,那么只要不出现低血糖,就应坚持不改变饮食治疗方案和不额外进食,一般经过一段时间(2-3周)后就会很快适应这种饮食。
检查饮食治疗方案是否合理。这主要从总量控制是否过于严格,主食分配、餐次安排是否合理来考虑,如病人总在每天下午某一时刻出现饥饿,而主食在三餐中的分配又是早、中、晚餐各三分之一,此时应考虑适当增加中餐的主食比例或在饥饿出现前给予加餐。
有时,饥饿的发生与食物选择、搭配或烹饪方法不当有关。这时我们就应该从调整食物血糖指数入手,尽量安排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和避免选用高血糖指数食物或烹饪方法,如尽量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
适当增加热量低的蔬菜摄取量,以延缓胃的排空,减轻饥饿感。这类蔬菜有:菜苔、油菜、小白菜、生菜、莴笋、芹菜、蕹菜、苋菜、冬苋菜、菠菜、茭白、苦瓜、黄瓜、冬瓜、南瓜、西红柿等,一般每天可增加500g。
条件许可时(即不受时间、环境限制),在控制食物总量的前提下实行少食多餐。
20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