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写作意图?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盛哀、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我们从作者感慨万千的叹息声中,已不难觉察:有些人忽略“人事”而将国家的“盛衰”委于“天命”,正是欧阳修所痛心疾首的。《新五代史》虽然是对五代的政治与历史人物的记述、描写和批判,却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忧虑和对当时弊政及当权派的不满。在这篇既是史详,又可以说是针对北宋的现实而发的政论之序中。作者的意图,已然呼之欲出。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不断推出警戒性的断语,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并引用《尚书》中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既充实论点,揭示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的根源,又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是语重心长。当时的北宋王朝,表面上名称“盛世”,但其实已经危机四伏。祸患常积于忽微,难道不应该及早注意,防微杜渐吗?当时的北宋统治者,固然不像庄宗那样溺于伶人;然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逸豫可以亡身”,难道不应该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吗?作者写这篇文章,分明是痛恨当时统治者的“满”、“逸豫”和溺于奸邪小人,希望他们从庄宗那里吸取历史教训,这在今天有其现实意义。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用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的历史事实作为主要论据,从“晋王之将终”到“及凯旋而纳之”写庄宗得天下,极赞他成功时意气之“盛”;从“及仇佳已灭”到“何其衰也”写庄宗失天下,慨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样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抑本具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显得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不断推出警戒性的断语,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并引用《尚书》中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既充实论点,揭示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的根源,又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是语重心长。当时的北宋王朝,表面上名称“盛世”,但其实已经危机四伏。祸患常积于忽微,难道不应该及早注意,防微杜渐吗?当时的北宋统治者,固然不像庄宗那样溺于伶人;然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逸豫可以亡身”,难道不应该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吗?作者写这篇文章,分明是痛恨当时统治者的“满”、“逸豫”和溺于奸邪小人,希望他们从庄宗那里吸取历史教训,这在今天有其现实意义。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用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的历史事实作为主要论据,从“晋王之将终”到“及凯旋而纳之”写庄宗得天下,极赞他成功时意气之“盛”;从“及仇佳已灭”到“何其衰也”写庄宗失天下,慨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样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抑本具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显得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