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读后感600字以上求!
展开全部
1、《朝花夕拾》读后感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糊涂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逢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2、读《朝花夕拾》有感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 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呜呼,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野草》鲁迅)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
骆驼祥子
1.老舍-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长篇小说《离婚》,《老张的哲学》;戏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短篇小说集《火车集》,《樱海集》等等。但作品中最著名的要算《骆驼祥子》了。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是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虎妞死后,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过,可是当祥子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后去找小福子时,才知道小福子已进了“白房子” 并上吊死了。
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毕竟明天会怎样?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2.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拼命的赚钱,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公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祥子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小说还细致地描绘了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种努力。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尽管这种提法还比较模糊,也没有在作品中进一步用具体的情节正面地表现出来,却仍然可以看出这是老舍探索劳动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个崭新的结论,显示了他过去作品中所没有的可贵的进展。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出生在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尼古拉的一生备尝了饥寒之苦和人格的屈辱。而尼古拉在1930年始,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当时正是一个黑暗的社会,西蒙`彼得留拉统治下的波兰白军奸淫拐虐,无恶不作,保尔早就恨死那些人了,他从小立志 ,要成为红军的一员。在保尔十六岁的那一年,他和他的朋友加入了红军,实现了他毕生的愿望,他加入了红军后,为党奉献了他的一生,最后不幸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凭着坚强的斗志开始文学创作,并且取得了成功。
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全是贵族的天下,当保尔还在上小学的年纪时,就因为犯了一点错,就被赶出了学校,于是保尔只好到外面去打工,每天都要烧水,劈柴,擦茶炉,擦刀叉,提脏水``````其实这对于这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已经够累的了,但是更过分的是“做得不好就得挨耳光”,强奸妇女,把虐杀犹太人当作是“消遣”``````
保尔有许多正义的朋友:冬妮亚,司涅古尔科,瓦莉亚 ,哥哥阿尔焦姆,军人波利托夫斯 ,勃鲁扎克,朱赫来``````
冬妮亚她虽然是有钱人的女儿但是她却毫不在意保尔的身份,和他做朋友。
司涅古尔科在绞刑台面前慷慨陈词地说的那番话。瓦莉亚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昂起头唱的歌。都使人敬佩。
哥哥阿尔焦姆,军人波利托夫斯 ,勃鲁扎克,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他们为了党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能体现出他们舍 “小家”救 “大家”的大无畏精神。特别是哥哥阿尔焦姆,他为了弟弟保尔可以牺牲一切,毫不踌躇。
我从“我已经这样浪费了十个月的时间,这就够了。”中体会到了军人朱赫来对时间的重视,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和执着。
而文中的主人公保尔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当保尔听到游击队在发枪,呼吁全民族与 波兰军作斗争时,非常兴奋,这表达了保尔对这个不公的时代的憎恨,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党的事业的支持。当保尔不幸被捕,波兰白军对他严刑逼供的时候,保尔仍没忘记自己的志愿,一直不肯招供。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保尔是一个坚贞不屈,面对恶势力毫不畏惧,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党作出贡献的人。 当保尔病倒的时候,他的身上仍然戴着一个磨破了的乌克兰共产党主义青年团第九六七号团证`一个红军战士证明书,一张红军团长给他的嘉奖令的摘录,上面写着:“对英勇进行侦察工作的红军战士柯查金予以嘉赏”。一张给他的哥哥的亲笔纸条。以上的行为看出保尔随时都在准备着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后来,保尔的左眼瞎了,但他仍然想着前线的工作。有一次,保尔因为工作劳累而病倒了,委员会让保尔退职,给他领取安抚金的权利,但保尔却愤愤地拒绝了。保尔本该有了那些钱可以衣食无忧的,但他那对革命事业的热爱,追求,向往使他无法做到。在医生为保尔做手术的时候,他.还能说笑话,我们从中看到保尔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精神。使我难忘的一句话是“在生活中,再没有比掉队更使我恐惧的了。”感受到了保尔献身事业的精神。“我永远要坚持到最后一卒,”保尔说。这句话显示了保尔坚持不放弃的性格特点。
这本书使我很感动,也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了什么叫执着,什么叫无畏,什么叫坚强,什么叫坚持,什么叫勇敢。
2: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几本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人物形象依旧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了苏俄的历史以及人们的不断的斗争生活,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保尔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他当童工,受尽折磨,是受朱赫来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由于从匪徒手中救出朱赫来而被捕,在战场上,他多次身受重伤直到最后双目失明。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但是这些,只是让他更加坚强。他最后虽受尽了伤病的折磨,可是依旧坚持写作。这些都反映出他那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书中的描写也十分成功,对景物、人物心理、环境的描写十分细腻,使人物形象非常生动。
我也了解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他在十六岁时参加了部队,其间他因故身受重伤,右眼失明,后来在抢修窄轨铁路工程中患了重病,直到一九三零年,他左眼也失明了,但他依旧手写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又口授,请亲友笔录,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部不朽名著,引起了强烈反响。保尔这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这篇文章是以他亲身经历为基础提炼而成的。
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人要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不要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人一定要坚强,不要放弃。正如文中的一段话所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3: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动。
小时候,他的老师瓦西里神父对保尔很坏,想方设法的把保尔给轰出了学校,妈妈只得替他找了份洗碗工的工作,结果因为替别人打抱不平也被轰了出来,还被毒打了一顿。哥哥又介绍他去发电厂工作,这时他遇到了红军朱赫来,他在朱赫来的说动下也成了红军。有一次,保尔在打仗的时候头部受重伤,医生又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过来。随后保尔又和红军们一起打仗、挖铁路受了不少伤,经历了不少磨难,后来留下了后遗症,双目失明,左手和双脚麻木,不得不回去休养,后来去了母亲好朋友的女儿为妻。他的好朋友们也成了红军,有些英勇牺牲了。她在家里闲得不行,他就描写科托夫斯基骑兵师,书名是《暴风雨所诞生的》,由于双目失明,凡是写了的就要一章章背下来,妈妈很担心,就请了邻居加丽娅替保尔写字。小说写完后,寄了一家出版社,等了非常久,就在一家人快要绝望的时候,报社来了信,说很好,保尔的付出终于关于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说了保尔虽出生贫寒,但坚持不懈,即使双目失明,四肢瘫痪,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保尔却从小受到贵族的蔑视,还要给别人做工,养活家人。四肢瘫痪后,还说服自己的妻子去当红军,自己则了却自己的梦想——写小说。在付出了汗水、心血、克服各种困难之后,小说终于受到人们的青睐!他们高兴极了
而保尔这种四肢瘫痪、双目失明后,还不放弃自己理想的精神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叙述一个名叫保尔·柯察金的普通男孩的短暂学习生活,还有劳作生涯。保尔·柯察金这个少年只有当时只有17岁而已,但是他的勇敢,是一般人做不来的。我佩服,我赞叹,他能忍受巨大的痛苦而从不在任何人面前流露。
有一些书塑造了革命者的鲜明形象,他们英勇无畏,刚毅坚强,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保尔·柯察金也是这样,于是,我产生了做这样的人的愿望。虽然我是个女孩,但是,我觉得他的这种精神,不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学习。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现在的小孩,大部分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可有谁想过,保尔·柯察金他以前的生活却是那眼个的艰辛。现在我们这些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比如说我吧,在路上踩到一块石头而跌倒,却总让别人扶,从来没自己爬起来过。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愧疚。
所以,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学习保尔·柯察金的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糊涂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逢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2、读《朝花夕拾》有感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 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呜呼,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野草》鲁迅)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
骆驼祥子
1.老舍-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长篇小说《离婚》,《老张的哲学》;戏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短篇小说集《火车集》,《樱海集》等等。但作品中最著名的要算《骆驼祥子》了。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是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虎妞死后,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过,可是当祥子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后去找小福子时,才知道小福子已进了“白房子” 并上吊死了。
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毕竟明天会怎样?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2.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拼命的赚钱,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公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祥子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小说还细致地描绘了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种努力。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尽管这种提法还比较模糊,也没有在作品中进一步用具体的情节正面地表现出来,却仍然可以看出这是老舍探索劳动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个崭新的结论,显示了他过去作品中所没有的可贵的进展。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出生在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尼古拉的一生备尝了饥寒之苦和人格的屈辱。而尼古拉在1930年始,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当时正是一个黑暗的社会,西蒙`彼得留拉统治下的波兰白军奸淫拐虐,无恶不作,保尔早就恨死那些人了,他从小立志 ,要成为红军的一员。在保尔十六岁的那一年,他和他的朋友加入了红军,实现了他毕生的愿望,他加入了红军后,为党奉献了他的一生,最后不幸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凭着坚强的斗志开始文学创作,并且取得了成功。
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全是贵族的天下,当保尔还在上小学的年纪时,就因为犯了一点错,就被赶出了学校,于是保尔只好到外面去打工,每天都要烧水,劈柴,擦茶炉,擦刀叉,提脏水``````其实这对于这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已经够累的了,但是更过分的是“做得不好就得挨耳光”,强奸妇女,把虐杀犹太人当作是“消遣”``````
保尔有许多正义的朋友:冬妮亚,司涅古尔科,瓦莉亚 ,哥哥阿尔焦姆,军人波利托夫斯 ,勃鲁扎克,朱赫来``````
冬妮亚她虽然是有钱人的女儿但是她却毫不在意保尔的身份,和他做朋友。
司涅古尔科在绞刑台面前慷慨陈词地说的那番话。瓦莉亚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昂起头唱的歌。都使人敬佩。
哥哥阿尔焦姆,军人波利托夫斯 ,勃鲁扎克,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他们为了党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能体现出他们舍 “小家”救 “大家”的大无畏精神。特别是哥哥阿尔焦姆,他为了弟弟保尔可以牺牲一切,毫不踌躇。
我从“我已经这样浪费了十个月的时间,这就够了。”中体会到了军人朱赫来对时间的重视,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和执着。
而文中的主人公保尔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当保尔听到游击队在发枪,呼吁全民族与 波兰军作斗争时,非常兴奋,这表达了保尔对这个不公的时代的憎恨,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党的事业的支持。当保尔不幸被捕,波兰白军对他严刑逼供的时候,保尔仍没忘记自己的志愿,一直不肯招供。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保尔是一个坚贞不屈,面对恶势力毫不畏惧,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党作出贡献的人。 当保尔病倒的时候,他的身上仍然戴着一个磨破了的乌克兰共产党主义青年团第九六七号团证`一个红军战士证明书,一张红军团长给他的嘉奖令的摘录,上面写着:“对英勇进行侦察工作的红军战士柯查金予以嘉赏”。一张给他的哥哥的亲笔纸条。以上的行为看出保尔随时都在准备着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后来,保尔的左眼瞎了,但他仍然想着前线的工作。有一次,保尔因为工作劳累而病倒了,委员会让保尔退职,给他领取安抚金的权利,但保尔却愤愤地拒绝了。保尔本该有了那些钱可以衣食无忧的,但他那对革命事业的热爱,追求,向往使他无法做到。在医生为保尔做手术的时候,他.还能说笑话,我们从中看到保尔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精神。使我难忘的一句话是“在生活中,再没有比掉队更使我恐惧的了。”感受到了保尔献身事业的精神。“我永远要坚持到最后一卒,”保尔说。这句话显示了保尔坚持不放弃的性格特点。
这本书使我很感动,也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了什么叫执着,什么叫无畏,什么叫坚强,什么叫坚持,什么叫勇敢。
2: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几本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人物形象依旧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了苏俄的历史以及人们的不断的斗争生活,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保尔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他当童工,受尽折磨,是受朱赫来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由于从匪徒手中救出朱赫来而被捕,在战场上,他多次身受重伤直到最后双目失明。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但是这些,只是让他更加坚强。他最后虽受尽了伤病的折磨,可是依旧坚持写作。这些都反映出他那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书中的描写也十分成功,对景物、人物心理、环境的描写十分细腻,使人物形象非常生动。
我也了解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他在十六岁时参加了部队,其间他因故身受重伤,右眼失明,后来在抢修窄轨铁路工程中患了重病,直到一九三零年,他左眼也失明了,但他依旧手写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又口授,请亲友笔录,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部不朽名著,引起了强烈反响。保尔这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这篇文章是以他亲身经历为基础提炼而成的。
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人要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不要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人一定要坚强,不要放弃。正如文中的一段话所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3: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动。
小时候,他的老师瓦西里神父对保尔很坏,想方设法的把保尔给轰出了学校,妈妈只得替他找了份洗碗工的工作,结果因为替别人打抱不平也被轰了出来,还被毒打了一顿。哥哥又介绍他去发电厂工作,这时他遇到了红军朱赫来,他在朱赫来的说动下也成了红军。有一次,保尔在打仗的时候头部受重伤,医生又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过来。随后保尔又和红军们一起打仗、挖铁路受了不少伤,经历了不少磨难,后来留下了后遗症,双目失明,左手和双脚麻木,不得不回去休养,后来去了母亲好朋友的女儿为妻。他的好朋友们也成了红军,有些英勇牺牲了。她在家里闲得不行,他就描写科托夫斯基骑兵师,书名是《暴风雨所诞生的》,由于双目失明,凡是写了的就要一章章背下来,妈妈很担心,就请了邻居加丽娅替保尔写字。小说写完后,寄了一家出版社,等了非常久,就在一家人快要绝望的时候,报社来了信,说很好,保尔的付出终于关于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说了保尔虽出生贫寒,但坚持不懈,即使双目失明,四肢瘫痪,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保尔却从小受到贵族的蔑视,还要给别人做工,养活家人。四肢瘫痪后,还说服自己的妻子去当红军,自己则了却自己的梦想——写小说。在付出了汗水、心血、克服各种困难之后,小说终于受到人们的青睐!他们高兴极了
而保尔这种四肢瘫痪、双目失明后,还不放弃自己理想的精神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叙述一个名叫保尔·柯察金的普通男孩的短暂学习生活,还有劳作生涯。保尔·柯察金这个少年只有当时只有17岁而已,但是他的勇敢,是一般人做不来的。我佩服,我赞叹,他能忍受巨大的痛苦而从不在任何人面前流露。
有一些书塑造了革命者的鲜明形象,他们英勇无畏,刚毅坚强,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保尔·柯察金也是这样,于是,我产生了做这样的人的愿望。虽然我是个女孩,但是,我觉得他的这种精神,不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学习。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现在的小孩,大部分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可有谁想过,保尔·柯察金他以前的生活却是那眼个的艰辛。现在我们这些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比如说我吧,在路上踩到一块石头而跌倒,却总让别人扶,从来没自己爬起来过。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愧疚。
所以,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学习保尔·柯察金的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追问
读后感
追答
这不就是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