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选班干部方法:
1、如果是刚接手一个班级,对学生还不够了解,可以先组成一个临时的班委会,沿用上个学期的班干部队伍,先让班级正常运转起来。
2、等班主任对班级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采取民主投票和任命制相结合的方法。民主投票的方法就是学生上台做竞选班干演讲,学生匿名投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大家选出来的班干部具有号召力、影响力。
3、采用民主投票和任命制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学生通过民主投票在每个岗位选出若干个候选人名单,再由班主任从中选择。这样可以将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弥补各自的不足。
班干部的用人原则:
班干部在班级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所以每个岗位的班干部应该是由这个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如学习委员就应该学习比较好,生活委员就应该认真、仔细,关心他人,劳动委员就应该讲卫生、爱劳动,体育委员可以是运动能力较强的,文娱委员就是有一些特长的学生。
这不是一个一尘不变的标准,班主任要根据各自班级的不同情况来自行决定。我选班干部的原则是要有责任心,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号召力。
纪律委员有时让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担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加强他们对自身的约束力。
向老师及同学讲讲怎样当好这个班干部,会怎样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会和同学怎样和谐相处等等。
“干部”指的是: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它来自于日语,本是日语中的一个汉字词,字面意思是“骨干部分”,二十世纪初,“干部”一词被引进中国以后,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频繁使用。
日语的“干部”一词是日本人根据法语“cadre”一词意译成的。法语“cadre”一词的本义是“骨骼”,引申指在军队、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用汉字译了许多西方的词汇,如“物理、数学、化学、经济学、政策、政党、干部”,等等。
这些汉字词又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家、革命家所借用,为中国接受西学奠定了概念上的基础。
“干部”一词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采用,用来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