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那些后宫嫔妃手指上戴的叫什么啊?
在清代宫廷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后宫嫔妃的小指、无名指戴着长长的指甲套,十分华丽。这种指甲套被叫做「护指」,亦被称为「金驱」,顾名思义,就是保护指甲的套子。
明清时期,男性文人士大夫常以蓄甲表达自己养尊处优的地位,女性同样不能免俗。实际上,中国女性蓄甲的习惯远长于男性,这源于中国女性手指的独特审美。
然而,人的长指甲十分脆弱,护理起来特别麻烦。如此麻烦养护出来的指甲自然需要倍加呵护,一个坚硬的保护套必不可少。于是清朝就发展出花样繁多的护指。
扩展资料
指甲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随着佛教进入中土,很多西域弦乐器也开始普及。人们弹拨乐器时,为了保护手指不被琴弦割伤,就用骨角之类的硬物,制成指甲套,戴于指端,名为“系爪”。由于女性佩戴指甲套操作乐器,更显手指纤长,具有一种特殊的妩媚韵味,遂演变成为展示女性风采的重要佩饰。
唐代流行以金银制作指甲套,用来弹筝或琵琶。但到了清代,指甲套的功能就完全变了。贵族妇女流行蓄长指甲,以展示自己的安适清闲,指甲套也不再是只戴一个,而是各指均可佩戴。同时还追求材质的华贵,设计的精巧,工艺的卓越,以凸显使用者的身份,与其贵族气质遥相呼应。
指甲套的材质采料颇宽,玉、象牙、牛角、玳瑁、金属等都有。在金属质地中,又以银和铜最为常见。因银铜属于软金属,延展性好,可加工的余地大,既可以采用錾花的工艺进行图案装饰,也可以抻拉成丝,编结、焊接成各式镂空图案,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清代的贵族妇女,很多都有吸烟的嗜好,金属指甲套便于烟袋剔火。所以,很多骨角制作的指甲套,首尾两端,也常用金属进行加固装饰,既完美彰显富贵气韵,又与日常使用需求相吻合,藉此划分出了难以逾越的阶层边界。
指甲套的大小不一,长至数寸,短则一寸来长,形态模仿指甲的长势,略呈弧形,细微处纤毫毕现。内面多为镂空,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戴上后手指不会憋汗难受。一部分指甲套还以丰富的装饰技法,镶嵌上红宝石、绿松石等诸色珍宝,熠熠夺目,不仅更显富贵奢华,制作也极尽功力,成为身份的一道视觉标签。
参考资料:【赏物计划】贵族的指甲套-人民网
清朝后宫嫔妃手指上戴的叫指甲套,又称护甲套。
护甲套早在明朝时就已经出现过。只是被很多人忽视了。
到清朝,后宫娘娘们用的就非常普遍了。样式也繁复了许多。
满族女子喜欢留长指甲,为表现女子手指的纤细柔美,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条件外,还可借助装饰的手段,那就是将指甲蓄长。
古代中国地位高的男人、女人都留长的指甲,显示他们无须劳动,男士则显示他们的雄性力量及身份地位。
扩展资料:
护指套的作用:
清宫的皇后、嫔妃,极爱蓄指甲。
一般来说,蓄一根一寸长左右的指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稍不留神,就会劈裂折断,为保护这种细长的指甲,特在手指上加罩一个指套,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这就是人们俗称为护指的器物。
除了大拇指需灵活不受限制外,其余各指均可饰戴,既可对称成套地戴,亦可以单手或单指戴饰。
清宫皇后、嫔妃们的指甲套材质有金、银、玉、玳瑁、铜、珐琅等多种材料,利用镂空、錾花、镶嵌等装饰手法,纹样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顺势而收,自然流畅,背面多为镂雕,极少封塞,如此可使空气流通,夏季饰戴也不致憋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指甲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