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佛教后的矛盾,望解答。百分悬赏,求解答!
其一,什么是贪嗔痴?这个问题我有模糊的答案,大概是这样:佛经教理中说,人有许多烦恼都是因为心灵的迷惑所致,所以,又称“烦恼”为“惑”,其中“贪、嗔、痴、慢、疑”五大烦恼属...
其一,什么是贪嗔痴?这个问题我有模糊的答案,大概是这样:佛经教理中说,人有许多烦恼都是因为心灵的迷惑所致,所以,又称“烦恼”为“惑”,其中“贪、嗔、痴、慢、疑”五大烦恼属于“思惑”,也叫“修惑”,必须通过人的修行才能断除。在这五个烦恼中,“贪、嗔、痴”是最为根本的,称为“三毒”,他是人生痛苦的根本。贪,就是自己喜欢的,希望它越多越好,永远不失去;嗔,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便拒绝,反对,如果有人做了自己不喜欢的,就生气发火;痴,就是不了解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从而想去抓住自己贪爱的,想去抗拒自己所不想要的,而宇宙万物根本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在一定条件下消失,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抓得住的东西。由于这种愚痴,才产生了贪爱与嗔恨,结果作茧自缚,自寻烦恼。
那么我又想知道,一个佛教徒迷恋佛教是否是贪。
不接受其他观点只认同佛教观点,说别的观点会生气,是否是嗔?
紧抓佛教,抗拒别的观点,是否为痴?
也许很多大智慧的信徒会认为我的问题极为幼稚,在他们的身上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但是知道么,你们又范了忌讳,那些千千万万没有大智慧的人等谁来普渡?是真正的佛么? 展开
那么我又想知道,一个佛教徒迷恋佛教是否是贪。
不接受其他观点只认同佛教观点,说别的观点会生气,是否是嗔?
紧抓佛教,抗拒别的观点,是否为痴?
也许很多大智慧的信徒会认为我的问题极为幼稚,在他们的身上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但是知道么,你们又范了忌讳,那些千千万万没有大智慧的人等谁来普渡?是真正的佛么? 展开
展开全部
施主,你好。
一,何为贪嗔痴?
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那么佛教徒迷恋佛教是否是贪。实则非也,如果真心向佛,何从来得迷恋?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一种力量。如佛之后,你的烦恼是在一点点的消失,既然消失,又从何造成烦恼之根本呢?
不接受其他观点只认同佛教观点,说别的观点会生气,是否是嗔?
佛本宽怀,佛本包容,不接受其他观点只认同佛教,其根源,在于你自身,佛并没有教你痴迷与我佛,而是你自身在作怪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三毒中,痴毒为最重。痴。是谓执着?抑或固执?我至今还未参透,惭愧惭愧。。
我修行尚浅,一点拙见。请斟酌思量。
一,何为贪嗔痴?
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那么佛教徒迷恋佛教是否是贪。实则非也,如果真心向佛,何从来得迷恋?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一种力量。如佛之后,你的烦恼是在一点点的消失,既然消失,又从何造成烦恼之根本呢?
不接受其他观点只认同佛教观点,说别的观点会生气,是否是嗔?
佛本宽怀,佛本包容,不接受其他观点只认同佛教,其根源,在于你自身,佛并没有教你痴迷与我佛,而是你自身在作怪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三毒中,痴毒为最重。痴。是谓执着?抑或固执?我至今还未参透,惭愧惭愧。。
我修行尚浅,一点拙见。请斟酌思量。
追问
第一,真信向佛,难道不是喜好?既然能达到某种境界,那不是偏执?真心向佛则无迷恋?没有迷恋又为何向佛,做自己就好!我说的对么?
第二,我承认嗔是自身在作怪,如你所言,佛并没有教我痴迷于佛。那么好,佛的存在及其言行导致信徒众多,那如何才能让一个人不痴迷我佛?
第三,痴。是谓执着?抑或固执?我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这样,但是我想请问您一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您是否执着着佛是对的,而一个人的痴不是佛的缘故?
追答
我觉得您的想法有些过于偏激,过于把自我的对于佛的感受放大了,这是一种盲目崇拜的偏执性心理。
真心向佛,可以说是一种喜好,但是佛本身是为了一切人类,一切众生所经历的,逃不掉的苦、烦恼。佛教首先让人正视苦恼、烦恼。现在的你已经有了烦恼,是由佛引起的烦恼。佛就好比是我们的老师,他交给我们一种正确面对事物,一种睿智的方式,但是如何去做?是靠我们自己的,你对于佛的种种烦恼,迷恋,那些贪嗔痴,都是佛留给你的谜题,是要去自己解决的。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佛,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克服?怎么去克服这些迷惑?是的。但是佛在哪?佛在我们心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佛。解决的方式只有自己能解开。
不知道我说的有没有给你启发。一些拙见
展开全部
“佛教徒迷恋佛教是否是贪”,是贪。就是所谓“法执”,执著于佛法。
但此贪不同它贪,佛教有“以妄遣妄”的说法,比如佛说5乘,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只是因人施教,观机逗法的种种方便。
金刚经说:佛法者,即非佛法也;佛说一切法皆为佛法。这话就是针对那些只把佛经当佛法的众生的,这些人是所谓“法执”,不知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道理。
当然,能达到“佛说一切法皆为佛法”的境界,是大菩萨的境界,非凡夫可蹴尔成就。
比如佛说的外道,即心外求道的意思,并非说除了佛教,其他宗教所言皆是外道,那佛教岂非最封闭之宗教?佛祖在世时,只是以佛法觉悟世人,何尝有佛教宗派二字?
佛经常把佛法比作指月的手指,当你看到月后,就可以忘掉这手指了。所谓法尚应舍,即此道理。
但我们在看到月前,还是得依靠这手指。
你的观点是对的。
但此贪不同它贪,佛教有“以妄遣妄”的说法,比如佛说5乘,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只是因人施教,观机逗法的种种方便。
金刚经说:佛法者,即非佛法也;佛说一切法皆为佛法。这话就是针对那些只把佛经当佛法的众生的,这些人是所谓“法执”,不知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道理。
当然,能达到“佛说一切法皆为佛法”的境界,是大菩萨的境界,非凡夫可蹴尔成就。
比如佛说的外道,即心外求道的意思,并非说除了佛教,其他宗教所言皆是外道,那佛教岂非最封闭之宗教?佛祖在世时,只是以佛法觉悟世人,何尝有佛教宗派二字?
佛经常把佛法比作指月的手指,当你看到月后,就可以忘掉这手指了。所谓法尚应舍,即此道理。
但我们在看到月前,还是得依靠这手指。
你的观点是对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学习佛教,我们会明白许多有关生命与世界的道理。同时,还有一些是教我们如何修行的。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维,确定佛教所讲的这些观念或道理,应该是正确的。然后依此修行,并证得一定的成就。
您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不太好回答,简要答复如下:
1、一个佛教徒迷恋佛教是否是贪?
贪的本质是染著,将来会得苦果。一个人学习佛教,并依此修行,正是断离染著,将来会得乐果。两者本质是不一样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2、不接受其他观点,只认同佛教观点,说别的观点会生气,是否是嗔?
这当然是嗔!若是同道中人,可以一起探讨。若意见相左,合掌令欢喜。何必生气?生气能令对方认同呢?还是不生气更能令对方认同?
如果生气,说明他的佛法,还刚开始学习了一些知见而已。与他的生命毫不相干,身心没有受用。这样的学佛,不仅没用,反而有害。为什么?只是为了成就自己的贪嗔痴而已。
3、 紧抓佛教,抗拒别的观点,是否为痴?
这应该属于佛法没学好的表现。真正的佛法,与世间法丝毫不相违。若有相违,就不是真佛法。
与1+1=3的人去辩论,当然是愚痴了!
佛法作为世间的真理,从来不是为了显得自己多么伟大,而是让人离苦得乐,得到真实的受用。与人对话,一个主要的出发点,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佛法的代言人而高抬自己,满足自己的我慢。要时时刻刻根据对方的情况来引导、来说明。一切都是因缘所生的。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他形成的因缘,这需要高超的智慧去把握。佛法最终是讲求智慧的。智慧是可以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提升的。润物细无声。看似无为,其实无不为。按缘起的规律来办事,才是最没有反弹力的、最有效率的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佛度有缘人!如果没缘,也不要强求。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也只有小部分的人给度化了。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维,确定佛教所讲的这些观念或道理,应该是正确的。然后依此修行,并证得一定的成就。
您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不太好回答,简要答复如下:
1、一个佛教徒迷恋佛教是否是贪?
贪的本质是染著,将来会得苦果。一个人学习佛教,并依此修行,正是断离染著,将来会得乐果。两者本质是不一样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2、不接受其他观点,只认同佛教观点,说别的观点会生气,是否是嗔?
这当然是嗔!若是同道中人,可以一起探讨。若意见相左,合掌令欢喜。何必生气?生气能令对方认同呢?还是不生气更能令对方认同?
如果生气,说明他的佛法,还刚开始学习了一些知见而已。与他的生命毫不相干,身心没有受用。这样的学佛,不仅没用,反而有害。为什么?只是为了成就自己的贪嗔痴而已。
3、 紧抓佛教,抗拒别的观点,是否为痴?
这应该属于佛法没学好的表现。真正的佛法,与世间法丝毫不相违。若有相违,就不是真佛法。
与1+1=3的人去辩论,当然是愚痴了!
佛法作为世间的真理,从来不是为了显得自己多么伟大,而是让人离苦得乐,得到真实的受用。与人对话,一个主要的出发点,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佛法的代言人而高抬自己,满足自己的我慢。要时时刻刻根据对方的情况来引导、来说明。一切都是因缘所生的。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他形成的因缘,这需要高超的智慧去把握。佛法最终是讲求智慧的。智慧是可以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提升的。润物细无声。看似无为,其实无不为。按缘起的规律来办事,才是最没有反弹力的、最有效率的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佛度有缘人!如果没缘,也不要强求。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也只有小部分的人给度化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对于佛教教义里的名词名言,你不必去过分执着。名相万千,无非就是教众离恶从善罢了。
1.你所解释的贪嗔痴等义,大致便是如此。此三毒乃一切烦恼无明之根本,也是仅仅束缚苦难众生的三前因。
2.欲离苦得乐,解脱轮回,须借用善知识引导自己。而佛教即是一切善知识的总体。你为了解脱烦恼无明而深入佛教教义,这不是凡夫里的贪嗔痴。不过是借用佛法来剔除自己因累世恶业所成的无明罢了。
3.佛教导我们不执着一切有为万物,对于佛教经典里的名相、名言,应正解、即透过字相去了悟深义,也不可执着之,否则会曲解,曲解了就会走歪道。
上述几点,望有助于你!阿弥陀佛
1.你所解释的贪嗔痴等义,大致便是如此。此三毒乃一切烦恼无明之根本,也是仅仅束缚苦难众生的三前因。
2.欲离苦得乐,解脱轮回,须借用善知识引导自己。而佛教即是一切善知识的总体。你为了解脱烦恼无明而深入佛教教义,这不是凡夫里的贪嗔痴。不过是借用佛法来剔除自己因累世恶业所成的无明罢了。
3.佛教导我们不执着一切有为万物,对于佛教经典里的名相、名言,应正解、即透过字相去了悟深义,也不可执着之,否则会曲解,曲解了就会走歪道。
上述几点,望有助于你!阿弥陀佛
追问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只想问一下你第三点中的不执着一切有为万物,我不懂有为是什么。但是我答题知道就是不执着对吧?那不执着如何借用佛法来剔除自己因累世恶业所成的无明?
追答
佛门所言的执著,其对象无非就是一切身外物相以及你那颗妄心所生出的一切相。那些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像,是众生心性变现的。即便是证了果位的菩萨也难免还有执著,他们的执著是法相,破除了一切法执,即可证无生忍。那都是凡夫所无法体悟的境界,暂且不去多说。
因为这些个东西会让你的心产生执著,这也是累劫业习所致,佛会教导我们了悟这些东西,破除对这些的执著。你破除了这些执著,就是有大了悟啊。这就已经解脱无明了,那些无明也就逐渐被剔除了。这不矛盾的。关键还是你必须知道什么才是执著,其对象又是什么?破除它是为了什么?
说了这么多,但愿能破除你心中的疑惑。
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要看佛教徒当时的心。不认同别的观点不一定会生气、贪恋、愚痴。因为佛法否定了所有观点,包括佛法本身(文字),有这样一句诗: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所以对佛法也不要贪恋、执着,金刚经中佛说自己并没有说法。还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西藏大圆满法则说:一切圆满,一切法都是佛法。这说明佛法是包容的。
所以,不要以自己的见思惑来猜度佛法,要好好了解才能讨论。
西藏大圆满法则说:一切圆满,一切法都是佛法。这说明佛法是包容的。
所以,不要以自己的见思惑来猜度佛法,要好好了解才能讨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个佛教徒迷恋佛教是否贪、嗔、痴,否!佛教讲的贪、嗔、痴是指我们每个佛教徒无始劫来对世间法的贪恋、对人和事物或嗔恨或痴心。佛法以修心为主:打个比方如上学,从小学到初中在到高中直至大学,一直在学文化知识是贪心吗!学习的过中观点不一致是嗔吗!认真学习学有成就是痴吗!佛教也是一所大学,从简到繁直至成就。刚开始必须认真学习佛法,由浅入深循循渐进。不紧抓佛法怎能成就!在这修行过程中就要去掉自己无始劫来习气(贪、嗔、痴、慢、疑)。断除一切烦恼(到最后佛法也断掉)修成正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