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分析一下<巴黎圣母院>里的隐修女?

就是爱斯梅拉达的母亲,谁能帮我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 就是爱斯梅拉达的母亲,谁能帮我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 展开
 我来答
我是黄子韬大主宰
推荐于2017-09-01 · TA获得超过58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6万
展开全部
  《巴黎圣母院》——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维克多·雨果的不朽之作。小说讲述了一位吉普塞少女(爱斯美拉达)遭圣母院教堂副主教(科洛德·弗罗洛)陷害致死,丑怪卡西莫多因失去心中的爱人而绝望摔死,最后副主教也自尽的一部人间悲剧。但是,在这部小说中,最令我心灵震撼的地方却是隐修女对爱斯美拉达的母爱。
  在《巴黎圣母院》中,这一场伟大的母爱,虽然不是主要的情节,但却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我认为:“隐修女”花喜儿·帕盖特的形象描绘一点都不逊色于对其他几个主人翁的描绘。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位伟大母亲的形象。

  隐修女在作品中详细被提及和描述一共有三处。

  第一处是在《一块玉米饼的故事》中,通过三个妇女之间的谈话,讲述了年轻的妓女花喜儿·帕盖特的故事。花喜儿·帕盖特是一位美丽迷人的姑娘,至于她的美丽程度,文中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是,通过作者对爱斯美拉达的外貌描写,读者应该可以联想到她的母亲年轻时应该是何等美丽;另外,通过她年轻的经历,也可以想象,不漂亮怎么会有那么多军官、大人喜欢?!当花喜儿生了一个小女孩时,她的母爱开始体现了。她亲自给小阿妮丝(她女儿)喂奶,把自己床上唯一的一条被子拿去做襁褓,她不再感到寒冷和饥饿了,甚至还恢复了美貌,老姑娘成为年轻的母亲。这时候,那双贯穿母爱的绣花鞋也出现了,文中这样描写“那双小鞋,是当母亲的亲手缝做和刺绣的,精细,各种装饰之讲究,不亚于慈悲圣母身上的袍子。这双粉红小鞋,真是说要有多可爱就有多可爱。”就是这双鞋,始终贯穿着花喜儿的母爱。后来,花喜儿失去了小阿妮丝,便崩溃了,她在失去小女儿以后,带着留下的一只绣花小鞋跑遍各地寻找,在绝望的情况下皈依宗教,进了活棺材——“老鼠洞”,变成了隐修女“古杜尔修女”,又因其衣裳而被叫做麻衣女。当他听见孩子的叫喊声时,才会从“石头”变成“活物”,满怀希望转而又绝望,然后是无法诉说的悲恸,亲吻她的绣花鞋。在这一处描写中,隐修女的形象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从年轻时的娇艳,到慈母散发的特殊魅力,再到恐怖的、满头白发的隐修女。同时,作者在这一章中着重描写了隐修女年老色衰的恐怖形象,我认为,这一描写与描写丑怪卡西莫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丑陋,但同样的具有美丽的心灵,因为他们都有“爱”。

  作者对隐修女详细描述的第二处是在《母爱》这一章中。这一章,隐修女的形象主要体现在爱与恨中。作者还是从那只漂亮的绣花鞋描写起的,这样为下文描写隐修女与爱斯美拉达的重逢埋下了伏笔。也以人及物地通过写母亲对绣花鞋的在乎,来体现出那伟大的母爱。一只孩子的小鞋对她来说就是整个宇宙、整个世界。为了这迷人的鞋,她曾经对着天空恶意地诅咒、深情地申诉、虔诚地祈祷、悲伤地哭泣……。15年,这对一位失去儿女的母亲来说,每天都是第一天,哭声仍像第一天那样肝胆俱裂。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了那母爱的巨大能量。同时,隐修女内心中的恨也与爱一样火热。由于一直深信自己的女儿是被埃及女人偷走的,隐修女恨上了埃及女人,从而恨上了来自埃及的爱斯美拉达。当他得知爱斯美拉达要上绞刑架时,她快活地扭动双臂,并感谢神甫;她披头散发,目光似火,肩膀撞着墙,在窗洞栅栏前大步走起来,就像笼子里一只饿了好久,感到用餐时刻快到的母狼那般。 但是,命运往往就是作弄人的,她并不知道要上绞刑架的埃及女人是即将和他重逢的女儿;也不知道自己终日诅咒,最最痛恨的爱斯美拉达其实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儿。通过,隐修女爱与恨的对比,通过她慈母形象与“母狼”形象的对比,读者看到了这位悲惨母亲的心灵中的两大强烈的情感震撼,因爱生恨;而越是恨就越是爱自己的女儿。

  最后一处对隐修女的描述,也是最让读者潸然泪下的。在这一章中,那双绣花鞋,那双分隔了十五年,母亲一只、女儿一只得绣花鞋,终于得以使这对苦难母女相认。可是命运不饶人,这对刚刚重逢的母女,随着军队的到来又即将离别。就在这时,这位瘦骨嶙峋的母亲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与智慧,她砸断铁窗栏,把失去了十五年的女儿藏进“老鼠洞”;并且骗过了追捕的军官们,使他们相信爱斯美拉达已经逃走。但是,埃斯美拉达却把自己暴露了。当军官要带走她的孩子时,她的目光、她的呻吟, 在人类语言的库存中我似乎找不到一两个字来形容来表达…… 就连刽子手同军警们也被这种感情吓得退缩了,也被这情景感动得动了怜悯之心。最后,随着女儿上了绞架,这位老母亲像一只野兽捕食一样,扑向那刽子手,用尽所有的力气把他咬住,为拯救女儿尽她的最大努力,作最后一次搏斗。但最终这位可怜的老母亲也没能救下她心爱的女儿,竟早一步死在绞架下面,在天堂等待随后到来的女儿。这一章的描写,隐修女的母亲形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她的母爱是那样的伟大,以至于愿意为女儿而牺牲自己的生命。隐修女死了,同副主教和卡西莫多一样是因为爱爱斯美拉达而死;同他们不一样的是,这不是爱情,而是一种骨肉之情,是血脉相连的亲情。隐修女的形象随着她对女儿的终极保护而得到了升华——一种光芒四溢的母爱萦绕着她;一圈光环围绕着她。

  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莫过于亲情,而人世间最深刻的亲情也莫过于此。隐修女的形象不禁让我想象到了米开朗基罗的那座终生惟一签名的雕塑作品——《母爱》。雕塑中,圣母面容年轻和蔼,目光中流转着淡淡的悲悯,怀抱着基督瘫然无力的躯体,她头巾上参差不齐的褶裥透发着不凡的肉体与精神之力。这样的形象用来描绘隐修女的母爱再确切不过了,而那淡淡的悲悯的目光正是她在注视她的小爱斯美拉达啊!我想,在雨果的心中,在天堂的那一边,隐修女与爱斯美拉达一定已经得以团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