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A (必考)
科学探究过程
基 本 要 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技能训练:
*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C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课本P36(必考)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扮誉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边向目镜内观察厅晌段,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光线不足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左、右都要眼睁开)。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①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③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⑤碘液染色。⑥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以上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简称:“擦”、“滴”、“撕”、“展”、“盖”、“染”、“吸”。
技能训练: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挪动方向,与标本在玻片上的位置、挪动方向相反: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如: 如果一个物象位于视野的上方,为了使物象移动到视野中间,应该使玻片向上移动。
(3)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高、低倍镜下观察的物象特点
细胞体积
细胞数目
视野范围
视野亮度
低倍镜
小
多
大
亮
高倍镜
大
少
小
暗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区谨春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B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必考)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1)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同点
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中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3.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
染色体复制
平均分配
一个母细胞 两个子细胞
细胞分裂的意义
1、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能不断增加;
2、多细胞生物个体内的细胞数目增多。
*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A (必考)
科学探究过程
基 本 要 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技能训练:
*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C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课本P36(必考)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扮誉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边向目镜内观察厅晌段,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光线不足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左、右都要眼睁开)。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①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③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⑤碘液染色。⑥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以上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简称:“擦”、“滴”、“撕”、“展”、“盖”、“染”、“吸”。
技能训练: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挪动方向,与标本在玻片上的位置、挪动方向相反: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如: 如果一个物象位于视野的上方,为了使物象移动到视野中间,应该使玻片向上移动。
(3)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高、低倍镜下观察的物象特点
细胞体积
细胞数目
视野范围
视野亮度
低倍镜
小
多
大
亮
高倍镜
大
少
小
暗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区谨春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B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必考)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1)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同点
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中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3.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
染色体复制
平均分配
一个母细胞 两个子细胞
细胞分裂的意义
1、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能不断增加;
2、多细胞生物个体内的细胞数目增多。
展开全部
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察掘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A (必考)
科学探究过程
基 本 要 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败喊核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技能训练:
*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渗亏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察掘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A (必考)
科学探究过程
基 本 要 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败喊核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技能训练:
*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渗亏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