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其手段和机制是什么
一、主要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
3、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
4、监督管理职能。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职能。
二、手段:宏观调控。
三、机制:
(1)以增进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为宗旨;
(2)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
(3)最大限度地实行民主决策;
(4)充分接受民主监督。
扩展资料
《公共财政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确保投入总量增加》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9月27日,财政部印发《财政部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财办〔2018〕34号,简称《意见》),对财政系统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全面工作安排。
《意见》指出,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要准确把握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
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衔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扎实苦干实干,着力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确保投入保障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机制创新到位、监督管理到位、职能发挥到位。
《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保障制度、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4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振兴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
加快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大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乡村绿色发展、大力支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实施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切实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监管等15项政策内容,明确了具体任务措施和分工安排。
《意见》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发展、压实责任,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坚持绩效导向、加强管理,将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与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意见》要求财政部机关有关司局按照职能分工,不折不扣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求各地财政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统筹谋划,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制度,扎实推进本地区乡村振兴。
参考资料来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主要有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涵义: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机制和手段:
①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④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
涵义:财政调整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机制和手段:
①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②加强税收调节;
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④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涵义: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机制和手段:
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②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财政直接投资等;
③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④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2.收入分配职能
3.调控经济职能
4.监督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