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几个问题

1红楼梦第二回在全数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2为什么贾宝玉听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便不觉“痴倒”?3从思想观点和为人处事的方面将薛宝钗和贾探春进行比较。4... 1 红楼梦第二回在全数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为什么贾宝玉听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便不觉“痴倒”?

3 从思想观点和为人处事的方面将薛宝钗和贾探春进行比较。

4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情景交融,试从这个角度对“寂寞联诗”中的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进行分析

5 潇湘馆的环境与林黛玉的性格。

6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影响比较大的爱情悲剧,家族盛衰和两个世界的三种说法,你比较倾向哪一种说法?
展开
 我来答
火焰真金
2008-02-07 · TA获得超过72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15万
展开全部
1 红楼梦第二回在全数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了全书的人物关系脉络,荣宁二府的地位与大背景环境,以及全书的大部分主线人物,并且做下许多铺垫,属总领后文,与第五回的护官符草蛇灰线伏延全书的铺垫又不一样

2 为什么贾宝玉听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便不觉“痴倒”?

一、宝玉知是黛玉在唱,自然先对此人一番痴情
二、词做的好,此处更是绝唱,犹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终篇美文,仍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绝唱中的绝唱一样,乃全词点睛之笔。此前为痴,此时“痴倒”
三、侧面揭示黛玉嗓音也优美。前篇用“戏子”曾影射过黛玉,还导致史湘云林黛玉都与宝玉闹了回别扭

3 从思想观点和为人处事的方面将薛宝钗和贾探春进行比较。

二人其实大体相同,都属于雷厉风行颇有心计之辈。不同的是,宝钗将心机掩藏的极深,并且需要用冷香丸掩饰自己权力欲望的“热毒”。而贾探春则相比之下更显得爽朗清醇,直来直去,但是由于是为庶出,地位要低一些,心中不自觉的自卑就常常透露出来,比如赵姨娘骂她给宝玉做鞋却不给自己的舅舅做鞋的时候,她哭着说,王子腾才是自己的舅舅,这就是一个充分体现

4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情景交融,试从这个角度对“寂寞联诗”中的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进行分析

这个没的说了,首先是王维诗化的特征,林黛玉自己十分喜欢王维自不必说,王维诗的特征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篇诗句我就不给你往这儿帖了,全篇除了妙玉续诗有些字词较为晦涩外,前面黛湘二人的联句,完全体现了景物相溶,共溶入诗。其次是即景生情,凹晶馆凸碧塘景色并未做任何多余描写,通过联诗,景象跃然纸上

5 潇湘馆的环境与林黛玉的性格。

仅举一例,就是竹子 林黛玉自己本身就比较喜欢这个地方 并且竹子这个寓意 湘妃竹 泪洒千颗竹 加之偏僻幽静 既符合了黛玉想藏于世的性格 也与她的爱哭一同照顾到了

6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影响比较大的爱情悲剧,家族盛衰和两个世界的三种说法,你比较倾向哪一种说法?

个人倾向于爱情悲剧 其中捎带着展示了家族的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阿詹JLDX
2008-02-07 · TA获得超过61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第二回通过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简单介绍了荣国府与宁国府的历史,以及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事例,做了简单铺垫,让读者有笼统印象.
2.因为贾宝玉是个喜聚不喜散的人,听到"花落人亡"想到数年后的分散无常,又想到众女儿数年后也会香销玉殒,不禁伤感无限.所以"痴倒”.
3.4.5自己根据具体描写体会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6.家族盛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f944bd2
2008-02-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8万
展开全部
5 个人认为 潇湘馆的清冷幽静正是林黛玉的性格写照.她孤傲清高和那的环境很相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粗茶淡饭饱三餐
2008-02-12 · TA获得超过51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12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心晴青
2008-02-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家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