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展开全部
(一)生态文明自然美。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的标志。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空气更清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
(二)科学规划布局美。一是要根据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扩镇、并乡并村,使乡村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坚决处理农村违法用地、违章建设。二是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三是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四是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
(三)生产发展殷实美。一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切实保护耕地,力争粮食丰收。二是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三是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发展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创业增收生活美。一是继续深化、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真正让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二是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等政策,深入开展家庭服务、企业(单位)和优秀品牌创建活动,促进农民工等各类劳动者在家庭服务业就业。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村民逐渐富裕起来,为农民上学、医疗、养老、安居等民生需求提供物质保障,为幸福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四是倡导低碳生活,引导村民生态消费、理性消费、文明消费。
(五)乡风文明身心美。一是重视村民道德建设,教育他们树立和践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努力做到不迷信、酗酒、赌博、偷窃、诈骗、打骂、嫖娼、虐老、欺小。二是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开辟生态文化阵地,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坚持文化富民,科教强村。三是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全面推行生态葬法。四是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工作机制,实行民主理村,依法治村。
(六)村容整洁环境美。一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二是深入实施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应用,努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三是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四是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大力发展乔木和乡土、珍贵树种,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五是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
(七)民生保障和谐美。一是既要结合乡镇、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布局,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又要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相关政策,让广大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尽可能就近就读,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加强外出劳动力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三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保障、农村五保户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尽最大可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廉价的医疗,千方百计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实现“病有所医”。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改进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尽可能在源头上解决与老百姓利益最相关的事,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和谐的生活。
满意请采纳谢谢
(二)科学规划布局美。一是要根据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扩镇、并乡并村,使乡村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坚决处理农村违法用地、违章建设。二是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三是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四是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
(三)生产发展殷实美。一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切实保护耕地,力争粮食丰收。二是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三是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发展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创业增收生活美。一是继续深化、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真正让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二是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等政策,深入开展家庭服务、企业(单位)和优秀品牌创建活动,促进农民工等各类劳动者在家庭服务业就业。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村民逐渐富裕起来,为农民上学、医疗、养老、安居等民生需求提供物质保障,为幸福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四是倡导低碳生活,引导村民生态消费、理性消费、文明消费。
(五)乡风文明身心美。一是重视村民道德建设,教育他们树立和践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努力做到不迷信、酗酒、赌博、偷窃、诈骗、打骂、嫖娼、虐老、欺小。二是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开辟生态文化阵地,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坚持文化富民,科教强村。三是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全面推行生态葬法。四是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工作机制,实行民主理村,依法治村。
(六)村容整洁环境美。一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二是深入实施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应用,努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三是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四是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大力发展乔木和乡土、珍贵树种,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五是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
(七)民生保障和谐美。一是既要结合乡镇、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布局,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又要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相关政策,让广大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尽可能就近就读,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加强外出劳动力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三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保障、农村五保户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尽最大可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廉价的医疗,千方百计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实现“病有所医”。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改进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尽可能在源头上解决与老百姓利益最相关的事,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和谐的生活。
满意请采纳谢谢
2020-12-10 · 百度认证: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官方账号
中农富通长三角规划所
中农富通长三角农业规划所是中农富通全国4大区域中心之一,专注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目前已在安徽马鞍山、江苏南京设办事处,依托中农富通强大技术和运作能力,面向长三角开展各类农业规划设计和咨询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01
改善农村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
但是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却走样了。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表面形象工程,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就是美丽乡村了。这种模式偏离整治重点,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不管在任何地方,要建设美丽乡村,都应该做好六大内容。
保护是前提。这是本质的东西,在文物修缮中,曾经坚持的理念就是“修旧如旧”。新农村建设——也必须采用“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方法,将村落传统建筑、乡村景观要素、地方特色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再经过现代理念创新,赋予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代代传承。
发民产业是关键。不少乡村的重大缺陷就是贫穷落后,所以中央提出三年大打精准扶贫攻坚战。这是建设美丽乡村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是关键环节,不能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民特色产业,彻底解决空壳社、空壳村的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增加农民的有效收入,发展高品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环境优美的地方引导发展休闲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村民可以土地、现金、劳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壮大集体经济和杜志民的“钱袋子”。
景观是手段。要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包括门牌坊、外立面改造、游园、绿化工程等。我国保留有不少各具地方特色的古村落,有很多还打上了地方的鲜明烙印,如中国龙川、江西婺源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动人传说、经典故事和光辉历程,结合得好,就能做到形神俱备。
体验是途径。钱钟书老先生写过一篇《围城》,最经典的话语就是: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人就是这样,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往大城市跑,而城里人又钟情自驾游,尤其是没见识过农村广阔天地的都市人,都乐意去乡村实践体验,一次非常普通的摘苹果、采杨梅、拔莲藕就会令他们流连忘返。还可以组织城里的孩子与农村的娃娃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相互了解,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取长补短肯定能促进各自进步,也可以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体验,改掉城里孩子那些大少爷、大小姐的习性,农村的娃娃们也能由此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文化是灵魂。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不断播大国工匠、大国传承,同时也展现特色各异的“乡愁”。在这些片子里,有不少是与文化分不开的,包括酒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工艺文化和家训文化等等,数不胜数。在我们国家,有不少村落历史悠久,有的在古代甚至胜过一些州郡。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经久沉淀下来的家文化、族文化等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美丽乡村中,必须将之发扬光大,传承久远、声名远播的特色文化,经过赋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还会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生态是目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这都是底线,谁都不能踩,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美丽乡村也不例外。不仅如此,生态较为恶化的地方,还要无水引水,无树栽树,真正达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美景。
02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要大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
一是坚持整体推进。要坚持统筹规划、把握标准、整合资源、产业跟进的原则,以县为主体,整乡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改造。在建设工程中,要统筹好各项行动计划,减少重复施工。把六项行动计划与骨干路网、输电网、通信网建设以及“5个100工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是强化资金筹措。发挥好市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好各类资金。
三是提升质量效益。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既要扩大覆盖面,又要保质保量建设好项目,确保建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理运营体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各项设施正常运转、永续使用。
03
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者该敬畏乡村、敬畏哺育我们的一方水土!
我们呼吁理性开发、理性建设美丽乡村,不为一时之念而毁掉了千百年的古村风貌。不管是在自然环境的保护上,还是开发模式的运用上;不管是在资金、人才的引进上,还是人文特色的传承创新上,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上,我们都要结合当地情况,理性开发。
建设美丽乡村,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既然“草根英雄”辈出,不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面对居住分散、人口流动等情势,何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届;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尤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应做到年年坚持、常抓常新、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乡村,应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黄赌毒等歪风邪气,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改善农村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
但是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却走样了。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表面形象工程,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就是美丽乡村了。这种模式偏离整治重点,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不管在任何地方,要建设美丽乡村,都应该做好六大内容。
保护是前提。这是本质的东西,在文物修缮中,曾经坚持的理念就是“修旧如旧”。新农村建设——也必须采用“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方法,将村落传统建筑、乡村景观要素、地方特色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再经过现代理念创新,赋予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代代传承。
发民产业是关键。不少乡村的重大缺陷就是贫穷落后,所以中央提出三年大打精准扶贫攻坚战。这是建设美丽乡村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是关键环节,不能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民特色产业,彻底解决空壳社、空壳村的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增加农民的有效收入,发展高品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环境优美的地方引导发展休闲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村民可以土地、现金、劳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壮大集体经济和杜志民的“钱袋子”。
景观是手段。要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包括门牌坊、外立面改造、游园、绿化工程等。我国保留有不少各具地方特色的古村落,有很多还打上了地方的鲜明烙印,如中国龙川、江西婺源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动人传说、经典故事和光辉历程,结合得好,就能做到形神俱备。
体验是途径。钱钟书老先生写过一篇《围城》,最经典的话语就是: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人就是这样,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往大城市跑,而城里人又钟情自驾游,尤其是没见识过农村广阔天地的都市人,都乐意去乡村实践体验,一次非常普通的摘苹果、采杨梅、拔莲藕就会令他们流连忘返。还可以组织城里的孩子与农村的娃娃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相互了解,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取长补短肯定能促进各自进步,也可以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体验,改掉城里孩子那些大少爷、大小姐的习性,农村的娃娃们也能由此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文化是灵魂。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不断播大国工匠、大国传承,同时也展现特色各异的“乡愁”。在这些片子里,有不少是与文化分不开的,包括酒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工艺文化和家训文化等等,数不胜数。在我们国家,有不少村落历史悠久,有的在古代甚至胜过一些州郡。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经久沉淀下来的家文化、族文化等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美丽乡村中,必须将之发扬光大,传承久远、声名远播的特色文化,经过赋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还会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生态是目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这都是底线,谁都不能踩,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美丽乡村也不例外。不仅如此,生态较为恶化的地方,还要无水引水,无树栽树,真正达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美景。
02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要大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
一是坚持整体推进。要坚持统筹规划、把握标准、整合资源、产业跟进的原则,以县为主体,整乡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改造。在建设工程中,要统筹好各项行动计划,减少重复施工。把六项行动计划与骨干路网、输电网、通信网建设以及“5个100工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是强化资金筹措。发挥好市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好各类资金。
三是提升质量效益。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既要扩大覆盖面,又要保质保量建设好项目,确保建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理运营体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各项设施正常运转、永续使用。
03
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者该敬畏乡村、敬畏哺育我们的一方水土!
我们呼吁理性开发、理性建设美丽乡村,不为一时之念而毁掉了千百年的古村风貌。不管是在自然环境的保护上,还是开发模式的运用上;不管是在资金、人才的引进上,还是人文特色的传承创新上,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上,我们都要结合当地情况,理性开发。
建设美丽乡村,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既然“草根英雄”辈出,不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面对居住分散、人口流动等情势,何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届;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尤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应做到年年坚持、常抓常新、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乡村,应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黄赌毒等歪风邪气,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