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镇一的教育法》读后感大约五六百字、要快、狠急、拜托…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2-04
展开全部
“铃木镇一教育法”读后感铃木镇一生于1898年的名古屋,其父经营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厂。他22岁赴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抱着“每个孩子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立志于对孩子“天才”教育,培育出了大批的“天才”儿童。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你可曾看到过三千人同时进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吗?2003年3月31日,日本的3000多名儿童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东京的一个音乐会上,按照从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规模,逐渐递增,最后达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最高潮。你又能相信这些演奏者多半是少儿,甚至很多是三四岁的幼儿,并且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吗?恐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演奏会了。这些无法言喻的精彩演奏使与会的所有听众都很受感动,很多人都是边听边流泪——对如此众多年幼的孩子出色的演奏而惊讶,被那高超优美的音乐所感动。人数众多的、年幼孩子们的合奏,简直如同一人独奏的那样和谐。这些孩子既不是精选出来的尖子,也没有经过其他什么特殊的训练。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令全世界关注的奇迹呢?原来,这些孩子都是“铃木教育法”的受益者。在平时,常听有的父母一本正经地说:“我的孩子学习这样差,而人家的孩子却学习得那么好,那是因为人家的孩子家长都毕业于名牌学校,有好的遗传因素,而我只有认命啦!”其实,能力与遗传法则无关,能力是在不断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的。所有孩子由于遗传造成生理上的千差万别,这是事实。但不管怎样,各种能力都是根据出生后的环境条件获得的。遗传这种观念会严重束缚孩子们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孩子受教育既然离不开环境,那么,不管年龄大小,以良好的方法进行训练,经过努力必然会提高能力。有人常向铃木提出这样的疑问:“我家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中了,对他们进行才能教育还有可能吗?”对此,他的回答是:“我是从17岁开始接受教育的。从我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可以接受才能教育的。针对有的人说:“每个孩子都有倾向性的素质。”铃木曾苦口婆心地劝解:“在人的能力上根本不存在特定素质这东西。”他认为,有的人之所以把“倾向或不倾向于什么”也看成是本质性的东西,是因为他们把每个孩子的成长条件看成是一样的缘故,而实际上,即使人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教育,也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异。每个孩子除了身体条件有所不同外,他们所处的环境:家庭结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家庭的阶层关系以及气候、风土、文化等也不同,因而孩子的影响也决不是一样的。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孩子们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另外,即使有很多知识,但是没有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这只是徒有虚名,而没有能力。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要单看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是不能判断“是否有能力”的。培养孩子的能力是地球上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所创造的环境——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重要条件。除此以外,没有比家庭再好的条件了。孩子的身体在生命的作用下迅速发育。同样,孩子的所有能力也是在生命的作用下,在家庭成员相互接触中不断提高的。为了尽量把孩子培养成为心地善良、感觉敏锐和能力强的人,家庭日常生活应该是欢乐的、充满爱心的。铃木认为,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或有素质”的说法都是毫无道理的。对此,大脑心理学这一新的学也做了说明,认为刚出生的婴儿脑子里好像一张白纸一样,空空的,在以后每天生活的刺激下,脑细胞逐渐连接起来,形成了能力。所有孩子的能力都不是从上天掉下来的,而是适应环境条件培养出来的。无论是出生于西方国家的,还是出生于东方国家的孩子;无论出生于非洲国家的,还是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孩子,他们的能力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培养的。进而,在这些国家的各个地区又有不同类型的父母和家庭环境,他们培育着与这些环境相适应的千差万别的孩子。一切事物的发展有其因必有其果,孩子的培养也是如此。在良好的环境里会把孩子培养成为善良的、感觉敏锐的人;而在恶劣环境里会把孩子培养成为非善良的、感觉迟钝的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吧!</B> (如果我的回答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请采纳,谢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