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什么样的景象?
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热闹繁华的景象。
语出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开国大典》,此句出现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写阅兵式完成之后群众游行的场面,突出了人民群众因为有了自己强大的国家而无比兴奋、激动、自豪。
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段落之间过度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即将举行。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这篇记叙文。
文章描写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典礼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的盛况,群众游行六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一个个宏大的场面,一次次的震慑人心,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头觉醒的雄狮正在大踏步迎着朝阳走来。
文中多处描写了群众对于开国大典的反应,如写参加典礼,“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要知道,典礼是在下午三点进行,可有群众队伍早上六点就入场了,正午,广场上已成了人的海洋,可见人们对于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渴望。
如观看阅兵式,“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两个半钟头,欢呼,鼓掌与“还觉得不能够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强大的军队,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
这里情感的充分表达离不开作者行文中突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以及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这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看似白描,实则巧妙。
201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