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逻辑题求解
红星中学的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某理科毕业班学生的前景进行推测,他们特别关注班里的两个尖子生。张老师说:如果余涌能考上清华,那么方宁也能考上清华。李说:依我看这个班没人能考上...
红星中学的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某理科毕业班学生的前景进行推测,他们特别关注班里的两个尖子生。
张老师说:如果余涌能考上清华,那么方宁也能考上清华。
李说:依我看这个班没人能考上清华。
王说:不管方宁能否考上清华,余涌考不上清华。
赵说:我看方宁考不上清华,但余涌能考上清华。
高考的结果证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位的推测成立。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A李的推测成立
B王的推测成立
C赵的推测成立
D如果方宁考不上清华,则张的推测成立
E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则张的推测成立
网上和书上的解答是:张、赵老师的推测矛盾,故必有一真。则王、李老师推测为假,可知:余勇考上了清华方宁的结果未知,由张赵一真一假可知,当方宁考上时,张老师的推测成立,赵老师的推测不成立,符合要求 。
但我不明白的是:这个答案是建立在: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的基础上的,如果方宁没考上考上清华,则就是赵老师的推测成立,而张老师的推测不成立了吗!(张老师的推测为典型的:如果P,则Q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为假)。如此,四个老师中只有赵老师的推测推测为真,符合只有一位的推测成立的题干要求。所以C也是正确的。C到底错在哪了?求高手指点。
答案是E 我选的是C, 展开
张老师说:如果余涌能考上清华,那么方宁也能考上清华。
李说:依我看这个班没人能考上清华。
王说:不管方宁能否考上清华,余涌考不上清华。
赵说:我看方宁考不上清华,但余涌能考上清华。
高考的结果证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位的推测成立。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A李的推测成立
B王的推测成立
C赵的推测成立
D如果方宁考不上清华,则张的推测成立
E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则张的推测成立
网上和书上的解答是:张、赵老师的推测矛盾,故必有一真。则王、李老师推测为假,可知:余勇考上了清华方宁的结果未知,由张赵一真一假可知,当方宁考上时,张老师的推测成立,赵老师的推测不成立,符合要求 。
但我不明白的是:这个答案是建立在: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的基础上的,如果方宁没考上考上清华,则就是赵老师的推测成立,而张老师的推测不成立了吗!(张老师的推测为典型的:如果P,则Q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为假)。如此,四个老师中只有赵老师的推测推测为真,符合只有一位的推测成立的题干要求。所以C也是正确的。C到底错在哪了?求高手指点。
答案是E 我选的是C, 展开
展开全部
首先,就算我们知道【四位老师只有一位推测为真】,也不表示【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这位老师】。根据题干提供的已知条件,可分析出的结果是:
对于王、李,可以确定其推测不成立;
对于张、赵,只知道他们一真一假,但不能确定谁真谁假;
对于余涌,可以确定其没考上清华;
对于方宁,不能确定是否考上;
虽然我们知道的还不够彻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答题。因为题目也没让我们找出所有的答案呀!
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
A、B,一定为假;
C,可能为真,有可能为假;
总之,它们都不符合题目【哪项也一定是真的】的要求。
至于D、E,它们都是条件命题。相信你排除它们的原因是一样的,那么让你重新考虑它们的原因也是一样的:
你认为:
【这个答案是建立在“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的基础上的】;
但其实:
对条件命题而言,【如果…】是整个命题的一部分,是它的【前件】;
真正【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是这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也就是【则…】这后半句话;
应该说【这个命题的后半句话,建立在它的前半句话的基础上】,
而不是【这个条件命题建立在它的前半句上】,
当然也就不能说【这个答案建立在…上】了。
正是因为条件命题把【方宁考上了清华】这个假设作为条件,才使得整个命题成立。
相信你也承认:
在方宁确实考上了清华的情况下,张的推测确实也是正确的。
那么E这句话,所表达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所以,E就是那个【一定为真】的选项。
对于王、李,可以确定其推测不成立;
对于张、赵,只知道他们一真一假,但不能确定谁真谁假;
对于余涌,可以确定其没考上清华;
对于方宁,不能确定是否考上;
虽然我们知道的还不够彻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答题。因为题目也没让我们找出所有的答案呀!
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
A、B,一定为假;
C,可能为真,有可能为假;
总之,它们都不符合题目【哪项也一定是真的】的要求。
至于D、E,它们都是条件命题。相信你排除它们的原因是一样的,那么让你重新考虑它们的原因也是一样的:
你认为:
【这个答案是建立在“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的基础上的】;
但其实:
对条件命题而言,【如果…】是整个命题的一部分,是它的【前件】;
真正【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是这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也就是【则…】这后半句话;
应该说【这个命题的后半句话,建立在它的前半句话的基础上】,
而不是【这个条件命题建立在它的前半句上】,
当然也就不能说【这个答案建立在…上】了。
正是因为条件命题把【方宁考上了清华】这个假设作为条件,才使得整个命题成立。
相信你也承认:
在方宁确实考上了清华的情况下,张的推测确实也是正确的。
那么E这句话,所表达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所以,E就是那个【一定为真】的选项。
追问
谢谢!看了您的解答,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在推出王、李的话假后,答案E因为有了“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所以一定为真,而答案C这时可真可假,当张的话假,即只有方宁没考上了清华时,C才为真。虽然张的话假时,赵的推测为真,满足“只有一真”的题干要求。但这是在张的话假的前提上的,答案C缺乏必然性。如果选项C为:“如果方宁没考上了清华,则赵的推测成立“,则答案C就是正确的了。我的理解对吗?
追答
不错。
逻辑问题有时候会有点绕,但只要掌握一些原则,还是能分析清楚了。
对于本题,就是要明白:
简单命题是命题;如A、B、C;复合命题也是命题,如D、E;
所有命题,A、B、C、D、E,它们都有判定真假的规则;
E的规则就是:
在方宁考上的前提下,张老师的推测成立,E就是真命题。
而事实证明,E确实是真命题。
再往深了说,就涉及联结词、真值表这些概念了。不知道你学过没有。
展开全部
张老师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赵老师是如何钩成矛盾关系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送给大家一道益智的逻辑推理题,快来尝试解开谜题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B
追问
C赵的推测成立
D如果方宁考不上清华,则张的推测成立
E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则张的推测成立
网上和书上的解答是:张、赵老师的推测矛盾,故必有一真。则王、李老师推测为假,可知:余勇考上了清华方宁的结果未知,由张赵一真一假可知,当方宁考上时,张老师的推测成立,赵老师的推测不成立,符合要求 。
但我不明白的是:这个答案是建立在: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的基础上的,如果方宁没考上考上清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