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解答!分析化学复习题! 10
46、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A.滴定开始时B.滴定至近终点时C.滴定至溶液呈蓝色时D.在标准溶液滴定了50%后47、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
46、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滴定开始时 B.滴定至近终点时 C.滴定至溶液呈蓝色时 D.在标准溶液滴定了50%后
47、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滴定开始时 B.滴定至近终点时 C.滴定至溶液呈无色时 D.在标准溶液滴定了50%后
48、高锰酸钾法确定滴定终点时依靠( )
A.酸碱指示剂 B.吸附指示剂 C.金属指示剂 D.自身指示剂
49、高锰酸钾法滴定应在下列( )溶液中进行
A.强酸性 B. 弱酸性 C.中性 D.弱碱性
50、标定碘标准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
A.As2O3 B.KMnO4 C.Na2S2O3 D.K2Cr2O7
51、标定0.02mol/LKMnO4溶液反应由慢而快是由于( )
A.反应物浓度不断增加 B.反应温度降低 C.反应中有Mn2+生成 D.反应中有[H+]增加
52、测定维生素C含量所用的适宜方法是( )
A.高锰酸钾法 B. 直接碘量法 C. 亚硝酸钠法 D.重铬酸钾法
53、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金属离子含量时,滴定终点的颜色是( )的颜色。
A.EDTA B.In C.M-In D.M-EDTA E.M
54、在直接碘量法中,以淀粉为指示剂,其终点颜色变化是( )
A.蓝色至无色 B.无色至蓝色 C.红色至无色 D.无色至红色
55、 在间接碘量法中,以淀粉为指示剂,其终点颜色变化是( )
A.蓝色至无色 B. 无色至红色 C.红色至无色 D. 无色至蓝色
56、高锰酸钾法滴定中,其终点颜色变化是( )
A.蓝色至无色 B. 无色至红色 C.红色至无色 D. 无色至蓝色
57、可见光的波长的范围是( )
A.100~200nm B.200~400nm C.400~760nm D.760~1000nm
58、单色光是指( )
A.同种颜色的光 B.颜色单纯的光 C.单一波长的光 D.波长很短的光
59、光谱曲线上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称为( )
A.最小吸收波长 B.最大吸收波长 C.中等吸收波长 D.综合吸收波长
60、标准曲线法中的标准曲线是指( )
A.A—λ曲线 B. A—c曲线 C. pH—V曲线 D. E—V曲线
61、分光光度法中常用的空白溶液为( )
A.样品溶液 B.标准溶液 C.蒸馏水 D.显色剂
62、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
A.A=cL B.A=KcL C.A=KL D.A=cd
63、右图是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对高锰酸钾溶液进行
定量分析时,应选用哪个作为吸收波长( )
A.500nm B.525nm C.600nm D.700nm
64. 根据色谱过程的机制不同,纸色谱属于下列哪一类色谱( )
A.吸附色谱 B.分配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 D.凝胶色谱 E.液—固色谱
65. 碱性氧化铝为吸附剂时,适用于分离( )
A. 任何物质 B.酸性物质 C. 酸性或中性化合物 D.酸性或碱性化合物 E.碱性或中性化合物
66.已知三种氨基酸a、b、c,其中Rf值分别0.17、0.26、0.50,斑点在色谱纸上距原点由近到远的顺序是( )
A.a、b、c B.c、b、a C.a、c、b D.c、a、b E.b、c、a、
67.吸附柱色谱和分配柱色谱的根本区别是( )
A.所用的洗脱剂不同 B.溶剂不同 C.被分离的物质不同 D.色谱原理不同 E.操作方法大不相同
68、在薄层色谱法中,薄层分离中的各斑点的Rf值要求在( )范围内。
A.0.2~0.7 B. 0.3~0.7 C. 0.2~0.8 D.0.3~0.8 E.0.3~0.9
此为63题图 展开
A.滴定开始时 B.滴定至近终点时 C.滴定至溶液呈蓝色时 D.在标准溶液滴定了50%后
47、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滴定开始时 B.滴定至近终点时 C.滴定至溶液呈无色时 D.在标准溶液滴定了50%后
48、高锰酸钾法确定滴定终点时依靠( )
A.酸碱指示剂 B.吸附指示剂 C.金属指示剂 D.自身指示剂
49、高锰酸钾法滴定应在下列( )溶液中进行
A.强酸性 B. 弱酸性 C.中性 D.弱碱性
50、标定碘标准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
A.As2O3 B.KMnO4 C.Na2S2O3 D.K2Cr2O7
51、标定0.02mol/LKMnO4溶液反应由慢而快是由于( )
A.反应物浓度不断增加 B.反应温度降低 C.反应中有Mn2+生成 D.反应中有[H+]增加
52、测定维生素C含量所用的适宜方法是( )
A.高锰酸钾法 B. 直接碘量法 C. 亚硝酸钠法 D.重铬酸钾法
53、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金属离子含量时,滴定终点的颜色是( )的颜色。
A.EDTA B.In C.M-In D.M-EDTA E.M
54、在直接碘量法中,以淀粉为指示剂,其终点颜色变化是( )
A.蓝色至无色 B.无色至蓝色 C.红色至无色 D.无色至红色
55、 在间接碘量法中,以淀粉为指示剂,其终点颜色变化是( )
A.蓝色至无色 B. 无色至红色 C.红色至无色 D. 无色至蓝色
56、高锰酸钾法滴定中,其终点颜色变化是( )
A.蓝色至无色 B. 无色至红色 C.红色至无色 D. 无色至蓝色
57、可见光的波长的范围是( )
A.100~200nm B.200~400nm C.400~760nm D.760~1000nm
58、单色光是指( )
A.同种颜色的光 B.颜色单纯的光 C.单一波长的光 D.波长很短的光
59、光谱曲线上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称为( )
A.最小吸收波长 B.最大吸收波长 C.中等吸收波长 D.综合吸收波长
60、标准曲线法中的标准曲线是指( )
A.A—λ曲线 B. A—c曲线 C. pH—V曲线 D. E—V曲线
61、分光光度法中常用的空白溶液为( )
A.样品溶液 B.标准溶液 C.蒸馏水 D.显色剂
62、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
A.A=cL B.A=KcL C.A=KL D.A=cd
63、右图是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对高锰酸钾溶液进行
定量分析时,应选用哪个作为吸收波长( )
A.500nm B.525nm C.600nm D.700nm
64. 根据色谱过程的机制不同,纸色谱属于下列哪一类色谱( )
A.吸附色谱 B.分配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 D.凝胶色谱 E.液—固色谱
65. 碱性氧化铝为吸附剂时,适用于分离( )
A. 任何物质 B.酸性物质 C. 酸性或中性化合物 D.酸性或碱性化合物 E.碱性或中性化合物
66.已知三种氨基酸a、b、c,其中Rf值分别0.17、0.26、0.50,斑点在色谱纸上距原点由近到远的顺序是( )
A.a、b、c B.c、b、a C.a、c、b D.c、a、b E.b、c、a、
67.吸附柱色谱和分配柱色谱的根本区别是( )
A.所用的洗脱剂不同 B.溶剂不同 C.被分离的物质不同 D.色谱原理不同 E.操作方法大不相同
68、在薄层色谱法中,薄层分离中的各斑点的Rf值要求在( )范围内。
A.0.2~0.7 B. 0.3~0.7 C. 0.2~0.8 D.0.3~0.8 E.0.3~0.9
此为63题图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46A 47B 48D 49A 50A 51C 52B 53B 54B 55A 56B 57C 58C 59B 60B 62B 63没看见图
64A 65E 66A 67D 68
64A 65E 66A 67D 6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