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邓艾传》的阅读答案
展开全部
邓艾字士栽,少孤。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①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②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③。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②厚:厚待,优待。③计吏:官职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 ) ②重遗其母( )
2.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2分)
答:
3.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答案】
1.①计划、规划、皂片、筹划 ②给予、馈赠、给、赠给(每小题0.5分)
2.略。(围绕“读陈寔的碑文就按碑文内容给自己改名,受不马上称谢,看到高山大泽就规划军营处所”或用原文回答。(“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3.略。(围绕“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规”“遗”在课内也有接触,且意思相同,可根据语境确认后,再写出答案。
2.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及故事情节,在审题的基础上,把切题的答案概括出来即可。审题可知,“哪些”表明至少是两点,根据分值可确信无疑。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如,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由此可见此人的与众不同。
3.理解语句的意思可知,寻找恩人计划回报,恩人已死,报之于其母亲和孩子,由此可见,邓艾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文言文,要想一想课内有没有遇到过这些字词,是什么意思,放在语境中合不合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前向后寻找出切题的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能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首选原文语句回答。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②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③。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②厚:厚待,优待。③计吏:官职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 ) ②重遗其母( )
2.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2分)
答:
3.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答案】
1.①计划、规划、皂片、筹划 ②给予、馈赠、给、赠给(每小题0.5分)
2.略。(围绕“读陈寔的碑文就按碑文内容给自己改名,受不马上称谢,看到高山大泽就规划军营处所”或用原文回答。(“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3.略。(围绕“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规”“遗”在课内也有接触,且意思相同,可根据语境确认后,再写出答案。
2.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及故事情节,在审题的基础上,把切题的答案概括出来即可。审题可知,“哪些”表明至少是两点,根据分值可确信无疑。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如,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由此可见此人的与众不同。
3.理解语句的意思可知,寻找恩人计划回报,恩人已死,报之于其母亲和孩子,由此可见,邓艾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文言文,要想一想课内有没有遇到过这些字词,是什么意思,放在语境中合不合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前向后寻找出切题的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能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首选原文语句回答。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