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故事大概内容

 我来答
任时光老去
2020-03-05 · TA获得超过22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44
采纳率:59%
帮助的人:76.6万
展开全部

纸上谈兵的故事概括,经典故事

生活家马先生
2019-03-08 · TA获得超过18.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赵括是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读了不少兵书很能谈用兵之道,别人以及他的父亲赵奢也很难说过他,因此他十分骄傲自以为天下第一。

但是赵奢却很替赵括担忧,认为他只知兵书不知变通,光会纸上谈兵而已。赵奢曾说:“将来赵国如果用我儿子赵括为将,使赵军打败的一定是赵括无疑。”

后来秦国进攻赵国,这时赵奢已死,由老将廉颇率军同秦军相持与长亭,廉颇见秦军势强采取了掘壕坚守的战略,企图把秦军拖垮,因此任秦军百般挑战一概不理。

这样一拖就是三年,使秦军的给养发生了困难。秦军大将白起因此十分着急,他知道廉颇老将深谋远虑,善于用兵难于对付。再这样拖下去对秦军非常不利,于是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括,别的将军都是不行的。”

赵王听了这些谣言之后信以为真,又加上赵王主观地认为廉颇没有速战速胜,内心大为不悦,于是就决定让赵括去接替廉颇,正在病重的蔺相如听说赵王要派赵括接替廉颇,便向赵王表示坚决反对。

他说:“赵括只不过死读了他父亲的一些兵书,根本不懂得灵活应用,好比胶柱鼓瑟那怎么行啊。”赵括的母亲也上书劝说赵王千万不可以将赵括命为大将,但是赵王不听,仍然派赵括接替廉颇。

赵括到长亭接替廉颇后,死搬兵书上那一套,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计划。结果被秦军包围,志死粮绝。赵括在率军突围中被乱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军俘获后活埋。

扩展资料

1、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2、释义: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3、出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4、赵括纸上谈兵的启示:只空谈理论,没有实际能力,一定会失败:只死读书,不联系实际,结果只能一事无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風sir2021
高粉答主

2007-04-1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6万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2.3亿
展开全部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悲伤呀呀
2007-04-11 · TA获得超过94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长平秦赵两军相持而不战,已近半年。由于秦军远离本土,粮尽草绝,眼看就不击自溃。无奈,秦将王齿只得派人回朝向秦王以实禀报军情,秦王问丞相范瞧怎么办,范瞧说:“廉颇老将,用兵持重。若此人不去,上党,我们怎么也夺不回来。”

秦王:“去廉颇,丞相你有良策吗?” 范睢:“我有‘反间之计’……”

不久,秦王派出间谍潜入邯郸,散布出这样一种谣言: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谣言,搅得赵国上下,君君臣臣,不得安宁了。

原来,赵孝成王早就怀疑廉颇懦怯,早就想换一个人到长平去把廉颇顶替回来,可苦于朝中已无良将。所以,当“谣言”传到他耳中之后便立刻召赵括上朝。他问赵括道:“寡人听说,你的勇敢超过你的父亲。想让你到长平去迎击秦军,你有取胜的把握吗?”

赵括神气地回答道:“秦王若派武安君白起为将,要取胜,尚需要我筹划一番。可眼下是王齿为将,打败他不在话下!”

“你为何这样说呢?”赵孝成王又问。

赵括说:“武安君白起率领秦兵,在伊阙,打败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斩魏国兵将24万;接着,他再攻魏,占了魏国大小60座城池;随后,他又南下攻打楚国,并占领了楚国的京都鄢郢;再后,他又攻打魏国,斩魏国兵士13万;攻打韩国,占韩国5座城……可以说,他战必胜,攻必取,威名很大。因此,我若与他对垒,可能胜负难分,所以,要取胜,尚费筹划。而那王齿,因廉颇懦怯,才敢于深入。他如遇到我,则如秋叶遇到强风,他不是我的对手。哈哈哈哈!”

赵括的这一片话,说得流畅,激昂,话里充满了自信。

赵孝成王高兴了。他当即便赵括为上将军拨他20万劲军,命他往长平取代廉颇,攻打秦军去了。

赵括率军来了长平。验过符节,廉颇将帅印交给赵括,带亲兵百余人,回邯郸而去。

廉颇一走,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孙子兵法》中说:“兵贵速,不贵久”。意思是说,用兵作战最贵速胜,不宜持久。他不看实际情况,便照着去作。他先是把廉颇上将军所筑的星状营垒并成一个大营,随之,他又颁布了这样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布兵刚刚就绪,秦将王齿便带着3000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战一回合,秦军大败,望风而逃。旗开得胜,不禁使赵括手舞足蹈起来。欣喜之余,他又使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王齿不来迎战,反退军十数里。“秦军是怕我了。”赵括更为得意。他命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士,并传令:“来日大战,军要先擒王齿,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

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处在了秦军的地网天罗之中?为去歼击秦军,这一天,四更造饭,五更点卯,天刚微明,赵括便挥军列队出发。刚西行五里路,便与秦军走碰。叮叮当当,两军对起阵来。赵括使先锋傅豹出马,秦将王贲挺身接战。约30个回合,王贲败走,傅豹追击。这时候,秦将王陵又来叫战,赵括命偏将王容去对阵。再战数十个回合,王陵又败走。赵括见赵军连连取胜,便亲自率大军去追杀。追出约十余里,来到一座秦营跟前。只见那营门突然大开,秦将王贲王陵闪身而进,接着便闭了营门。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军坚守,牢不可破。赵括使人催调后军,想再来一次硬攻。然而,这时他的军令已难以奏效。只听赵将苏射飞马来报说,后军已被秦将胡伤引兵冲散,不得前来。赵括大怒:“胡伤如此无礼,我当亲手擒之!”说罢,赵括便率军回转向东。但刚走不远,大将蒙骜率军突然从侧路杀出,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武安君白起之计了。还不赶快投降!”一听白起二字,赵括心中不禁一惊。不过,此时他尚不怯战,挺戟欲战蒙骜。

偏将王容喊道:“不劳元帅,容我建功!”喊着,王容便去与蒙骜交锋。这时,秦将王翦率军又至。秦赵两军混战起来。混战之中,赵军死伤很多。赵括料难取胜,鸣金收兵,就便择水草处安营,命军士筑成长垒,坚壁自守。同时,派人回邯郸请赵王发兵援助,并催取后队粮饷。但谁知运粮之路已被秦将司马错司马梗引兵截断?这样,白起大军横其前,胡伤等将断其后,背腹受困,赵括日夜心惊胆战起来……

如此,一连过46日。

很快赵营粮尽草绝,士卒们竞相杀马而食。无奈,赵括只得分兵四路,鸣金突围。谁知,又中了那武安君白起的奸计?原来,那白起预先选好了射手,围绕着赵营埋伏着。凡遇到由赵营出来的,不管是兵是将,都一齐射杀。这样,赵军四路突围的军士,都被乱箭逼回。

又过了一个月。

这一天,赵括实难压住心中的愤怒,精选上等悦卒5000人,俱穿重甲,乘坐骏马,再次突围。赵括握戟当先,傅豹、王容紧随其后。刚刚破围突出,秦将王翦、蒙骜便齐来截击。大战数个回合,赵括又败。不能突围,赵括率军转身欲回长营。可就在这时,不幸马失前蹄,赵括坠地,被飞来乱箭射死。将帅一死,赵军大乱。接着傅豹、王容也均战死,赵军全线溃散。

40万赵军,一夜之间全被秦军坑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邂逅5
2012-05-21 · TA获得超过2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万
展开全部
纸上谈兵

故事: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出自《史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