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四川高考生,今年448分,超二本3分。我是应该走三本还是复读啊?
展开全部
新课改问题
我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四川课改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学业评价不是只看考试结果了等等。
新课改 复读生依然有优势
2012年6月10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明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届考生参加高考,由于新课改的教材变了,家长和考生对复读就有了更多的纠结,选择复读是否会遭遇困难,复读的路是否会走得更加艰难?今年高考失利的考生还应不应该选择复读?
“复读生仍然具有优势。”戴氏顺城街顺吉总部学校董宏伟校长说,“新课改对考生的影响,主要是心理方面,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并不大。
不过,董校长对学生家长所流露的担忧表示十分理解:“这很正常,毕竟学生和家长们这几年都处在一种高度备战的状态里,关于新课改的内容也流于表面信息的理解,所以就会容易紧张。”董校长说,新课改之后,教学内容的改变幅度也不会很大,明年是新课改的第一年,在实行过程中也会考虑学生的承受程度,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而考试的话,新课改后的考试内容不会全面改变,不是外面所理解的那样,只是在幅度上有所变化,侧重点有所变化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调整去适应的。
另外,董校长还表示,现在的高考复读班老师都已经做好了迎接新课改的准备,老师将在前一个月的时间带领学生认知新课改后教材上的不同点,为考生作好心理疏通,彻底打消考生对新课改的顾虑。 成都商报记者 樊英
语文:语文考点、考试形式没有明显变化:依据各地现行的考题以及其他课改区的高考题。 鉴于选修教材灵活处理的特点要求,必修教材共66篇,老教材124篇,实际上阅读篇目比老教材减少课,新增篇目不足5篇,其中文言文2篇《苏武传》《张衡传》,且从考试角度看没有什么影响,其他内容无大增减。
数学: 绝对意义上新增内容只有: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三个知识点,三个内容难度均不大,而原教材的内容删减了一些,未删减的不少也降低课难度。
英语:考纲基本不变,总体要求不变,大的题型不变,语法项目基本相同,仅排列体系出现方式不一样,由板块式,系统式出现转为分散式,循环式出现,动词的时,语态,非谓语仍是高考重点,仅增加了虚拟语气,词汇量基本不变,相当于增加了记忆原高三教材上的单词,文章篇目是适量的增加,词数基本不变。
物理: 新课改后教材中高考内容大大减少,如以前的动量,冲量,动量守恒,碰撞,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近代物理即原子物理部分在新教材中都不涉及,新教材也没有增加新的内容,容量减少,难度降低。
化学:各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识难度有所降低。减少了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四川学的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本册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原子结构与性质(从电子的轨道式排步,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方面学习),分子结构与性质(从键的极性向量和判断分子极性以及分子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体结构与性质(与老教材相比仅增加了键能,睛格能以及晶体的堆积方式)总之,化学除选修3的内容变化较大外,另外平衡中引入平衡常数这个概念。其余内容基本稳定略有变化(新增了一些概念,降低了某些问题的难度。
生物:增加的实验内容是选修1的7个实验,其中3个实验是原教材完全学过的,仅剩4个实验是新内容,只需用2周学习时间即可完成,减少了一个DNA粗提取实验,减少了动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减少了3周的学习时间),《基因工程》这一节降低了考试的难度系数,其他知识点基本没变,只是新增了个别概念。
政治:课本内容总的来说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的五本教材缩减到3本必修内容,另外新增了《文化生活》,现行教 材一共有4本必修内容,加1本选修教材,总体难度降低,容量大幅减少。
历史:最大区别是由通史变成了专题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增强了与社会文明进步联系的内容。如 “国有企业改革”、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内容。增加了世界史内容比重。如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等内容。 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内容。如“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新教材加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熟悉通史(旧教材)的学生来说,比应届生更加有优势。学习专题(相当于二轮复习)更加容易、轻松。新增加的部分内容,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但现在高考不是知识立意、而是能力立意,对复读影响不大。增加的只是材料而已,正如语文高考一样,读什么教材、谁的作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能力怎样。
地理:内容上略有减少,淡化了文科生感到最困难的部分如比较复杂的地理原理,地理的定量计算,强化了生活中的地理,考试的定量减少,适合文科生的定性增加,降低了学习难度,案例教学比较突出。
我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四川课改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学业评价不是只看考试结果了等等。
新课改 复读生依然有优势
2012年6月10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明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届考生参加高考,由于新课改的教材变了,家长和考生对复读就有了更多的纠结,选择复读是否会遭遇困难,复读的路是否会走得更加艰难?今年高考失利的考生还应不应该选择复读?
“复读生仍然具有优势。”戴氏顺城街顺吉总部学校董宏伟校长说,“新课改对考生的影响,主要是心理方面,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并不大。
不过,董校长对学生家长所流露的担忧表示十分理解:“这很正常,毕竟学生和家长们这几年都处在一种高度备战的状态里,关于新课改的内容也流于表面信息的理解,所以就会容易紧张。”董校长说,新课改之后,教学内容的改变幅度也不会很大,明年是新课改的第一年,在实行过程中也会考虑学生的承受程度,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而考试的话,新课改后的考试内容不会全面改变,不是外面所理解的那样,只是在幅度上有所变化,侧重点有所变化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调整去适应的。
另外,董校长还表示,现在的高考复读班老师都已经做好了迎接新课改的准备,老师将在前一个月的时间带领学生认知新课改后教材上的不同点,为考生作好心理疏通,彻底打消考生对新课改的顾虑。 成都商报记者 樊英
语文:语文考点、考试形式没有明显变化:依据各地现行的考题以及其他课改区的高考题。 鉴于选修教材灵活处理的特点要求,必修教材共66篇,老教材124篇,实际上阅读篇目比老教材减少课,新增篇目不足5篇,其中文言文2篇《苏武传》《张衡传》,且从考试角度看没有什么影响,其他内容无大增减。
数学: 绝对意义上新增内容只有: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三个知识点,三个内容难度均不大,而原教材的内容删减了一些,未删减的不少也降低课难度。
英语:考纲基本不变,总体要求不变,大的题型不变,语法项目基本相同,仅排列体系出现方式不一样,由板块式,系统式出现转为分散式,循环式出现,动词的时,语态,非谓语仍是高考重点,仅增加了虚拟语气,词汇量基本不变,相当于增加了记忆原高三教材上的单词,文章篇目是适量的增加,词数基本不变。
物理: 新课改后教材中高考内容大大减少,如以前的动量,冲量,动量守恒,碰撞,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近代物理即原子物理部分在新教材中都不涉及,新教材也没有增加新的内容,容量减少,难度降低。
化学:各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识难度有所降低。减少了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四川学的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本册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原子结构与性质(从电子的轨道式排步,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方面学习),分子结构与性质(从键的极性向量和判断分子极性以及分子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体结构与性质(与老教材相比仅增加了键能,睛格能以及晶体的堆积方式)总之,化学除选修3的内容变化较大外,另外平衡中引入平衡常数这个概念。其余内容基本稳定略有变化(新增了一些概念,降低了某些问题的难度。
生物:增加的实验内容是选修1的7个实验,其中3个实验是原教材完全学过的,仅剩4个实验是新内容,只需用2周学习时间即可完成,减少了一个DNA粗提取实验,减少了动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减少了3周的学习时间),《基因工程》这一节降低了考试的难度系数,其他知识点基本没变,只是新增了个别概念。
政治:课本内容总的来说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的五本教材缩减到3本必修内容,另外新增了《文化生活》,现行教 材一共有4本必修内容,加1本选修教材,总体难度降低,容量大幅减少。
历史:最大区别是由通史变成了专题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增强了与社会文明进步联系的内容。如 “国有企业改革”、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内容。增加了世界史内容比重。如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等内容。 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内容。如“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新教材加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熟悉通史(旧教材)的学生来说,比应届生更加有优势。学习专题(相当于二轮复习)更加容易、轻松。新增加的部分内容,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但现在高考不是知识立意、而是能力立意,对复读影响不大。增加的只是材料而已,正如语文高考一样,读什么教材、谁的作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能力怎样。
地理:内容上略有减少,淡化了文科生感到最困难的部分如比较复杂的地理原理,地理的定量计算,强化了生活中的地理,考试的定量减少,适合文科生的定性增加,降低了学习难度,案例教学比较突出。
展开全部
我觉得走一个好的本三比复习好多了。
复习要下很大的决心,而且能坚持一年的人不多。
走了本三也可以好好学习,到时候考研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是今年发挥失常也可以选择复习,高中和高考并不决定人生的未来,
看你自己的选择把。
我也是比本二多三分,我一开始也不甘心,不过想想
还是走了吧,一切皆有可能,大学和以后还是要靠以后的努力。
不是走了好的大学就一定有好的未来。
下届课改人数也许会少,分数线也许会降 ,你也可以博一下 ,毕竟本二比较省钱,
不过再走本二也要挑一个好的本二,否则还不如走一个学风浓的本三院校
下届也可能没有本三, 你自己好好想想把。
复习要下很大的决心,而且能坚持一年的人不多。
走了本三也可以好好学习,到时候考研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是今年发挥失常也可以选择复习,高中和高考并不决定人生的未来,
看你自己的选择把。
我也是比本二多三分,我一开始也不甘心,不过想想
还是走了吧,一切皆有可能,大学和以后还是要靠以后的努力。
不是走了好的大学就一定有好的未来。
下届课改人数也许会少,分数线也许会降 ,你也可以博一下 ,毕竟本二比较省钱,
不过再走本二也要挑一个好的本二,否则还不如走一个学风浓的本三院校
下届也可能没有本三, 你自己好好想想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三本也不错啊,大学里面空间很大的,复读不划算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我也是一样,只有选择复读理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