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创建社团
我是中学生,想创建一个社团,天文社,想问一下创天文社需要什么设备场地要怎么样的?关于创社还有什么其它要注意的地方可以帮忙回答一下吗?谢谢~如果不是正面回答问题的就不要回答...
我是中学生,想创建一个社团,天文社,想问一下创天文社需要什么设备场地要怎么样的?关于创社还有什么其它要注意的地方可以帮忙回答一下吗?谢谢~
如果不是正面回答问题的就不要回答了 展开
如果不是正面回答问题的就不要回答了 展开
展开全部
关于中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生在学校要度过十多年的时光,在这段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仅要学习课本中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学习和他人交往的技巧,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同他人协作的能力,这些相比较一些注定要被忘记的书本知识其实更为重要。但是多年来高考一直是评判中学办学水平的标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仅是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也都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忽视的,这些年教育界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要求改革现有高考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北大率先实行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等等。如何提高学生的这种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学生社团是很好的一个平台。
学生社团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但是纵观我所见到的社团,实话实说能够真正称得上是“学生社团”的实在不多?多数是应景而设的空架子。真正能放手由学生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社团实在少得可怜。我对于中学生社团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关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建学生社团的目的问题
我想到看到过电视上一次中美学生社团交流活动,我们的孩子表演的二胡、舞蹈、钢琴堪比专业水平,外国孩子的那些表演相比简直就是出洋相,而在后面的联谊活动中外国孩子们又唱又跳十分快乐,我们的孩子却羞羞答答、手足无措。国外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参加社团活动是为了结识朋友,为了玩,我们的社团是则为了出成绩,艺术教育、体育教育都应该是愉悦的、游戏的、平民化教育。而我们却赋予了太多他们不堪承受的“意义”。我认为社团应当是孩子们走向社会前学习社会的一个训练场,是他们课余时间里面结交朋友,寻找快乐,增长才干的所在,说到底那应该是一个大孩子们“玩”的群体。
第二、社团的地位问题
社团在学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决定了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决定了社团的活动能否正常开展。我们的现状是许多社团在学校共青团或者学生会组织下属的一个民间组织,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应付各种检查的摆设。社团的活动完全从属于学校的教学或者其他活动,有时间就做,没有时间可以不做。要改变社团所处的地位,首先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我们的大学招生也已经开始逐步改变完全依赖高考成绩的做法,开始引入社会公益活动、体育比赛成绩等等作为参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社团作为学生的组织,如果将它能作为大学入学的一项考量项目,则将会大大提高社团在中学中的地位,提升学校、学生、家长对它的关注度。由此社团的活动必将受到足够的重视,资金、场地等问题也能够得以解决,必将大大推进社团工作的开展。
第三、组织什么样的社团问题
我认为社团的本质是一个给大孩子们一起玩的组织,说社团的本质是“玩”可能会引起多数人的质疑,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能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相处,学习处理事情,我们的社团也就达到了目的。既然是玩,那么玩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他们的需要,换句话说要让学生喜欢玩,他们才能买账。小学里有沙雕社,一些中学里有单车社,北大有学生京剧社,学生们有兴趣玩,自然能把这样的社团做好。我也见过大学里的“某某理论研究会”,对于这个理论学生们是不是感兴趣?他们在怎样开展研究?我不得而知也不好妄加评论,但是我在学生时代见到身边的参加过此社团的同学并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活动倒是事实,我怀疑这样的社团是学生自发的组织还是领导的意志。所以我认为只有社团的内容能吸引学生才是社团活动得以维系的根本。
此外,我们还要兼顾社团的参与性,学生社团不是少数人参加的贵族俱乐部,那样就会背离我们建设社团的目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接受锻炼是我们的宗旨。
第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地位问题
学生社团中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也就是说社团的管理活动的组织,经费的开支、人员的任用等等都是由学生自主安排的,学校和老师在社团中应当是监督和引导的作用。然而我们现有的社团恰好相反,老师的意志成了社团的主导。当然这和我们现有的体制及学生的能力等等有关系,西方的教育体制中主张学生参与性的教学内容较多,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的数学课教学老师让学生到街上数汽车,然后设计红绿灯停留的时间。这就造成我们的学生这种实践的意识,协作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较为缺乏的。所以在我们的社团组织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引导不是包办,应当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放手让学生来学会组织活动、召开会议、制定计划、商议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社团是他们自己的,这种归属感是做好社团的重要因素,每个成员将以自己是社团的一员为荣,以自己为社团尽力一份力为荣,这样的社团才是健康发展的社团。
第五、社团的保障问题
我所见到的一些社团开始一两年活动搞得风风火火,过不多久就销声匿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很多,我想主要的问题出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体系,我认为这个保障体系主要有三块,一是人员的保障,二是金费的保障,三是活动的保障。先说人员,国外很多中学有自己的报社,球队,他们的主编指导、教练都是专职的,我们的中学则很少能做到。除了指导人员之外,社团的骨干成员的传帮带也很重要,他决定了社团的精神、传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金费的保障无须多说,中学生社团不同于民间俱乐部资金只能依赖于学校。活动的保障最为关键,除了社团自身要定期举办活动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一些各校间联动的活动形式,试想一个球队无球可赛那么它还有多少存在的意义呢!
第六、关于“特色”的问题
我们在很多工作中都强调自己的特色,而我们理解的特色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于是在追求特色的方向指导下我们很多学校往往走进了误区,譬如某某学校已经有了管乐队,那么我们就不要搞了。这种想法是太功利了,不应该是对待教育的态度,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问题,我们搞学生社团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我们的球队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球员,我们的合唱团里也未必能出一个歌唱家,社团就是一个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学习社会的平台,不能是我们为了装点门面的招牌。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能踏踏实实地通过社团办一份报纸让学生爱看,能认认真真的搞一个艺术团,时常组织一些演出,能建一支球队周末来个联赛,这就很好。当然在有的学校有一些喜欢单车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组织个单车俱乐部,喜欢街舞的同学自己组建一个街舞队也无不可,但我们切不能为了追求特色而忘记了根本。
以上几点是近期我对于中学生社团问题的几点思考,不能称之为“论文”,希望能和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在学校要度过十多年的时光,在这段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仅要学习课本中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学习和他人交往的技巧,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同他人协作的能力,这些相比较一些注定要被忘记的书本知识其实更为重要。但是多年来高考一直是评判中学办学水平的标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仅是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也都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忽视的,这些年教育界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要求改革现有高考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北大率先实行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等等。如何提高学生的这种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学生社团是很好的一个平台。
学生社团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但是纵观我所见到的社团,实话实说能够真正称得上是“学生社团”的实在不多?多数是应景而设的空架子。真正能放手由学生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社团实在少得可怜。我对于中学生社团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关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建学生社团的目的问题
我想到看到过电视上一次中美学生社团交流活动,我们的孩子表演的二胡、舞蹈、钢琴堪比专业水平,外国孩子的那些表演相比简直就是出洋相,而在后面的联谊活动中外国孩子们又唱又跳十分快乐,我们的孩子却羞羞答答、手足无措。国外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参加社团活动是为了结识朋友,为了玩,我们的社团是则为了出成绩,艺术教育、体育教育都应该是愉悦的、游戏的、平民化教育。而我们却赋予了太多他们不堪承受的“意义”。我认为社团应当是孩子们走向社会前学习社会的一个训练场,是他们课余时间里面结交朋友,寻找快乐,增长才干的所在,说到底那应该是一个大孩子们“玩”的群体。
第二、社团的地位问题
社团在学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决定了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决定了社团的活动能否正常开展。我们的现状是许多社团在学校共青团或者学生会组织下属的一个民间组织,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应付各种检查的摆设。社团的活动完全从属于学校的教学或者其他活动,有时间就做,没有时间可以不做。要改变社团所处的地位,首先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我们的大学招生也已经开始逐步改变完全依赖高考成绩的做法,开始引入社会公益活动、体育比赛成绩等等作为参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社团作为学生的组织,如果将它能作为大学入学的一项考量项目,则将会大大提高社团在中学中的地位,提升学校、学生、家长对它的关注度。由此社团的活动必将受到足够的重视,资金、场地等问题也能够得以解决,必将大大推进社团工作的开展。
第三、组织什么样的社团问题
我认为社团的本质是一个给大孩子们一起玩的组织,说社团的本质是“玩”可能会引起多数人的质疑,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能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相处,学习处理事情,我们的社团也就达到了目的。既然是玩,那么玩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他们的需要,换句话说要让学生喜欢玩,他们才能买账。小学里有沙雕社,一些中学里有单车社,北大有学生京剧社,学生们有兴趣玩,自然能把这样的社团做好。我也见过大学里的“某某理论研究会”,对于这个理论学生们是不是感兴趣?他们在怎样开展研究?我不得而知也不好妄加评论,但是我在学生时代见到身边的参加过此社团的同学并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活动倒是事实,我怀疑这样的社团是学生自发的组织还是领导的意志。所以我认为只有社团的内容能吸引学生才是社团活动得以维系的根本。
此外,我们还要兼顾社团的参与性,学生社团不是少数人参加的贵族俱乐部,那样就会背离我们建设社团的目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接受锻炼是我们的宗旨。
第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地位问题
学生社团中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也就是说社团的管理活动的组织,经费的开支、人员的任用等等都是由学生自主安排的,学校和老师在社团中应当是监督和引导的作用。然而我们现有的社团恰好相反,老师的意志成了社团的主导。当然这和我们现有的体制及学生的能力等等有关系,西方的教育体制中主张学生参与性的教学内容较多,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的数学课教学老师让学生到街上数汽车,然后设计红绿灯停留的时间。这就造成我们的学生这种实践的意识,协作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较为缺乏的。所以在我们的社团组织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引导不是包办,应当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放手让学生来学会组织活动、召开会议、制定计划、商议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社团是他们自己的,这种归属感是做好社团的重要因素,每个成员将以自己是社团的一员为荣,以自己为社团尽力一份力为荣,这样的社团才是健康发展的社团。
第五、社团的保障问题
我所见到的一些社团开始一两年活动搞得风风火火,过不多久就销声匿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很多,我想主要的问题出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体系,我认为这个保障体系主要有三块,一是人员的保障,二是金费的保障,三是活动的保障。先说人员,国外很多中学有自己的报社,球队,他们的主编指导、教练都是专职的,我们的中学则很少能做到。除了指导人员之外,社团的骨干成员的传帮带也很重要,他决定了社团的精神、传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金费的保障无须多说,中学生社团不同于民间俱乐部资金只能依赖于学校。活动的保障最为关键,除了社团自身要定期举办活动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一些各校间联动的活动形式,试想一个球队无球可赛那么它还有多少存在的意义呢!
第六、关于“特色”的问题
我们在很多工作中都强调自己的特色,而我们理解的特色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于是在追求特色的方向指导下我们很多学校往往走进了误区,譬如某某学校已经有了管乐队,那么我们就不要搞了。这种想法是太功利了,不应该是对待教育的态度,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问题,我们搞学生社团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我们的球队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球员,我们的合唱团里也未必能出一个歌唱家,社团就是一个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学习社会的平台,不能是我们为了装点门面的招牌。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能踏踏实实地通过社团办一份报纸让学生爱看,能认认真真的搞一个艺术团,时常组织一些演出,能建一支球队周末来个联赛,这就很好。当然在有的学校有一些喜欢单车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组织个单车俱乐部,喜欢街舞的同学自己组建一个街舞队也无不可,但我们切不能为了追求特色而忘记了根本。
以上几点是近期我对于中学生社团问题的几点思考,不能称之为“论文”,希望能和大家进行交流。
展开全部
楼上的复制粘贴的不容易啊...真多...不过也很全面,你看看吧
我要补充的是场地没有什么要求,天文观测在哪儿都行。就是器材比较麻烦。天文望远镜一般都比较贵,社团的话有1到2个就行了。再多的仪器个人感觉你们也用不到。关键是要学习天文知识,平时用肉眼+器材观测。有空的话可以组织去专业的天文馆看他们的射电望远镜。(器材方面都比较贵,你们大量购入的可能性不大)
我要补充的是场地没有什么要求,天文观测在哪儿都行。就是器材比较麻烦。天文望远镜一般都比较贵,社团的话有1到2个就行了。再多的仪器个人感觉你们也用不到。关键是要学习天文知识,平时用肉眼+器材观测。有空的话可以组织去专业的天文馆看他们的射电望远镜。(器材方面都比较贵,你们大量购入的可能性不大)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我想问向老师申请天文社一般要怎么说?
追答
我是大学生,我们学校是在大二的时候老师有下达这方面的通知,想建社团的要提出申请,同时给出规划书。审批过后可以建立社团。
每个学校都有差异。具体的问问你的班主任或者年段长。
顺便问一句,你们学校有这方面的设施么?或者说你们学校资金富裕么??由于这类设施资金量比较大,很多时候初高中学校是不支持的(还有一个关键的是这时候学习比较紧,很多学校根本不支持学生办社团)。
如果你真的想办最好咨询一下老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