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心 400字影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在西方已经流传千年,还曾被瓦格纳改编成同名经典歌剧,这次被搬上银幕,故事上和传说、歌剧的情节相比做了不少的改编。一方面扩展战乱和恩怨的背景,想营造史诗气氛和传统典型的悲剧类型;另一方面爱情线索上细节的增减,以求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先说爱情。“有缘千里来相会”,导演为男女主角安排的相见正印证了这句话,不过“浪漫”的有些离谱,甚至可以用荒唐来形容。特里斯坦率众打败了一支爱尔兰精锐军,不过自己也受伤中毒假死。同胞为他举行海葬(放在小船里漂向大海,还要射上火箭),接着奇迹就发生了:特里斯坦不仅没有被火烧着半点,还漂洋过海从英格兰一直漂到了爱尔兰。而伊索尔德就在海边发现了他,拖进秘密的小屋,马上就脱光了衣服为他取暖。对导演来说,我们的这位公主一定是个超级善良的大圣人,不然也不可能对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男子就“坦呈相见”、“肌肤相亲”的。“海滩幸存”、“肉体取暖”,这样俗烂的桥段被生硬的用来嫁接爱情,反而从一开始就让这段传奇失去了应有的光芒和气质。
特里斯坦伤好后回到英格兰。接着就替国王出战,参加爱尔兰国王举办的比武招亲。由于当初伊索尔德告诉他的是假名,所以特里斯坦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位招亲的公主就是救他并相爱的伊索尔德。这是影片改编中少有的亮点(歌剧中是国王派特里斯坦主动去求亲的,知道彼此的身份的,不过这里也有非原创、抄袭之嫌),伊索尔德有了获得自由和爱情的机会,但特里斯坦则担着国王的使命,骑虎难下,只得一起回去复命。
影片去掉了以后情节中原有的关于迷药的重要内容,让两人的偷情完全是因为爱情的关系。这应该符合现代人观念的表述,交错爱情与道德、义务,加深其中的冲突来强调悲剧性。不过这样一来就显得犹豫嬗变,爱情和义务无法彻底放弃某一方,结果是对任何一方都缺乏足够的尊重,有了让人可以苛责的地方。瓦格纳歌剧的改编则非常精彩、非常的戏剧化,既让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真心相爱、又保留了传说中关于迷药的部分。两人在回英格兰的船上,面对相爱而不能爱的命运,准备双双服毒自杀,对君主和丈夫、也为爱情尽忠。但公主的女仆却用具有魔力的迷药代替了毒药,结果私情变成不可抑遏的热情,爱情彻底释放,他们可以抛开命运,用热情坦然的面对最后不可避免的死亡,那份炙热、浓郁的情感完全爆发,将整个故事也推向最高潮。当然电影和歌剧不同,时代也不同,创作者的表达当然也各异。但显然电影中爱情的纯粹和感染力都很有限。
过程和意图都很不一样,最后的结局当然也不一样。电影在最后让特里斯坦最后放弃了爱情,加入战斗牺牲了。一个为爱而死,一个为国捐躯,好坏得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吧。
爱情不是唯一的重点,转化成了历史的点缀和无奈。电影的很大篇幅被花在了描写国仇家恨上。整个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抵抗外族侵略、谋求民族独立的基础上,背景放大,叛徒、内讧、误会也一个不少,但场景、叙事却很简陋,战争场面、即便史实如此放到电影里也是让人笑话的。硬装的外壳还不如纯粹的爱情的悲壮来的有史诗的味道。而影片一开始小特里斯坦则就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惨死,仿佛英雄就一定要如此成长,最后还要为国杀身成仁才能圆满。情节的设置随意,缺乏重心和必要的呼应,各个人物出场时都很有型,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反而一个个没有了个性,白白浪费了詹姆斯·弗兰科一张亦正亦邪的英俊的脸。
外有古装史诗的壳,内有悲剧爱情的诱惑,再加上养眼的俊男美女,影片吸引人的元素看着还真不少。可惜,有景无情,有形无韵,爱情和历史的简单结合也没有丰富彼此的内涵,,流水般的电影最后呈现的是一出庸俗化的千年传奇
先说爱情。“有缘千里来相会”,导演为男女主角安排的相见正印证了这句话,不过“浪漫”的有些离谱,甚至可以用荒唐来形容。特里斯坦率众打败了一支爱尔兰精锐军,不过自己也受伤中毒假死。同胞为他举行海葬(放在小船里漂向大海,还要射上火箭),接着奇迹就发生了:特里斯坦不仅没有被火烧着半点,还漂洋过海从英格兰一直漂到了爱尔兰。而伊索尔德就在海边发现了他,拖进秘密的小屋,马上就脱光了衣服为他取暖。对导演来说,我们的这位公主一定是个超级善良的大圣人,不然也不可能对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男子就“坦呈相见”、“肌肤相亲”的。“海滩幸存”、“肉体取暖”,这样俗烂的桥段被生硬的用来嫁接爱情,反而从一开始就让这段传奇失去了应有的光芒和气质。
特里斯坦伤好后回到英格兰。接着就替国王出战,参加爱尔兰国王举办的比武招亲。由于当初伊索尔德告诉他的是假名,所以特里斯坦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位招亲的公主就是救他并相爱的伊索尔德。这是影片改编中少有的亮点(歌剧中是国王派特里斯坦主动去求亲的,知道彼此的身份的,不过这里也有非原创、抄袭之嫌),伊索尔德有了获得自由和爱情的机会,但特里斯坦则担着国王的使命,骑虎难下,只得一起回去复命。
影片去掉了以后情节中原有的关于迷药的重要内容,让两人的偷情完全是因为爱情的关系。这应该符合现代人观念的表述,交错爱情与道德、义务,加深其中的冲突来强调悲剧性。不过这样一来就显得犹豫嬗变,爱情和义务无法彻底放弃某一方,结果是对任何一方都缺乏足够的尊重,有了让人可以苛责的地方。瓦格纳歌剧的改编则非常精彩、非常的戏剧化,既让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真心相爱、又保留了传说中关于迷药的部分。两人在回英格兰的船上,面对相爱而不能爱的命运,准备双双服毒自杀,对君主和丈夫、也为爱情尽忠。但公主的女仆却用具有魔力的迷药代替了毒药,结果私情变成不可抑遏的热情,爱情彻底释放,他们可以抛开命运,用热情坦然的面对最后不可避免的死亡,那份炙热、浓郁的情感完全爆发,将整个故事也推向最高潮。当然电影和歌剧不同,时代也不同,创作者的表达当然也各异。但显然电影中爱情的纯粹和感染力都很有限。
过程和意图都很不一样,最后的结局当然也不一样。电影在最后让特里斯坦最后放弃了爱情,加入战斗牺牲了。一个为爱而死,一个为国捐躯,好坏得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吧。
爱情不是唯一的重点,转化成了历史的点缀和无奈。电影的很大篇幅被花在了描写国仇家恨上。整个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抵抗外族侵略、谋求民族独立的基础上,背景放大,叛徒、内讧、误会也一个不少,但场景、叙事却很简陋,战争场面、即便史实如此放到电影里也是让人笑话的。硬装的外壳还不如纯粹的爱情的悲壮来的有史诗的味道。而影片一开始小特里斯坦则就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惨死,仿佛英雄就一定要如此成长,最后还要为国杀身成仁才能圆满。情节的设置随意,缺乏重心和必要的呼应,各个人物出场时都很有型,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反而一个个没有了个性,白白浪费了詹姆斯·弗兰科一张亦正亦邪的英俊的脸。
外有古装史诗的壳,内有悲剧爱情的诱惑,再加上养眼的俊男美女,影片吸引人的元素看着还真不少。可惜,有景无情,有形无韵,爱情和历史的简单结合也没有丰富彼此的内涵,,流水般的电影最后呈现的是一出庸俗化的千年传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