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变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偏食、厌食、吃零食以及不讲饮食卫生等。孩子一旦养成了不良饮食习惯,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偏食、厌食容易导致营养摄取失衡,造成某种营养素缺乏症,爱吃零食就要影响正常的饭食,这除了易患龋齿外,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症,或者造成过度肥胖。不讲饮食卫生则会引发各种传染病.因此,家长必须重视预防和矫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第一、偏食的预防 预防偏食,应该从婴儿断奶后就开始。家长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每餐只给一种新食物,起初给的量要少,待孩子喜欢吃时,适当增量,以防一顿吃腻。 (2) 少用混合食物,因为婴儿比较喜欢单纯的味道。 (3) 食物的外观与颜色要美,符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4) 味道不宜太浓,少用葱;姜、蒜、青辣椒等。婴幼儿喜欢清淡的食物。 (5) 硬度要适当,婴幼儿喜欢吃酥脆食物,但因牙齿未长好,所以不宜太硬;婴幼儿不太喜欢吃粘稠食物。 (6) 温度要适当,过热会引起孩子拒食,过冷的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 (7) 不要强调多吃或规定要吃多少。 (8) 家长少在孩子面前谈论某种食物好吃或不好吃,以形成一种凡应该吃的食物都要喜欢吃的态度。 (9) 家长不做偏食的榜样。 另外,对断奶以后的孩子,为了预防偏食,有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环境对孩子进食有很大的影响,吃饭时周围气氛轻松愉快,进餐就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色、香、味俱全的饭莱、漂亮的桌布、优美的背景、动听的音乐都会使孩子对所吃的食物增加快感。反之则不然。 (2) 在孩子吃的饭莱太少,达不到热量时,家长不能以命令的口气逼迫孩子,这样会使某些任性的孩子干脆不吃。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少做一点儿,而且告诉孩子不要多吃,这一限制很可能会调动起他要吃这一食物的欲望。 (3) 孩子对某种饭菜不喜欢,家长一定要避免在他还不很饿的情况下向他提供这种饭莱。相反,在他饥肠辘辘时,就会感到这种食物比以往香甜可口。常言说“饥不择食”就是这个道理。 (4) 当孩子坚决不吃某种食物时,可以采取“改头换面”的方式。例如,孩子不吃炒豆腐,我们可以先让他习惯吃豆腐干、豆腐丝、冻豆腐等,然后过度到清炖豆腐、拌豆腐,最后可以直接吃炒豆腐了。 (5) 对孩子不喜欢的食物,应特别注重向他们介绍它们的营养价值、生长或制作过程,甚至让孩子参预制作过程,这会激发孩子的食欲。 (6) 注意饮食的多样化。总吃某一类食物容易引起厌恶之感,因此要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生熟搭配、冷热搭配等。此外,同一类食物在烹调或制作方法上也要多样化。例如白面,不要总吃馒头,可以轮换着制作烙饼、面条、饺子、花卷、包子、蒸饼、炒面等。这洋总会给孩子以新鲜感,从而增加食欲。 (7) 当孩子对过去不喜欢的食物偶尔表现出吃的香甜时,家长应立即给予表扬,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第二、吃零食习惯的预防与矫正 (1) 首先把正餐做好,使孩子感到香甜可口,吸引他多吃一些。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吃饱饭就会冲淡吃零食的欲望。 (2) 由于孩子胃的容积小,加之活泼好动,食物排泄较快。所以在上午10点和下午三四点加两次小餐,吃些水果或点心,量不要太大。否则会影响正餐的食量。这样有规律地添加小吃,会减少其它时间吃零食。 (3) 对稍大一些的孩子要讲明吃零食的害处。如果一时难以控制吃零食的欲望,可以采取转移注意的方式,让孩子去看花草、动物、听故事、猜谜语或进行其它活动等。 第三、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的矫正。 吃饭用手乱抓、到处乱摸、手、口、脸和衣服都弄得很脏,常剩碗底儿、饭前便后不洗手、经常喝生水、吃水果不洗,或不削皮、在大街上吃东西等,均属于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如何矫正呢? (1) 首先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明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的危害。因为有些不卫生行为是孩子不懂道理所致。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采取孩子能够接受的矫正措施,就会大大增强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自觉性。 (2) 观察分析孩子形成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例如,孩子到处撒饭,用手抓饭,是没有熟练掌握吃饭动作所致?还是满不在乎,故意所为?如果是前者,就要协助孩子练习端碗、用勺或使筷子,一旦熟练就会好转。如果属于后者,就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鼓励孩子按要求去吃饭,一出现好转立即予以强化,渐渐就会好转。 (3) 和孩子一起制订具体的饮食卫生规则,并向他们讲明这些规则的意义。甚至可以将这些规则以标语的形式张贴在墙上。例如,不撒饭粒、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水果要洗净等等,这样可以时时提醒孩子遵守卫生规则,一旦发现孩子自觉遵守卫生规则就给予及时强化,直至形成习惯。 (4) 给孩子创造遵守卫生规则的方便条件。如果水龙头太高或者脸盆放的位置不易拿放,孩子就可能图省事而不去洗,方便的卫生设施对孩子养成卫生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5) 家长必须做好表率,如果孩子周围的成人不能自觉遵守卫生规则,那
展开全部
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的基础,他们在生命初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以及与这些习惯紧密联系的健康素质,对他们一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必须从这时开始。否则,不良习惯日积月累便积重难返、贻害终身。在改变少年儿童不良饮食习惯方面,父母承担者主要责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转变观念是前提。当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们固有的观念制约,成为少年儿童健康知识学习、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最大障碍。一是片面的人才观。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分数,以致于忽视身体素质,使少年儿童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二是偏颇的教育观。忽视膳食营养、饮食习惯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基础的因素;三是不理智的消费观。一些家长在孩子的饮食消费上从不吝惜花钱,被孩子的好恶所左右,使孩子形成不良饮食习惯。因此解决是家长观念层面的问题,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基本前提。建议把孩子健康生活习惯养成作为家庭教育的“硬任务”,通过学校、报刊书籍、广播电视、咨询指导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第二,科学知识是基础。在我国的正规教育中,有关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的科学知识教育十分欠缺,在家庭教育中更是一个盲点。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营养学知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导致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关键,是他们的父母没接受过营养指导,不懂得合理的食物供给,使孩子过食、偏食,生长发育出现障碍。因此防止和改变少年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要建立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大众传媒、社区市民学校和各类家长学校普及有关膳食营养知识以及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技巧。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向少年儿童进行宣传普及,成为孩子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础和依据。 第三,父母行为是关键。少年儿童的饮食行为多数发生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不良饮食习惯产生的作用,一方面是自身的饮食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是教育行为不当产生的毛病。而后者带来的问题更为严重。建议发挥营养学、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不同领域专家的优势,从孩子身上发现家长的问题,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诊断,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能力。 第四,孩子践行是根本。事实上,无论上述几个方面做得如何,都只是影响少年儿童的外部条件。改变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终结果,是体现在少年儿童自身的行为上。而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经历一个持续的变化过程。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他们所需要的是成年人的坚持不懈的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他们自觉行动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潜移默化,坏习惯不是一天就能更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