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的河西走廊如今多指甘肃14个市州中的河西五市。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府所在地。
河西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并入华夏版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扩展资料: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前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绕着嘉峪关关城散开的长城烽燧,向玉门散去,散进祁连山、黑山的山山凹凹里,退守荒野,淡出了现代人的视线,但没有淡出这些碎叶花儿的视野。
它们记得,月黑风高的夜晚,烽火照亮旷野的那一种肃穆;它们记得,披着战袍的将军,策马飞奔的英勇;它们还记得,两军交战的阵地前沿,箭矢横飞的残酷……有长城烽燧的地方,就有碎叶花儿开放,它们与烽燧一起,开成历史的花朵,绽放在河西大地上。
牧鞭掖在腰绳里的牧人,晃荡着跟在羊只的后面,把自己和羊只也晃荡成了烽火台下的风景。几只米黄的卷毛羊,低头安静地从窝在沙砾里的一小撮叶片间走过,似乎不忍心啃食它们。一些适合居住在我们梦境的细碎花叶啊,我长久地注视着它们,说不出一句话。
戎羌族人的羊群云朵样地飘过来,那是先秦时期河西走廊上的羊只,顶着一对曲曲弯弯大羊角的羊只,高大、威武。在史书中留下足迹的“西戎牧羊人”,将野羊驯化成了藏羊。那经常把脚印留在戈壁雪地上、留下梦境般想象的祁连山黄羊,是戎羌人散失羊只的后裔吧?
“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本居敦煌、祁连间……”(《汉书·西域传上》)月氏族人的羊群飘过来,从战国时代的晨风暮雨里飘来,云朵一样,流水一样,叮叮咚咚地敲击着大地;“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史记·匈奴列传》)公元前二世纪初叶,“牛羊甚多”的乌孙和匈奴族人的羊群飘过来,也是云朵一样、流水一样,像《诗经》里的羊只,也不啃食这些细碎的花叶;明朝的嘉峪塬上,驮着黄土砖,走钢丝一样送上关楼顶的山羊也是远古羊只的后裔吧?
关城之下,丝绸之路上等待过关的两万只羊群,把粪便撒在花叶里,从明朝肥到今天……
羊群是河西走廊一种流动的花朵,从一截一截的历史中奔涌而来,边走边望、边走边望,吮吸着祁连山的雨雪,啃食着地上的阳光。很多时候,人心如风景。你喜欢看的风景是什么样子,你的心思和念想就是什么样子。
你的心里住着一群羊,你就能看到奔跑在各个时代的羊群,它们或温顺,或暴烈,或散漫,但它们的身上都透着青草的气息、花儿的模样。在河西走廊上,羊群是历史的花儿。一条能让羊群从远古“飘”到今天的长长走廊,该是多么的通畅和宽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河西走廊上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