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之”“其”“而”“则”“乃”“以”“于”意义或用法,举出符合的句子

之:1.凑足音节,无意义2.代事或物3.相当于“去”“到”其:1.其中2.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3.表修饰4.表并列5.表因果6.表假设则:1.就2.如果3.却4.那么乃:... 之:1.凑足音节,无意义 2.代事或物 3.相当于“去”“到”
其:1.其中 2.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3.表修饰 4.表并列 5.表因果 6.表假设
则:1.就 2.如果 3.却 4.那么
乃:1.竟然 2.就 3.你的,你们的 4.才
以:1.凭借 2.把 3.用来 4.以致 5.相当于“而” 6.“认为”7.“因”
于:1在,从 2.对于 3.向 4.表比较 5.“因”“因为” 【 列:之:代人 。句:悉以盗之】 中的以就是代人!~ 谢谢啦,很急的哟~~
展开
一月二日去竞赛
2012-07-30 · TA获得超过31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26万
展开全部
呵呵,有点麻烦啊!

之:
1.凑足音节,无意义
《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

2.代事或物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相当于“去”“到”
《为学》:“吾欲~南海。”

其:
1.其中
《<论语>十则》:“多闻,择~善者而从之。”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
《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2.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马说》:“~真无马邪?”
《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3.表修饰
《涉江》:“霰雪纷~无垠兮,云霏霏~承宇。”

4.表并列
《答李翊书》:“俨乎~若思,茫乎~若迷。”

5.表因果
《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6.表假设
《齐桓晋文之事》:“~若是,孰能御之?”

则:
1.就
《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2.如果
《史记项羽本纪》:“谨守成皋,~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3.却
《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

4.那么
就和那么其实是一样的,如果表达“就是”,例句有:
《岳阳楼记》:“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乃:
1.竟然
《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就
《岳阳楼记》:“~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你的,你们的
《示儿》:“家祭无忘告~翁。”

4.才
《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

以:
1.凭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2.把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用来
《师说》:“作《师说》~贻之。”

4.以致
《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

5.相当于“而”
《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6.“认为”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7.“因”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于:
1在,从
《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
《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2.对于
《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

3.向
《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4.表比较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5.“因”“因为”
《进学解》:“业精~勤,荒~嬉。”
饭的饭啊
2012-07-30 · TA获得超过1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1万
展开全部
建议你买一本古汉语字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