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入蜀之后为什么渐渐的不采纳诸葛亮的建议了?甚至有意让李严 黄权等蜀中旧臣与诸葛亮针锋相对?

 我来答
一个人的江湖81
推荐于2016-04-25 · TA获得超过416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27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205万
展开全部
一家之言
1、很多人认为:自从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就成为刘备身边的第一号人物。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观念,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并非如此紧密。

三顾茅庐后到白帝托孤前,诸葛亮与刘备并非如小说写的那样如胶似漆,在蜀的地位也非第一人。如在重大的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让诸葛亮守荆州,而带庞统;法正辅佐刘备西取巴蜀,北征汉中,为刘备建立帝业奠定了基础;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法正排名也在诸葛亮前。

再看关键的刘备东征。刘备称帝后,发兵征东吴为关羽雪耻,无数大臣都上表劝阻,只有一向主张孙刘联合的诸葛亮一言不发。刘备败回,诸葛亮才仰天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当时的地位并不是刘备下面的第一把交椅,他自认为对刘备的影响力不如法正。

诸葛亮在蜀的地位提高要提到白帝托孤。但就是白帝托孤时,刘对诸也并非真正放心。白帝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段话和诸葛亮后来的“鞠躬尽瘁”,既不是刘备首创,也不是仅仅只发生在诸葛亮身上。远的不说,在三国早期,东吴奠基人孙策在临终时就已经上演过这样一出戏文。《三国志》《吴书》《张昭传》:“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张昭)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对诸葛亮并不是完全信任和没有顾虑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一途了。不管怎么样,在那个年代里,他是不可能爽快地答应一声”好“的。但是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所以刘备这话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

另外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并非只找了一个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在侧。刘备将这样一个快速提升起来、以前从未进入过权利中心的政治新秀李严,列为两名托孤重臣之一,并且命其“统内外军事”,再联系“君可自取”的言语,显然说明刘备要防备、制衡的目标是诸葛亮无疑。

诸葛亮忠于刘备么?刘备一死( 事实上自从诸葛亮扶刘备灵柩回成都之日起),辅佐大臣李严就被已经撇在了一边。作为仅次于诸葛亮的尚书令,又是两名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只被授了一个光禄勋的虚衔,并被弃于远离权利中心成都的江州,这样实际产生的后果,就是导致象北伐这样大的军事行动,完全没有他这个被刘备遗命“统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说话和发表意见的份。

我觉得,还是要正确看待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不能让《三国演义》给糊弄了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故事有三件
第一件是三顾茅庐;
第二件是劝刘备乘乱取荆州。曹操南下的时候,刘表已死,刘琮继任荆州之主。刘备向南撤退,诸葛亮劝刘备在路过襄阳的时候袭取刘琮,夺取荆州。但刘备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于是才有了当阳之败,也才有了赤壁之战。
第三件是劝刘备称帝。刘备取得益州和汉中之后,称帝建国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群臣劝刘备称帝,但刘备没有立即答应。这时,诸葛亮以汉光武帝为例,语重心长地劝说刘备,使刘备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建立了蜀汉政权。
第四件是白帝托孤
2、
诸葛亮和刘备的蜜月结束
  赤壁之战有了诸葛兄弟的润滑剂,有了刘备兄弟的鼎力配合,所以孙、刘两家赶在隆冬第一阵东南风刮起之时就已“万事俱备”。然而,战争结束后,随着关羽违犯军令状放走曹操,诸葛亮和刘备的蜜月便戛然而止。
  赤壁大战之后,曹操败走,原荆州之主刘琮也死去,刘备可以合情合理坐拥南郡等荆州之地了。然而,睹葛亮却开始有意制造隐患,将荆州置于动荡之中:让周瑜取南郡、襄阳,然后从中抢食,让东吴不服气而总想着讨同荆州;节外生枝重新扶刘琦为荆州之主;以顾全联吴大局的名义答应鲁肃,在刘琦死后归还荆州;用酒、色将刚刚在赤壁还骁勇善战的刘琦整病。这一连串的手段几乎将刘备噎死,让他有口难辩。
  诸葛亮算是掐住了刘备的“七寸”,不过刘备也不是老实人,尽管表面上喜怒不形于色,私下里却想着如何摆脱诸葛亮。如第52回他就想自个儿征伐南部荆州,“遂用马良为从事,伊籍副之”,去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但未等他拿下一寸地盘,孔明就主动请缨“自引一军到来”,让刘备再一次陷入了盛情难却的无奈。孔明一方面是不想失去荆州问题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是不想失去荆州降将的控制权。他这一次的热心与他后来在刘备东征时的冷漠形成了鲜明对照,前后虽然行为相反,目的却相同——死死摁住刘备。
  定时炸弹马谡
  刘备意识到诸葛亮甩不掉之后,便采用了“无为而治”的策略。他很清楚诸葛亮要的是整个天下而不是荆州或西蜀一隅,但自己人多势众,所以在定天下之前用不着担心诸葛亮篡权。再者说,就算我做你的傀儡,可你毕竟还是我的臣子,终究越不过我的位次去。果然,当刘备准备作最后一搏,东征取天下时,就不想带上孔明,让他再夺功了。
  刘备伐吴失败之后,便彻底灰了夺取天下的雄心,只要偏安西蜀就万事大吉了。临终前他采取扬一抑——扬的方法堵住了诸葛亮的野心:第一,只要你不觊觎我成都之主,就给你开出“相父”的条件。第二,我要教你永远夺不到天下,终生只能辅佐我刘家。刘备在用人方面向来信奉感化,从不预先下结论,但他这回却提请诸葛亮疏远马谡。他这是用暗激将法逆向强化诸葛亮已有的选择,让他越加去重用马谡。刘备知道诸葛亮向来藐视自己,而自己死后就更会反其道而为之!
  诸葛亮果不其然就栽倒在马谡手里。他“挥泪”斩马谡,不是怀念刘备的先见之明,而是顿悟到马谡是刘备有意送给自己的一颗定时炸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和诸葛亮始终是相互钳制的鹬蚌关系,刘备尽管智谋比不上诸葛亮,但在韬晦之术以及用人的眼光和肚量上却大有过之,这也是他能做到反手点穴诸葛亮,制胜于未来的法宝。
孔明迷_
2012-07-30 · TA获得超过4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2万
展开全部
首先因为诸葛亮最开始一直以二把手的身份呆在军中,作为一个主公,肯定不愿意哪天孔明的威望超过了自己,所以有意打压诸葛亮。
再者李严等人代表了蜀中当地的士族,是肯定不愿意孔明这一个“外来者”老呆在二把手的位置上的,也是蜀中士族和荆襄士族的矛盾所在。
最后李严等蜀中才子本身也不见得有多差,刘备孔明之间也生出了间隙,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在所难免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720fc291
2012-07-30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244
采纳率:67%
帮助的人:565万
展开全部
刘备是最高统治者,相当于日本天皇

诸葛亮代表荆州集团的政治利益,相当于日本将军

李严\黄权代表蜀地集团的政治利益,相当于日本大名.

刘备强占了刘璋的蜀地,是大不义.占了地,获取了百姓和财富,而不利用蜀地官僚体系来统治中上层,以外来(荆州集团)中上层来统治蜀地,无疑是非常冒险的政治决策.所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陳阿銘
2012-07-30 · TA获得超过2.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62万
展开全部
若真的搞针对,代表诸葛亮功高盖主,但这样说不通,因为真要针对,务必除之而後快,但诸葛亮好好活著,并被刘备要求辅佐後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542151
2012-07-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1.让诸葛亮老实一点
2.是一种尊重蜀中群臣的表现,安定民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