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1000字的读书笔记
从以下书籍中选择一篇。谢谢。《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契科夫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飘》、《红与黑》、《莎士比亚戏剧》、《变形记》、《伊豆的舞女》、《红楼梦...
从以下书籍中选择一篇。 谢谢。《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契科夫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飘》、《红与黑》、《莎士比亚戏剧》、《变形记》、《伊豆的舞女》、《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青春之歌》、《围城》、《城南旧事》、《呐喊》、《林清玄作品选》、《季羡林散文集》、《易中天品三国》、《平凡的世界》。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种东西还是自己写比较好,网上搜的一下就看出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你是不是很奇怪?我怎么就文邹邹的了?可不是吗,这几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全书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艺术能力,把鲁智深的正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得佩服起来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苏州,后来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学家。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了两年官,又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他不愧是文学家,我看了《水浒传》,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这本书大致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为什么呢?现在我就带着你去品一品水浒传。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称作“花和尚”。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携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聪明、善良、嫉恶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鲁达,其实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也会有“鲁智深”永远是这么莽撞。我还记得有一个村子的黄甲因打不过对方黄乙,便打手机叫儿子前来帮忙,儿子当即操刀上阵,一刀将黄乙刺倒在地,黄乙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黄甲父子追悔莫及。这难道不是莽撞闯的大祸吗?所以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脑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实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气用事,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我们究竟该不该这样做, 这样我们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辉煌的每一步。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这部长篇名著主要描写了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传奇故事。他们的斗争事迹被染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
这部名著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官逼民反、百姓起义、轰轰烈烈大聚义;后半部分则主要描写了他们竖起“替天行道”大旗,接受招安,东征西讨,最终凄凄惨惨鸟兽散的结局。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罪恶,大胆地歌颂了造反的英雄,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斗争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纵观全部,本书自始至终都特别突出忠与奸的斗争。《水浒传》中的“义”虽然也难以摆脱儒家伦理的羁绊,但主要还是表现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团结一致,戮力相助,进而“济困扶危,杀富济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至于“忠”,虽然也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涵,但主要还是指忠于封建君王。且“忠”与“义”之间,忠又处于主导地位。
小说中的主人公宋江就是“一生忠义”的代表。他曾经凭着自己的声誉和才能,将梁山事业上引向兴旺发达,但他同时又在“忠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了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道路,所谓“身在水浒之中,心在朝庭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图”,最后领导义军归顺了朝庭,去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并自己走向了绝路。小说在表现宋江等最后被奸臣毒死时,还颂扬了他的忠心不负朝廷,而皇帝也不负忠臣。在主观上只是想表明“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帮”,而不想否定宋江他们的投降归顺,但小说事实上描写了宋江因接受招安而最后走向悲剧,在客观上还是对投降主义作出了有力的批判。这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水浒传 》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但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不仅仅是由于它宣扬了忠心报国或描写了阶级斗争,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水浒传》中的不少英雄都“力”和“勇”的象征。他们有的能空手打虎,有的能倒拔杨柳,并且还杀贪官污吏,抵千军万马,一往无前。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其斗争的计谋和策略实为后人所赞叹。特别是李逵、阮小七、鱼虾知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与封建理学相对立的“绝假纯真”的童心,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水浒传》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小说。它没有给读者揭示出梁山泊这支队伍的基本性质,没有告诉读者这是一支以什么样的阶级成员为基础构成的队伍,只是着力刻画了一群代表性人物。人们也只能以这些代表人物亦即队伍的领袖人物去理解这支队伍的性质,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冲突下走上梁山的。
“逼上梁山”是群众形容梁山好汉落草原因的谚语,其实上梁山的并不全是被副的,逼法也各人不同。最典型的当推林冲。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城市贫民,更不是农民。由于高衙内企图霸占他的妻子,设计陷害,使他成了囚犯被发配沧州,而后又火烧草料场要置他于死地,“闪得他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为了求活他不得不上梁山。逼使他落草的,是大官逼小官的矛盾,与地主官僚压迫农民无关也不是在租税灾害的迫害下无法谋生才铤而走险的农民起义的标准原因,而是任何社会中都有的与对立无关的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同一阶层内部也可以大量发生,打不上什么阶级烙印。那情况与高俅逼走王进一样,是与阶级利害无涉的私人恩怨的爆发。
与林冲出身相似的是曾任殿前制使的杨智。他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如果他要参加起义,正该去参加因花石纲而逼反的方腊队伍。可是他累遭挫折,仍一心想搏得一个封妻荫子。杀牛二事件使他被发配到大名府,而他又甘心为梁中书送赃礼效劳,直到生辰纲丢了,才不得不以到二龙山落草转入梁山。而这也和揭竿起义的农民革命不相干。
鲁智深也是军官,在提辖任上因仗义救人,三拳打死郑屠,官府追捕下被逼削发为僧;后又因仗义救护林冲在东京不得安身,流荡江湖而落草。他的身份与落草的原因也和农民反抗地主的起义无关,倒是因仗义而啸山林这一点却是许多梁山好汉集结的最大原因,称之为“聚义”。那一群侠义之士聚集在一起行义侠之事才是《水浒传》给予读者的最重要的意向,这个意向在小说中压倒一切。
使梁山泊走上兴旺道路的晁盖一伙的入伙起因是打劫生辰纲,这也是江湖上通行的夺取“不义之财”的侠义行为。刘唐的报信,阮氏三雄的撞筹,公孙胜的奔来参加都是冲着“义”字来的。晁盖的身份是当保正的庄主,从江湖上的角度可称得上是“开明地方”;吴用是教书先生,可称乡村贫民;公孙胜是道士,刘、唐、白胜是无业游民,只有阮氏三雄是渔民,可排得上是农民,而且受官腐的捐税勒索。但他们所向往的只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快乐生活,入伙也是因为有仗义的庄主晁保正牵头。官兵来捕捉的战争中他们还唱着“忠心报答”赵官家“,哪有反王权的气息!《水浒传》少数几个出身农民的也都是江湖气重于泥土气,只有李逵的哥哥还像个农民,偏偏他正是反对李逵落草的。
《水浒传》中的地主,晁盖不必说,史进的父亲史太公,桃花庄的刘太公,宋江的父亲宋太公,孔明、孔亮的父亲孔太公,穆弘、穆春的父亲穆太公,等等,无论从肖像描写还是从性格描写,都是仁善之辈。只有陷害解珍兄弟的毛太公和沂水县陷害李逵的曹太公才是负面形象,而好坏则是以与梁山好汉的关系,即以“义“来划线的。小说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地主欺压农民的镜头,作者的标准是义与不义,而不是以地主与农民的对立的关系为准的。
宋江是地主出身的县吏,和江湖好汉结交,仗义疏财出了名,他因通风报信救了晁盖一伙,杀净婆惜(是因救晁盖通梁山惹的因)而出逃,累遭动难,都是梁山好汉仗义营救脱的险,而他仍不肯落草,后因江洲一线,事情闹砸了才上山,终于当上了梁山之主。其他如戴宗、李逵、张横、张顺、石秀、杨雄、孙立、孙新一伙,青洲三山,饮马川一伙等等,也都是慕宋江之义和梁山泊的名声投奔入伙的,连降将呼延灼,关胜也尽是悉于宋江“义气深重“上的山,只有卢俊义是因为山寨慕名邀他聚义不成,才逼他上绝路,营救出来后,感于恩义入伙的。情况虽不同,题目都是一个:江湖义气。
招安以前的历次战争也无不为了“义“。燕顺、花荣等打青洲是为了救宋江,大闹江洲也是为了救宋江,三打祝家庄是因为石秀一伙为祝家庄所困辱,打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收呼延灼之战也由此引发),三山聚义打青洲是为了救孔明、孔亮,打华洲是为了救鲁智深和史进,打大明府是为了救卢俊义、石秀(收水火二将之战是其余波),打曾头市是为晁盖报仇,打东平、东昌府是因为山寨位置摆不平,为了免伤义气以攻城为卜,打泰安洲是为了策应燕青,闹东京虽算不上战争,也兴师动众,大费周张,只是为保护宋江一伙去东京看灯进行的窥探活动。这些小说中最热闹的地方都是为了表现江湖义气而写的。
梁山泊打的旗号是“替天行道”,简单点说也就是为人间打抱不平。黑暗无能的官府所不能解决的人间不平事,由“义”来伸理,来诛残除暴,这就是“替天行道”的确切含义。“替天行道”是“行使侠义”的另一种说法,是更冠冕的名称。
招安以后虽然称“义”作“忠”,帮朝廷去打别的强盗了,对打击的对象来说可以说很“不义”了,但宋江一伙仍然讲着义气,俨然是宋王朝军队中一支特殊的用义气团结起来的集体,但这时比起占据山寨的时候来,味道已大不相同,似乎有了点缺陷,这也许就是《水浒传》后半部分讲史部分在形象上也差了些的缘故吧。
总之,《水浒传》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广大人民与封建官僚势力英勇抗争的社会图景,不仅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更反映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得这部长篇巨著有着更为深远地历史和现实意义。
全书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艺术能力,把鲁智深的正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得佩服起来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苏州,后来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学家。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了两年官,又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他不愧是文学家,我看了《水浒传》,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这本书大致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为什么呢?现在我就带着你去品一品水浒传。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称作“花和尚”。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携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聪明、善良、嫉恶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鲁达,其实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也会有“鲁智深”永远是这么莽撞。我还记得有一个村子的黄甲因打不过对方黄乙,便打手机叫儿子前来帮忙,儿子当即操刀上阵,一刀将黄乙刺倒在地,黄乙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黄甲父子追悔莫及。这难道不是莽撞闯的大祸吗?所以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脑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实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气用事,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我们究竟该不该这样做, 这样我们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辉煌的每一步。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这部长篇名著主要描写了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传奇故事。他们的斗争事迹被染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
这部名著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官逼民反、百姓起义、轰轰烈烈大聚义;后半部分则主要描写了他们竖起“替天行道”大旗,接受招安,东征西讨,最终凄凄惨惨鸟兽散的结局。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罪恶,大胆地歌颂了造反的英雄,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斗争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纵观全部,本书自始至终都特别突出忠与奸的斗争。《水浒传》中的“义”虽然也难以摆脱儒家伦理的羁绊,但主要还是表现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团结一致,戮力相助,进而“济困扶危,杀富济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至于“忠”,虽然也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涵,但主要还是指忠于封建君王。且“忠”与“义”之间,忠又处于主导地位。
小说中的主人公宋江就是“一生忠义”的代表。他曾经凭着自己的声誉和才能,将梁山事业上引向兴旺发达,但他同时又在“忠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了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道路,所谓“身在水浒之中,心在朝庭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图”,最后领导义军归顺了朝庭,去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并自己走向了绝路。小说在表现宋江等最后被奸臣毒死时,还颂扬了他的忠心不负朝廷,而皇帝也不负忠臣。在主观上只是想表明“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帮”,而不想否定宋江他们的投降归顺,但小说事实上描写了宋江因接受招安而最后走向悲剧,在客观上还是对投降主义作出了有力的批判。这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水浒传 》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但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不仅仅是由于它宣扬了忠心报国或描写了阶级斗争,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水浒传》中的不少英雄都“力”和“勇”的象征。他们有的能空手打虎,有的能倒拔杨柳,并且还杀贪官污吏,抵千军万马,一往无前。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其斗争的计谋和策略实为后人所赞叹。特别是李逵、阮小七、鱼虾知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与封建理学相对立的“绝假纯真”的童心,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水浒传》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小说。它没有给读者揭示出梁山泊这支队伍的基本性质,没有告诉读者这是一支以什么样的阶级成员为基础构成的队伍,只是着力刻画了一群代表性人物。人们也只能以这些代表人物亦即队伍的领袖人物去理解这支队伍的性质,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冲突下走上梁山的。
“逼上梁山”是群众形容梁山好汉落草原因的谚语,其实上梁山的并不全是被副的,逼法也各人不同。最典型的当推林冲。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城市贫民,更不是农民。由于高衙内企图霸占他的妻子,设计陷害,使他成了囚犯被发配沧州,而后又火烧草料场要置他于死地,“闪得他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为了求活他不得不上梁山。逼使他落草的,是大官逼小官的矛盾,与地主官僚压迫农民无关也不是在租税灾害的迫害下无法谋生才铤而走险的农民起义的标准原因,而是任何社会中都有的与对立无关的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同一阶层内部也可以大量发生,打不上什么阶级烙印。那情况与高俅逼走王进一样,是与阶级利害无涉的私人恩怨的爆发。
与林冲出身相似的是曾任殿前制使的杨智。他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如果他要参加起义,正该去参加因花石纲而逼反的方腊队伍。可是他累遭挫折,仍一心想搏得一个封妻荫子。杀牛二事件使他被发配到大名府,而他又甘心为梁中书送赃礼效劳,直到生辰纲丢了,才不得不以到二龙山落草转入梁山。而这也和揭竿起义的农民革命不相干。
鲁智深也是军官,在提辖任上因仗义救人,三拳打死郑屠,官府追捕下被逼削发为僧;后又因仗义救护林冲在东京不得安身,流荡江湖而落草。他的身份与落草的原因也和农民反抗地主的起义无关,倒是因仗义而啸山林这一点却是许多梁山好汉集结的最大原因,称之为“聚义”。那一群侠义之士聚集在一起行义侠之事才是《水浒传》给予读者的最重要的意向,这个意向在小说中压倒一切。
使梁山泊走上兴旺道路的晁盖一伙的入伙起因是打劫生辰纲,这也是江湖上通行的夺取“不义之财”的侠义行为。刘唐的报信,阮氏三雄的撞筹,公孙胜的奔来参加都是冲着“义”字来的。晁盖的身份是当保正的庄主,从江湖上的角度可称得上是“开明地方”;吴用是教书先生,可称乡村贫民;公孙胜是道士,刘、唐、白胜是无业游民,只有阮氏三雄是渔民,可排得上是农民,而且受官腐的捐税勒索。但他们所向往的只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快乐生活,入伙也是因为有仗义的庄主晁保正牵头。官兵来捕捉的战争中他们还唱着“忠心报答”赵官家“,哪有反王权的气息!《水浒传》少数几个出身农民的也都是江湖气重于泥土气,只有李逵的哥哥还像个农民,偏偏他正是反对李逵落草的。
《水浒传》中的地主,晁盖不必说,史进的父亲史太公,桃花庄的刘太公,宋江的父亲宋太公,孔明、孔亮的父亲孔太公,穆弘、穆春的父亲穆太公,等等,无论从肖像描写还是从性格描写,都是仁善之辈。只有陷害解珍兄弟的毛太公和沂水县陷害李逵的曹太公才是负面形象,而好坏则是以与梁山好汉的关系,即以“义“来划线的。小说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地主欺压农民的镜头,作者的标准是义与不义,而不是以地主与农民的对立的关系为准的。
宋江是地主出身的县吏,和江湖好汉结交,仗义疏财出了名,他因通风报信救了晁盖一伙,杀净婆惜(是因救晁盖通梁山惹的因)而出逃,累遭动难,都是梁山好汉仗义营救脱的险,而他仍不肯落草,后因江洲一线,事情闹砸了才上山,终于当上了梁山之主。其他如戴宗、李逵、张横、张顺、石秀、杨雄、孙立、孙新一伙,青洲三山,饮马川一伙等等,也都是慕宋江之义和梁山泊的名声投奔入伙的,连降将呼延灼,关胜也尽是悉于宋江“义气深重“上的山,只有卢俊义是因为山寨慕名邀他聚义不成,才逼他上绝路,营救出来后,感于恩义入伙的。情况虽不同,题目都是一个:江湖义气。
招安以前的历次战争也无不为了“义“。燕顺、花荣等打青洲是为了救宋江,大闹江洲也是为了救宋江,三打祝家庄是因为石秀一伙为祝家庄所困辱,打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收呼延灼之战也由此引发),三山聚义打青洲是为了救孔明、孔亮,打华洲是为了救鲁智深和史进,打大明府是为了救卢俊义、石秀(收水火二将之战是其余波),打曾头市是为晁盖报仇,打东平、东昌府是因为山寨位置摆不平,为了免伤义气以攻城为卜,打泰安洲是为了策应燕青,闹东京虽算不上战争,也兴师动众,大费周张,只是为保护宋江一伙去东京看灯进行的窥探活动。这些小说中最热闹的地方都是为了表现江湖义气而写的。
梁山泊打的旗号是“替天行道”,简单点说也就是为人间打抱不平。黑暗无能的官府所不能解决的人间不平事,由“义”来伸理,来诛残除暴,这就是“替天行道”的确切含义。“替天行道”是“行使侠义”的另一种说法,是更冠冕的名称。
招安以后虽然称“义”作“忠”,帮朝廷去打别的强盗了,对打击的对象来说可以说很“不义”了,但宋江一伙仍然讲着义气,俨然是宋王朝军队中一支特殊的用义气团结起来的集体,但这时比起占据山寨的时候来,味道已大不相同,似乎有了点缺陷,这也许就是《水浒传》后半部分讲史部分在形象上也差了些的缘故吧。
总之,《水浒传》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广大人民与封建官僚势力英勇抗争的社会图景,不仅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更反映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得这部长篇巨著有着更为深远地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