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说无凭 【kǒu shuō wú píng】
【解释】: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出处】: 元·乔吉《扬州梦》第四折:“咱两个口说无凭。”
2. 心直口快 【 xīn zhí kǒu kuài】
【解释】: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处】: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3. 口口声声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解释】: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出处】: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口 [kǒu]
释义:“口”的甲骨文如右图:象一个向上的嘴形,上出的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于指发音说话。也可看成四角形,日语片假名RO。
基本字义
◎ 名词,人和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时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 名词,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名词, 出入通过的部位:门~。港~。海~。胡同~。
◎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古北~。
◎ 破裂的地方:~子。
◎ 厉害:这丫头真~。(安徽北部、山东等区域方言,意同:这丫头真厉害,特指吵架、辩解。)
◎量词, a.用于人:一家五~人。 b.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等:三~猪。一~钢刀。
◎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单位形成的管理系统:归~。财贸~。[1]
◎名词,姓。
[释义]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语出] 宋·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正音] 置;不能读作“zhǐ”。
[辨形] 置;不能写作“知”。
[近义] 不置褒贬 不置一词
[反义] 泾渭分明 斩钉截铁 旗帜鲜明
[用法] 可用于人对事情不愿或不敢发表意见;态度不明朗。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动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