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的历史沿革
《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一年八月,建通州八里庄桥,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督工。”又据《通州志》:“八里庄桥即永通桥,在普济闸东。正统十一年敕建,祭酒李时勉作记。”李时勉的永通桥记:“通州城西八里河,京都诸水汇流而东。河虽不广,每夏秋之交雨水泛滥,常架木为桥,比舟为梁,数易辄坏。内官监太监李德以闻于上,欲与其地建石桥,乃命司礼监太监王振往经度之。总督漕运都督武兴发漕卒,都指挥佥事陈信领之,工部尚书王卺会计经费,侍郎王永和提督之,又命内官监太监阮安总理之。桥东西五十丈,为水道三券,券与平底石皆交互通贯,锢以铁,分水石护以铁柱,当其冲,桥南北二百尺,两旁皆以石为栏。表二坊,题曰永通桥,盖上所赐名也。又立庙以祀河神。经始在正统十一年八月,告成于十二月,明年三月立石。”永通桥历经五百余年,明清、民国和八十年代屡加修葺,现状为石砌三孔拱券形,南北走向。永通桥曾是东至山海关、南至天津陆路交通的咽喉,历史上该地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中外战争,第一次为咸丰十年(1860)英法侵略军攻陷天津、通州后,清政府为保卫北京在这里阻击侵略军,进行了八里桥战役。第二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义和团在八里桥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桥东京津公路北侧有雍正十一年(1733)所立的“御制通州石道碑”一座,碑文记载了当年修筑朝阳关外石道之事。此碑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传,村内曾住有一海姓满人,共妇王码汉卡氏为乾隆帝弘历之乳母。雍正三年(1725)在此为其立有一碑,现已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