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由来
展开全部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而北京人俗称大年三十儿。老北京人们历来将"年夜"视为正式的年禧,因为它正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时候,许多送旧迎新的重大庆典都在这天举行。
除夕夜的庆典工作,实际上这天的午前就开始了。供桌上燃起香烛,肃穆庄严的气氛随之而起。20多天的准备工作,大多半是为除夕夜的庆典而操劳的。大年三十儿的主要内容有:
佛堂上供:
老北京人家,几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观音、关圣、财神等。不过佛堂的规模相差悬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正厅,而贫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个小佛龛。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九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祭祖也是除夕夜的内容之一。
如果家内有祠堂,仪式就隆重得多。无祠堂之家,此时亦需将影像(或牌位)及遗物请出,在屋内西墙方位设供桌,摆供祭祖。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南方人寓居北京者,祭祖更隆重,用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满人祭祖用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腊、檀香等。蒙古旗人祭祖用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用香油炸,蘸白糖分食。不忘祖宗是传统美德,看来不应属迷信范畴。郊区农民还有的在此夜到坟地请祖宗回家过年的习俗,直到初六,再焚烧钱锭,将祖宗送走。
吃团圆饭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置办的年货中,大部分是食物。准备工作包括烧制年菜。一般在除夕之前,分门别类将食品蒸煮、烹、炸、炖,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只等年夜全家品尝。当然主食自然是水饺,至于馅的优劣,则看家庭生活状况而定。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虽然热闹,但太费时间,现在人们为节约时间,已不注重自制。较开放的广州,从1985年春节开始,已出现扶老携幼到酒楼吃团圆酒了。
守岁之风俗早在晋代就十分盛行
在当时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时所点之蜡烛,叫"守岁烛",是一种特制的粗蜡烛。实际上守岁是消磨时光的综合活动。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尚未到接神之时,利用这段时间消遣一番,俗称守岁。含意高雅一些,将守岁说成是珍惜光阴,或为长辈祈年益寿。不管怎么说,守岁时大多以娱乐为主,如搓麻将、斗纸牌、推牌九等,这样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亥时交子",到了诸神下界的时候了。关于守岁,也有传说。古时有小妖名"祟",除夕时出来害小孩,家长们为保护孩子,故而"守祟",因谐音,又叫守岁。文人守岁,大多做诗抒怀,有的触景生情,有的总结旧作,有的展望未来,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句,这种守岁,算得上是积极有意义的了。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有的因家庭成员未到齐,可能拖到丑、寅之时亦未可知。
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
家庭团拜是接神后的第一件大事。先给祖宗神像叩头拜年,然后依长幼叩头。此后长辈照例要给冲龄晚辈们"压岁钱"。
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一般这段时间大人们忙于筹备工作,管得较松,可尽情玩耍,除了一年一度的放鞭炮之外,最想往的是压岁钱。
传说压岁钱也与"祟"在除夕出来害小孩有关。因为"祟"害怕包着铜钱的红纸包,不再害孩子,故而称"压祟钱"。实际上,长辈给晚辈小孩钱,是皆大欢喜的事,故而沿袭至今。
元旦,北京人俗称"大年初一"。家庭中团拜之后,男子在这一天的主要任务是出外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清代拜年形式较复杂。这是由于各个阶层人士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带来的习俗也不一样。拜年也称"辞岁"。有特殊关系的人,新年辞岁是必须遵例而行的。如京师大臣必须给皇帝辞岁;王公府第中的"包衣人"、"府哈喇"必须给本府主人辞岁;本族的晚辈必须到设有"杆子"、"板子"、"影堂"的族长家辞岁;无论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必须到岳父家辞岁等。
除了上述情况外,即是一般的�NFDBE�戚之间、同行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的拜年。在拜年过程中,凡遇年长者,须三叩头。叩头方式旗人、汉人亦有不同。旗人只叩头不作揖,而汉人在叩头前后均作揖。在拜谒过程中,如主人不在家,就向该家中堂上首叩三个头,犹如主人在上,叫"朝上磕"。在京郊农村,有的主人虽在家,也有"朝上磕"的,主人在旁答谢。如系平辈受拜之家,须择日回拜。
清代的官场中,对拜年较为重视,为了不徒劳往返,便举行"团拜"。这种集体拜年好处很多,故其生命力也较强,民国之后更为盛行。甚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60年代,各单位、团体、工厂等,每逢春节,除举行会餐外,还有团拜之风。其实在节假日人们互相走走,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是件好事,但不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也出现了新形式,如电话拜年,既快又好,互不耽误,有发展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老北京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各家妇女不到"破五"不许出门送贺,即便很近的邻里,只能在院中说话,也不许进屋,即所谓"忌门"之陋俗。每当除夕夜,院内铺上芝麻秸时起,即等于宣布"忌门"开始,正月初六,妇女才开始互相道贺。
元旦期间,除上述"忌门"之外,其他还有许多陋俗和禁忌,其中有的毫无道理,甚至很可笑。明代习俗,新年五更忌讳在床上打喷嚏,如果在床上打了喷嚏,则主今年要生病,若要打喷嚏时,须急速下床。除夕夜,外面有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应,说这是鬼在叫你。新年之始,洗漱后的第一件事,是到街门内偷听街上行人的第一句话,以卜来年之凶吉,谓之"听忏语"。将一枚小钱包在饺子里,谁吃到它,主谁一年顺利。将门栓或木�在院中连续抛扔三次,叫"跌千金"。
有些习俗流传甚长远,如一旦打碎器皿,快说"岁(碎)岁平安"。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财神扫出或倒出。不动刀剪,动则主凶杀或口角。还有不准吃药的习俗,否则会一年生病。(其实需吃药者,已经生病了,耽误病情,岂不更重!)至于大年初一须吃素,现在可能很少见了,谁家不是大鱼大肉。
有些习俗更显无聊,如不吃稀饭,否则出门会遇大雨;出嫁后的女儿,此时不可回娘家,否则会将娘家吃穷。不许与人争吵,否则一年不交好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许骂街,否则今年要倒霉……,这些禁忌虽属无聊,但可避免,只是小孩子们不懂事,不管禁忌不禁忌,一不顺心,难免口出"秽言"。如何对待这种"童言",人们也想出了绝妙的解法,用毛草纸(现在的卫生纸)擦嘴。含意是把小孩嘴当屁股,说话如放屁,不算数。
无论有多少禁忌,人们在节日期间的心情总是愉快的,因为节日的气氛及景象太令人兴奋了。新年新岁之时,每家都在展览自己的年货,所以菜肴都很丰富、酒醴齐备,新正拜节要奉节酒三杯,真一时之快事也。
一般贫穷之家,也尽自家之能力,把年过好,虽然贫富之间相差悬殊,规模形式也差异甚大,可是良辰美景人人可得,贫贱富贵各得其乐。各人按各人的财力和爱好来寻找节日间的乐趣。有些"观景"是根本用不着花钱的。
除夕夜的庆典工作,实际上这天的午前就开始了。供桌上燃起香烛,肃穆庄严的气氛随之而起。20多天的准备工作,大多半是为除夕夜的庆典而操劳的。大年三十儿的主要内容有:
佛堂上供:
老北京人家,几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观音、关圣、财神等。不过佛堂的规模相差悬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正厅,而贫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个小佛龛。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九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祭祖也是除夕夜的内容之一。
如果家内有祠堂,仪式就隆重得多。无祠堂之家,此时亦需将影像(或牌位)及遗物请出,在屋内西墙方位设供桌,摆供祭祖。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南方人寓居北京者,祭祖更隆重,用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满人祭祖用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腊、檀香等。蒙古旗人祭祖用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用香油炸,蘸白糖分食。不忘祖宗是传统美德,看来不应属迷信范畴。郊区农民还有的在此夜到坟地请祖宗回家过年的习俗,直到初六,再焚烧钱锭,将祖宗送走。
吃团圆饭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置办的年货中,大部分是食物。准备工作包括烧制年菜。一般在除夕之前,分门别类将食品蒸煮、烹、炸、炖,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只等年夜全家品尝。当然主食自然是水饺,至于馅的优劣,则看家庭生活状况而定。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虽然热闹,但太费时间,现在人们为节约时间,已不注重自制。较开放的广州,从1985年春节开始,已出现扶老携幼到酒楼吃团圆酒了。
守岁之风俗早在晋代就十分盛行
在当时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时所点之蜡烛,叫"守岁烛",是一种特制的粗蜡烛。实际上守岁是消磨时光的综合活动。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尚未到接神之时,利用这段时间消遣一番,俗称守岁。含意高雅一些,将守岁说成是珍惜光阴,或为长辈祈年益寿。不管怎么说,守岁时大多以娱乐为主,如搓麻将、斗纸牌、推牌九等,这样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亥时交子",到了诸神下界的时候了。关于守岁,也有传说。古时有小妖名"祟",除夕时出来害小孩,家长们为保护孩子,故而"守祟",因谐音,又叫守岁。文人守岁,大多做诗抒怀,有的触景生情,有的总结旧作,有的展望未来,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句,这种守岁,算得上是积极有意义的了。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有的因家庭成员未到齐,可能拖到丑、寅之时亦未可知。
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
家庭团拜是接神后的第一件大事。先给祖宗神像叩头拜年,然后依长幼叩头。此后长辈照例要给冲龄晚辈们"压岁钱"。
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一般这段时间大人们忙于筹备工作,管得较松,可尽情玩耍,除了一年一度的放鞭炮之外,最想往的是压岁钱。
传说压岁钱也与"祟"在除夕出来害小孩有关。因为"祟"害怕包着铜钱的红纸包,不再害孩子,故而称"压祟钱"。实际上,长辈给晚辈小孩钱,是皆大欢喜的事,故而沿袭至今。
元旦,北京人俗称"大年初一"。家庭中团拜之后,男子在这一天的主要任务是出外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清代拜年形式较复杂。这是由于各个阶层人士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带来的习俗也不一样。拜年也称"辞岁"。有特殊关系的人,新年辞岁是必须遵例而行的。如京师大臣必须给皇帝辞岁;王公府第中的"包衣人"、"府哈喇"必须给本府主人辞岁;本族的晚辈必须到设有"杆子"、"板子"、"影堂"的族长家辞岁;无论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必须到岳父家辞岁等。
除了上述情况外,即是一般的�NFDBE�戚之间、同行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的拜年。在拜年过程中,凡遇年长者,须三叩头。叩头方式旗人、汉人亦有不同。旗人只叩头不作揖,而汉人在叩头前后均作揖。在拜谒过程中,如主人不在家,就向该家中堂上首叩三个头,犹如主人在上,叫"朝上磕"。在京郊农村,有的主人虽在家,也有"朝上磕"的,主人在旁答谢。如系平辈受拜之家,须择日回拜。
清代的官场中,对拜年较为重视,为了不徒劳往返,便举行"团拜"。这种集体拜年好处很多,故其生命力也较强,民国之后更为盛行。甚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60年代,各单位、团体、工厂等,每逢春节,除举行会餐外,还有团拜之风。其实在节假日人们互相走走,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是件好事,但不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也出现了新形式,如电话拜年,既快又好,互不耽误,有发展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老北京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各家妇女不到"破五"不许出门送贺,即便很近的邻里,只能在院中说话,也不许进屋,即所谓"忌门"之陋俗。每当除夕夜,院内铺上芝麻秸时起,即等于宣布"忌门"开始,正月初六,妇女才开始互相道贺。
元旦期间,除上述"忌门"之外,其他还有许多陋俗和禁忌,其中有的毫无道理,甚至很可笑。明代习俗,新年五更忌讳在床上打喷嚏,如果在床上打了喷嚏,则主今年要生病,若要打喷嚏时,须急速下床。除夕夜,外面有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应,说这是鬼在叫你。新年之始,洗漱后的第一件事,是到街门内偷听街上行人的第一句话,以卜来年之凶吉,谓之"听忏语"。将一枚小钱包在饺子里,谁吃到它,主谁一年顺利。将门栓或木�在院中连续抛扔三次,叫"跌千金"。
有些习俗流传甚长远,如一旦打碎器皿,快说"岁(碎)岁平安"。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财神扫出或倒出。不动刀剪,动则主凶杀或口角。还有不准吃药的习俗,否则会一年生病。(其实需吃药者,已经生病了,耽误病情,岂不更重!)至于大年初一须吃素,现在可能很少见了,谁家不是大鱼大肉。
有些习俗更显无聊,如不吃稀饭,否则出门会遇大雨;出嫁后的女儿,此时不可回娘家,否则会将娘家吃穷。不许与人争吵,否则一年不交好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许骂街,否则今年要倒霉……,这些禁忌虽属无聊,但可避免,只是小孩子们不懂事,不管禁忌不禁忌,一不顺心,难免口出"秽言"。如何对待这种"童言",人们也想出了绝妙的解法,用毛草纸(现在的卫生纸)擦嘴。含意是把小孩嘴当屁股,说话如放屁,不算数。
无论有多少禁忌,人们在节日期间的心情总是愉快的,因为节日的气氛及景象太令人兴奋了。新年新岁之时,每家都在展览自己的年货,所以菜肴都很丰富、酒醴齐备,新正拜节要奉节酒三杯,真一时之快事也。
一般贫穷之家,也尽自家之能力,把年过好,虽然贫富之间相差悬殊,规模形式也差异甚大,可是良辰美景人人可得,贫贱富贵各得其乐。各人按各人的财力和爱好来寻找节日间的乐趣。有些"观景"是根本用不着花钱的。
展开全部
大年初一
农历正月初一
除夕元旦(旧时称大年初一为“元旦”)
元旦,北京人俗称“大年初一”
各民族春节风俗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哈尼族——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农历正月初一
除夕元旦(旧时称大年初一为“元旦”)
元旦,北京人俗称“大年初一”
各民族春节风俗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哈尼族——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76e6srytui67l8fkdytetjrytuy87u5jd6f78c7x66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