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猿到人的过渡,如果从拉玛古猿算起,大约经过了1000多万年;如果从南方古猿算起,则有200~300万年。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过渡时期的生物终于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是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点,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南方古猿
拉玛古猿之后出现了南方古猿。其生存年代大约为500~150万年之间。有的学者把1967年在肯尼亚罗特加姆发现的一块下颌标本也归入南方古猿,从而将南方古猿存在年代的上限推到 550万年以前。南方古猿化石最早于1924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汤恩发现,为一幼年头骨。其后陆续在非洲、亚洲发现十多处。其中较突出的代表是1959年在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东非人头骨化石(见彩图)。南方古猿的体质特征和人接近,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无齿隙;拇指可和其他四指对握,能使用天然工具;头枕骨大孔的位置接近颅底中央,骨盆比猿类宽,能直立行走;脑顶叶扩大,可能有原始的语言能力。根据研究,南方古猿至少有三个种,即南方古猿非洲种(或称纤细种)、南方古猿粗壮种和比粗壮种更为粗壮的南方古猿鲍氏种。1973年美国学者D.C.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一膝关节化石。次年发现一具人科动物化石,年代距今约300万年前,全身骨骼保存达40%左右,是一个20岁左右之女性,约翰逊称之为“露西女士”,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
关于南方古猿的演化,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①阿法种是最早的南方古猿,约在200~300多万年前分化为两支:一支向人的方向发展;另一支演化为纤细种、粗壮种和鲍氏种,并于 100多万年前灭绝。②南方古猿最早出现的是阿法种,后来演化为纤细种。约在 250万年前,其一支在南非演化为粗壮种;另一支在东非演化为鲍氏种;约在 200万年前,其余的纤细种演化为人属。③阿法种不是南方古猿,实际上已是人属,他们与南方古猿并存。
人类发展
综述
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结束后,人类的体质形态仍在继续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人们把这一发展过程分为猿人、古人、新人三个阶段。由于化石材料的不断丰富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分期法已不合用。国外学者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法。一是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个阶段;智人又分为早期智人和现代智人。这一划分法的缺点是把不会制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和能制造工具的能人及1470号人归入同一范畴。另一种是分为最早的人类(或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智人 3个阶段。中国学者也提出4个阶段的划分法,即早期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猿人”阶段相当于国外学者提出的“最早的人类(人属)”阶段。虽然直立人之前的化石材料发现不多,但将其单独列为一个阶段以别于南方古猿和直立人,仍是较妥当的办法。
最早的人类
从1974年开始,英国学者M.D.利基在坦桑尼亚莱托利的莱托利尔地层发现了人类化石,除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孩的部分骨骼外,还发现一些成人的上下颌碎片及牙齿。定年在380~360万年前之间。1978年在莱托利尔地层中发现留在火山凝灰岩中的人类脚印,属一大一小两个个体。脚印有凸起的足弓,圆形的足跟,大足趾与其他四趾并列于足前方,这些都是人类的特征,因此有些学者把它归入人属。但在同一地层中没有发现石器。约翰逊等人认为莱托利尔地层发现的化石是南方古猿阿法种,并非真正的人类。
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库彼弗拉发现了编号为KNM-ER1470号人的头骨,定年为290万年前。脑量约为775毫升。头骨无直立人那样明显突出的眉嵴,因此它在进化系统中的位置还有争议。在KNM-ER1470号人的层位稍高处,于1968年发现有旧石器,当时测定为261万年前,1975和1976年有人重新测定其年代分别为182万年和244万年前,后一年代与最初测定的年代较接近。
从1960年起,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陆续发现一些人类化石。1964年定名为“能人”。其脑量约为 680毫升,手骨及足骨与现代人相似。在发现能人的层位发现不少砾石打制的工具,主要是砍砸器。此外还发现石块堆成的圆圈,推测是能人所建的简单住所。能人生活的时代距今180万年。
发现于爪哇的莫佐克托人,原先被称为莫佐克托猿人,有人研究,认为可能属于能人,定年为约190万年前。
直立人
在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或150万年前至二、三十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其脑容量为775~1400毫升。最早发现的直立人是1891年荷兰军医E.杜布瓦在爪哇中部特里尼尔附近找到的一个头盖骨及一枚牙齿,次年又在同一地层发现一个大腿骨及一枚臼齿。头骨很厚,眉嵴突出,颅骨低平,具有猿的特征,但腿骨似人,适于直立行走,所以当时定名为“直立猿人”。
直立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在中国有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在非洲有肯尼亚的KNM-ER3733号人、 KNM-ER992号人、KNM-ER3228号人、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的 OH9号人、OH28号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毛里坦人等;在欧洲有德国的海德堡人。此外在匈牙利的维特沙洛斯、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累西勒提及德国的比尔钦斯勒本也发现了猿人化石[3] 。
早期智人
又称古人或尼安德特人。生活于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四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晚期。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一副人类骨架化石。定名为人属尼安德特种,后其学名改为智人尼安德特亚种。
早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生存年代最早的是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和英国的斯旺斯孔布人,定年约为25万年前。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处于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过渡阶段。中国陕西省境内发现的大荔人,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早期智人体质形态已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若干原始特征,如眉嵴比现代人发达,前额低斜,颌部较突出,颏部不明显等。脑容量约为1300~1750毫升,比直立人大得多,脑组织也更复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慧都进一步发展了。
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早期智人可分两种类型,一为“典型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等地。一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黎巴嫩、以色列等地。进步的尼安德特人脑量比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略小,但体质形态更接近晚期智人。一般认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后来发展成为晚期智人。而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的学者认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灭绝的旁支,也有学者认为并未灭绝,而是后来欧洲人的祖先。
晚期智人
又称新人,出现于4万年前。其头骨前额升高,眉嵴几乎消失,颌部退缩,下颏明显,体质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无多大差别。发现的化石分布于亚、非、欧、美、澳各大洲,说明此时除南极洲外,地球上各大洲均已有人居住。
由于美国的南加利福尼亚发现了 4.8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至少在距今5万年前。但许多学者对该人类化石的年代表示怀疑。澳大利亚大陆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蒙戈湖,年代为32750年前,所以人类从亚洲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可能在 4万年前。
晚期智人出现时现代人种亦形成。多把人种分为三大种,即:蒙古利亚人种、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也有另立澳大利亚人种而分为四大人种的。大种之下又分若干小种。人种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一般认为是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3] 。
南方古猿
拉玛古猿之后出现了南方古猿。其生存年代大约为500~150万年之间。有的学者把1967年在肯尼亚罗特加姆发现的一块下颌标本也归入南方古猿,从而将南方古猿存在年代的上限推到 550万年以前。南方古猿化石最早于1924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汤恩发现,为一幼年头骨。其后陆续在非洲、亚洲发现十多处。其中较突出的代表是1959年在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东非人头骨化石(见彩图)。南方古猿的体质特征和人接近,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无齿隙;拇指可和其他四指对握,能使用天然工具;头枕骨大孔的位置接近颅底中央,骨盆比猿类宽,能直立行走;脑顶叶扩大,可能有原始的语言能力。根据研究,南方古猿至少有三个种,即南方古猿非洲种(或称纤细种)、南方古猿粗壮种和比粗壮种更为粗壮的南方古猿鲍氏种。1973年美国学者D.C.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一膝关节化石。次年发现一具人科动物化石,年代距今约300万年前,全身骨骼保存达40%左右,是一个20岁左右之女性,约翰逊称之为“露西女士”,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
关于南方古猿的演化,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①阿法种是最早的南方古猿,约在200~300多万年前分化为两支:一支向人的方向发展;另一支演化为纤细种、粗壮种和鲍氏种,并于 100多万年前灭绝。②南方古猿最早出现的是阿法种,后来演化为纤细种。约在 250万年前,其一支在南非演化为粗壮种;另一支在东非演化为鲍氏种;约在 200万年前,其余的纤细种演化为人属。③阿法种不是南方古猿,实际上已是人属,他们与南方古猿并存。
人类发展
综述
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结束后,人类的体质形态仍在继续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人们把这一发展过程分为猿人、古人、新人三个阶段。由于化石材料的不断丰富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分期法已不合用。国外学者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法。一是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个阶段;智人又分为早期智人和现代智人。这一划分法的缺点是把不会制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和能制造工具的能人及1470号人归入同一范畴。另一种是分为最早的人类(或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智人 3个阶段。中国学者也提出4个阶段的划分法,即早期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猿人”阶段相当于国外学者提出的“最早的人类(人属)”阶段。虽然直立人之前的化石材料发现不多,但将其单独列为一个阶段以别于南方古猿和直立人,仍是较妥当的办法。
最早的人类
从1974年开始,英国学者M.D.利基在坦桑尼亚莱托利的莱托利尔地层发现了人类化石,除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孩的部分骨骼外,还发现一些成人的上下颌碎片及牙齿。定年在380~360万年前之间。1978年在莱托利尔地层中发现留在火山凝灰岩中的人类脚印,属一大一小两个个体。脚印有凸起的足弓,圆形的足跟,大足趾与其他四趾并列于足前方,这些都是人类的特征,因此有些学者把它归入人属。但在同一地层中没有发现石器。约翰逊等人认为莱托利尔地层发现的化石是南方古猿阿法种,并非真正的人类。
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库彼弗拉发现了编号为KNM-ER1470号人的头骨,定年为290万年前。脑量约为775毫升。头骨无直立人那样明显突出的眉嵴,因此它在进化系统中的位置还有争议。在KNM-ER1470号人的层位稍高处,于1968年发现有旧石器,当时测定为261万年前,1975和1976年有人重新测定其年代分别为182万年和244万年前,后一年代与最初测定的年代较接近。
从1960年起,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陆续发现一些人类化石。1964年定名为“能人”。其脑量约为 680毫升,手骨及足骨与现代人相似。在发现能人的层位发现不少砾石打制的工具,主要是砍砸器。此外还发现石块堆成的圆圈,推测是能人所建的简单住所。能人生活的时代距今180万年。
发现于爪哇的莫佐克托人,原先被称为莫佐克托猿人,有人研究,认为可能属于能人,定年为约190万年前。
直立人
在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或150万年前至二、三十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其脑容量为775~1400毫升。最早发现的直立人是1891年荷兰军医E.杜布瓦在爪哇中部特里尼尔附近找到的一个头盖骨及一枚牙齿,次年又在同一地层发现一个大腿骨及一枚臼齿。头骨很厚,眉嵴突出,颅骨低平,具有猿的特征,但腿骨似人,适于直立行走,所以当时定名为“直立猿人”。
直立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在中国有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在非洲有肯尼亚的KNM-ER3733号人、 KNM-ER992号人、KNM-ER3228号人、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的 OH9号人、OH28号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毛里坦人等;在欧洲有德国的海德堡人。此外在匈牙利的维特沙洛斯、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累西勒提及德国的比尔钦斯勒本也发现了猿人化石[3] 。
早期智人
又称古人或尼安德特人。生活于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四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晚期。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一副人类骨架化石。定名为人属尼安德特种,后其学名改为智人尼安德特亚种。
早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生存年代最早的是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和英国的斯旺斯孔布人,定年约为25万年前。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处于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过渡阶段。中国陕西省境内发现的大荔人,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早期智人体质形态已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若干原始特征,如眉嵴比现代人发达,前额低斜,颌部较突出,颏部不明显等。脑容量约为1300~1750毫升,比直立人大得多,脑组织也更复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慧都进一步发展了。
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早期智人可分两种类型,一为“典型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等地。一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黎巴嫩、以色列等地。进步的尼安德特人脑量比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略小,但体质形态更接近晚期智人。一般认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后来发展成为晚期智人。而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的学者认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灭绝的旁支,也有学者认为并未灭绝,而是后来欧洲人的祖先。
晚期智人
又称新人,出现于4万年前。其头骨前额升高,眉嵴几乎消失,颌部退缩,下颏明显,体质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无多大差别。发现的化石分布于亚、非、欧、美、澳各大洲,说明此时除南极洲外,地球上各大洲均已有人居住。
由于美国的南加利福尼亚发现了 4.8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至少在距今5万年前。但许多学者对该人类化石的年代表示怀疑。澳大利亚大陆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蒙戈湖,年代为32750年前,所以人类从亚洲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可能在 4万年前。
晚期智人出现时现代人种亦形成。多把人种分为三大种,即:蒙古利亚人种、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也有另立澳大利亚人种而分为四大人种的。大种之下又分若干小种。人种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一般认为是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3]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