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颖超故居的照片文献
200多张珍贵照片、20余件实物、50多份文献手稿,让参观者感到亲切的邓大姐并未远走,音容笑貌宛在目前。食晒饭盟(吃饭了吗)?去边嘀(去哪里)?1950年,邓颖超在接见广西代表的时候,用纯正的南宁白话和南宁来的姐妹交谈。她深情地说,乡音难忘。她曾两次回南宁认访出生地,对邕江边那一树火红的木棉花永难忘怀。展厅的南宁女儿展区,就以青砖地、雕花床,复原了邓颖超出生的镇台官邸。文物工作者还专门赴宾阳民间找来了古色古香的壮锦,以反映当年南宁的历史风貌。
一张朴素的木床,一盏蓝色灯罩的床头灯,这就是邓颖超工作和生活了24年的中南海西花厅办公室。在床头对面,悬挂着邓颖超和母亲的合影。据说,这是邓颖超为了每天一睁开眼就看见母亲而悬挂的,母女情深可见一斑。1968年,因为周恩来晚间在卧室办公时间很长,室内空气不好,邓颖超就把卧室让出来,给总理再放上一张桌子办公。而她自己则把床搬到了办公室,从此,办公、休息、约人谈话,都是在这2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内。
这个按1∶1比例复原的西花厅卧室,是南宁的文化工作者在中央警卫局的帮助下,到西花厅一点一点地测量,回到南宁原样复制的,尺寸和家具放位置与真正的西花厅卧室一模一样。
邓颖超去世后,依据她谁送的东西还给谁的嘱咐,许多她生前接受的礼物被送还给赠送者,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怀。展览中的不少实物是在国内首次展出,如晨衣、衬衣、袜子等,都是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及原赠送者捐献出来的。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同志,把邓颖超办公桌上的笔筒、台历架等物捐赠给南宁,以表达邓颖超对南宁的深厚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