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今日品读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一错再错”这一集里说当时的不同人物在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如果犯了错误,那可能就会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首先我很敬佩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国的评说,但这个观点却不敢苟同。确实董卓废立、袁术自立皇帝之后都败亡了,而袁绍另立不成也败给了”携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但若说他们因对待皇帝的不同态度而注定如此结果,不是印证了那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话语吗?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
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
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
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
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
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
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啊!
摘自新浪网友,谢谢。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
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
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
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
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
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
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啊!
摘自新浪网友,谢谢。
展开全部
易中天品三国一错再错读后感
今日品读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一错再错”这一集里说当时的不同人物在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如果犯了错误,那可能就会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首先我很敬佩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国的评说,但这个观点却不敢苟同。
确实董卓废立、袁术自立皇帝之后都败亡了,而袁绍另立不成也败给了”携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但若说他们因对待皇帝的不同态度而注定如此结果,不是印证了那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话语吗?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啊!
今日品读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一错再错”这一集里说当时的不同人物在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如果犯了错误,那可能就会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首先我很敬佩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国的评说,但这个观点却不敢苟同。
确实董卓废立、袁术自立皇帝之后都败亡了,而袁绍另立不成也败给了”携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但若说他们因对待皇帝的不同态度而注定如此结果,不是印证了那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话语吗?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今日品读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一错再错”这一集里说当时的不同人物在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如果犯了错误,那可能就会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首先我很敬佩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国的评说,但这个观点却不敢苟同。确实董卓废立、袁术自立皇帝之后都败亡了,而袁绍另立不成也败给了”携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但若说他们因对待皇帝的不同态度而注定如此结果,不是印证了那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话语吗?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
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
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
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
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
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
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啊!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
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
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
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
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
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
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今日品读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一错再错”这一集里说当时的不同人物在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如果犯了错误,那可能就会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首先我很敬佩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国的评说,但这个观点却不敢苟同。
确实董卓废立、袁术自立皇帝之后都败亡了,而袁绍另立不成也败给了”携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但若说他们因对待皇帝的不同态度而注定如此结果,不是印证了那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话语吗?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啊!
确实董卓废立、袁术自立皇帝之后都败亡了,而袁绍另立不成也败给了”携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但若说他们因对待皇帝的不同态度而注定如此结果,不是印证了那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话语吗?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