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怎么复习法
1个回答
2016-05-09
展开全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作用,因此二轮复习成为高考备考成败的关键阶段。
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抓好高三历史的二轮复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益呢?针对我校高三历史考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历史备课组对下一阶段的二轮历史复习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规划,总结起来如下:
二轮复习思路的确定
总的来说,二轮复习主要是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网络;对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偿纠正;对主干知识重点突破,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水平。
因此我们第二轮复习复习方针确立为“抓基础、促重点、补漏洞、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具体来看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要吃透《考试说明》,明确其功能定位。《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考试说明》所涉及的考点与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对照《考试说明》,逐个排查知识点和重点考查内容,查找一轮复习的不足。
第二,要及时总结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如:①重资料,轻课本;重做题,轻反思;重思维定势,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倾向;②对基本的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③读题、审题粗心;④回答主观题时,思维角度单一,表述无层次,表达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整齐。⑤不能灵活迁移知识;⑥考试怯场,心理素质不佳等。
第三,要认真反思一轮复习中常规教学的效率。
①是否准确把握《考试说明》教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②课堂效率如何?能否进一步提高?③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④是否盲目扩大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⑤怎样通过考试和
讲评究错来提高效率?⑥怎样让二轮复习成为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过程?
第四,研究分析备考试题,保证训练的针对性。从往届高考试题中寻找共性,从近期试题中寻找趋势,从相同考点试题中找变化,从外地试题中找信息。
二轮复习策略
1复习策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完善即完善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方法),查漏补缺 综合即综合知识,增强知识的连接点,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提高即提高思维能力、解题技能、概括能力,提高应试水平和历史学科综合能力。
2复习模式:实施“小步子、大容量、勤反馈、快矫正”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基础主干知识回扣与题型复习相结合。复习时间3月至5月上旬。
3复习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方法,形成反思的习惯;教给学生自己查漏知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利用好自己的“错误”来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也要经常强调重视答题规范性习惯的培养。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学生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却经常出现“打开书本就会,合上书本就忘”的现象,导致历史学科考试成绩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的记忆、
学习方法和备考计划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种情况是对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遇到新材料、新问题时,无法有效调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死读书,平时复习时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缺乏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三种情况是
平时成绩不错,但一遇到大型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主干知识的“深加工”,二是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方法与习惯。
②重视建构知识体系,抓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忌以点带面;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通过梳理总结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中西政治文明的创新,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外思想文化的嬗变,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等。
③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和重点突破,即展开有效联系,形成专题体系。
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怎样展开有效联系呢?一般依据热点问题进行有效联系。
热点
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
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
充
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
在复习中,
一方面要将热点
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
(
切入点)。
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但有效联系时一定要把握
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
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
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
趋势和规律等。
例
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
业;
在深度上,
可分析其对古代、
近代社会的影响,
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
度”上的体现之一。
第三,
继续分析高考历史试题,
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加强对专题复
习与训练的指导性。
高考历史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突出基础主干知识,
重视历史阶段特征。
突出
研究性,
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
以史料创设情境考查灵活迁移能力,
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力度会越来越大;
注重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能力考查的
有机融合;
注重新史观的渗透,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均有体现;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回避热点;
选修部分试题情境与设问与教材的联系比较间接,
更体现对学生综
合素养的考查;比较注重与必修的对接等。
针对高考历史命题的特点与趋向,
我们要进行精心设计与选题。
选题时,
准
备给学生做的试题教师自己先做,难题、偏题、怪题、超范围的题、参考答案模
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作用,因此二轮复习成为高考备考成败的关键阶段。
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抓好高三历史的二轮复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益呢?针对我校高三历史考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历史备课组对下一阶段的二轮历史复习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规划,总结起来如下:
二轮复习思路的确定
总的来说,二轮复习主要是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网络;对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偿纠正;对主干知识重点突破,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水平。
因此我们第二轮复习复习方针确立为“抓基础、促重点、补漏洞、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具体来看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要吃透《考试说明》,明确其功能定位。《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考试说明》所涉及的考点与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对照《考试说明》,逐个排查知识点和重点考查内容,查找一轮复习的不足。
第二,要及时总结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如:①重资料,轻课本;重做题,轻反思;重思维定势,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倾向;②对基本的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③读题、审题粗心;④回答主观题时,思维角度单一,表述无层次,表达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整齐。⑤不能灵活迁移知识;⑥考试怯场,心理素质不佳等。
第三,要认真反思一轮复习中常规教学的效率。
①是否准确把握《考试说明》教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②课堂效率如何?能否进一步提高?③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④是否盲目扩大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⑤怎样通过考试和
讲评究错来提高效率?⑥怎样让二轮复习成为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过程?
第四,研究分析备考试题,保证训练的针对性。从往届高考试题中寻找共性,从近期试题中寻找趋势,从相同考点试题中找变化,从外地试题中找信息。
二轮复习策略
1复习策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完善即完善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方法),查漏补缺 综合即综合知识,增强知识的连接点,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提高即提高思维能力、解题技能、概括能力,提高应试水平和历史学科综合能力。
2复习模式:实施“小步子、大容量、勤反馈、快矫正”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基础主干知识回扣与题型复习相结合。复习时间3月至5月上旬。
3复习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方法,形成反思的习惯;教给学生自己查漏知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利用好自己的“错误”来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也要经常强调重视答题规范性习惯的培养。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学生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却经常出现“打开书本就会,合上书本就忘”的现象,导致历史学科考试成绩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的记忆、
学习方法和备考计划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种情况是对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遇到新材料、新问题时,无法有效调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死读书,平时复习时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缺乏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三种情况是
平时成绩不错,但一遇到大型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主干知识的“深加工”,二是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方法与习惯。
②重视建构知识体系,抓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忌以点带面;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通过梳理总结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中西政治文明的创新,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外思想文化的嬗变,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等。
③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和重点突破,即展开有效联系,形成专题体系。
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怎样展开有效联系呢?一般依据热点问题进行有效联系。
热点
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
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
充
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
在复习中,
一方面要将热点
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
(
切入点)。
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但有效联系时一定要把握
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
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
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
趋势和规律等。
例
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
业;
在深度上,
可分析其对古代、
近代社会的影响,
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
度”上的体现之一。
第三,
继续分析高考历史试题,
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加强对专题复
习与训练的指导性。
高考历史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突出基础主干知识,
重视历史阶段特征。
突出
研究性,
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
以史料创设情境考查灵活迁移能力,
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力度会越来越大;
注重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能力考查的
有机融合;
注重新史观的渗透,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均有体现;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回避热点;
选修部分试题情境与设问与教材的联系比较间接,
更体现对学生综
合素养的考查;比较注重与必修的对接等。
针对高考历史命题的特点与趋向,
我们要进行精心设计与选题。
选题时,
准
备给学生做的试题教师自己先做,难题、偏题、怪题、超范围的题、参考答案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