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的后妃是有等级的,最早的时候还有品级。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名称,这个在汉族建立的王朝要比少数民族的王朝复杂。汉族王朝一般的后妃品级建制是模仿外朝的官员建制,大致是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每一个等级有不同的名称和品级,不同的王朝建制法不一样,有兴趣的可以百度或者看一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籍。
举个例子比如说武则天,一开始是才人——正四品,属于二十七世妇的序列,后来是昭仪——正二品,属于九嫔的序列。再后来是宸妃——正一品,是夫人的序列了(至于做没做过宸妃,不同史书记载不一样,《旧唐书》和《新唐书》说做过,《资治通鉴》说由于大臣反对没做成),后来是皇后就朝品级了。
提问者感兴趣的封号可能是近期清宫剧看了不少,对于明清后妃的封号提的问题吧。相比于前朝,明清后妃的编制和等级大大简化了。明朝皇后以下就是妃,由于品级相同,他们在妃的前面加一个字,或称名号,严格来说应该叫做徽号。比如贤妃,宁妃之类的,这个很随意,好听的字都可以用,当然是皇帝给的。皇后就不用了,因为是独一无二的,没必要区分。
清朝的后妃等级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答应、常在八个等级。有严格的晋升制度,秀女入宫要从比较低的等级开始,由于等级越底,人数越多,为了区分方便,就加一个名号区分,比如X贵人,X答应之类的,在等级低的时候也有以姓氏区别的,比如石答应之类的。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是较高级别的后妃等级,就可能用不着这么麻烦去区分了,特别是皇帝登基前潜邸的侧福晋,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到贵妃或者皇贵妃,并且是独一无二的贵妃或者皇贵妃,就直接称呼了,比如雍正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和乾隆的慧贤皇贵妃高氏都是直接封贵妃,并且是后宫里当时独一无二的贵妃,就没必要区分了,这种没有名号的光头贵妃恰恰体现了他们是直接封的贵妃,不是一步步晋升来的,他们有资格接受外命妇的跪拜朝贺。但是后来晋升来的贵妃,就被乾隆皇帝免了朝贺礼,是因为是从低位次升上来的。
低位次升上来的嫔妃无论后来升到什么情况,他们在低位次的名号可能都带着,像是洗不掉的污点一样,比如慈禧,懿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孝全成皇后,全贵人——全嫔——全妃——全贵妃——全皇贵妃,就是死了也只能是孝全皇后。
《后宫甄环传》中称敦肃皇贵妃年氏为华妃是不对的,因为她没有做过妃这一职位,直接由侧福晋册封贵妃,并且是当时唯一的贵妃,没有必要加名号区分,应该直接称贵妃,这是她地位的象征。
举个例子比如说武则天,一开始是才人——正四品,属于二十七世妇的序列,后来是昭仪——正二品,属于九嫔的序列。再后来是宸妃——正一品,是夫人的序列了(至于做没做过宸妃,不同史书记载不一样,《旧唐书》和《新唐书》说做过,《资治通鉴》说由于大臣反对没做成),后来是皇后就朝品级了。
提问者感兴趣的封号可能是近期清宫剧看了不少,对于明清后妃的封号提的问题吧。相比于前朝,明清后妃的编制和等级大大简化了。明朝皇后以下就是妃,由于品级相同,他们在妃的前面加一个字,或称名号,严格来说应该叫做徽号。比如贤妃,宁妃之类的,这个很随意,好听的字都可以用,当然是皇帝给的。皇后就不用了,因为是独一无二的,没必要区分。
清朝的后妃等级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答应、常在八个等级。有严格的晋升制度,秀女入宫要从比较低的等级开始,由于等级越底,人数越多,为了区分方便,就加一个名号区分,比如X贵人,X答应之类的,在等级低的时候也有以姓氏区别的,比如石答应之类的。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是较高级别的后妃等级,就可能用不着这么麻烦去区分了,特别是皇帝登基前潜邸的侧福晋,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到贵妃或者皇贵妃,并且是独一无二的贵妃或者皇贵妃,就直接称呼了,比如雍正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和乾隆的慧贤皇贵妃高氏都是直接封贵妃,并且是后宫里当时独一无二的贵妃,就没必要区分了,这种没有名号的光头贵妃恰恰体现了他们是直接封的贵妃,不是一步步晋升来的,他们有资格接受外命妇的跪拜朝贺。但是后来晋升来的贵妃,就被乾隆皇帝免了朝贺礼,是因为是从低位次升上来的。
低位次升上来的嫔妃无论后来升到什么情况,他们在低位次的名号可能都带着,像是洗不掉的污点一样,比如慈禧,懿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孝全成皇后,全贵人——全嫔——全妃——全贵妃——全皇贵妃,就是死了也只能是孝全皇后。
《后宫甄环传》中称敦肃皇贵妃年氏为华妃是不对的,因为她没有做过妃这一职位,直接由侧福晋册封贵妃,并且是当时唯一的贵妃,没有必要加名号区分,应该直接称贵妃,这是她地位的象征。
追问
呃~~还是有一点疑惑,比如封号对于后宫嫔妃而言到底是尊贵的象征呢(好像我听说对嫔妃而言夺去封号比降级更难以接受来着)还是其他什么意义?
而且其实我也不是清宫剧看了不少(根本是没看过……),只是写小说是似乎要用到,所以这并非是对于明清后妃提的问题……
再请问如果公主(注:作为皇帝的妹妹)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级别的人应该分别行什么样的礼呢?
谢谢亲解惑啦~~~~辛苦啦~~~帮一下吧~~~
追答
后妃身份的尊贵看的是他们的等级,而不是封号(严格上说应该叫名号),嫔妃最重的惩罚应该是降级,后妃的俸禄待遇是依照他们的等级而来。这是制度内的。
皇帝的姑母叫做大长公主,姐妹叫做长公主,女儿才叫公主。至于看他们行什么样的礼,一方面要看他们的品级,另一方面要看辈分吧,大长公主、长公主和公主见了皇帝行的礼是不一样的,是因为他们辈分不同。公主的封号是来自于她的封地(标注的叫法应该叫做汤沐地),比如汉代平阳公主,汤沐地是河北平阳,故称。唐太宗的第十九女叫做晋阳公主,汤沐地就是现在山西太原(古称晋阳)。
清朝的公主没有汤沐地,分为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两极,另加两个字的封号,在嘉庆之前,这两个字要加在中间,比如“固伦和孝公主”,嘉庆之后加在前面,比如“荣寿固伦公主”。固伦公主和亲王一个等级,和硕公主和郡王一个等级,所以辈分相同的郡王见了固伦公主要行礼。和硕公主见了亲王要行礼。清代的皇子亲王见了殿阁大学士要行跪拜之礼,像老师一样对待。
另外清朝皇帝大婚娶皇后的时候,迎亲的人员是很严格的,比如皇帝不迎亲,避免皇后在大婚之日行跪拜大礼,迎亲使是亲王,两个傧相(也就是现在的伴娘,必须是固伦公主),另外要有十一个和硕亲王的正福晋或一品诰命夫人骑马护从,前面四个后面七个。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