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展开全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课件。
学生:金属棒、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
2、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的同学再来摸摸。请你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
3、金属棒上的热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通过把金属棒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到金属棒的另一端,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猜测,是否正确呢?该怎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和凡士林。(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
你们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能亲眼看到热在金属棒上传递的过程呢?
3、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环境下,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之前的假设。)
4、小组上台汇报设计成果。
学生交流,并完善方案。(应用木夹夹住金属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签粘的距离应差不多,给牙签编号……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5、听了刚才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肯定又有新的启发吧?下面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再完善下。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里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思考对凡士林的量、牙签粘的距离等的控制,使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养成较好的探究能力。)
6、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新颖的方案来。那等会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为了使实验更成功、更安全,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小提示,请你们默读一遍。(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7、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8、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现象。(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图示上标出)
9、小结: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汇报,老师发现无论是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谁来总结下,热在金属棒上到底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手动起来,也不仅仅是获得一些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对这些科学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即科学概念。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是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这根金属棒换成一块金属圆片,热在这块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你为什么这样猜呢?(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2、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师述:蜡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热很快会熔化)等会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进行研究:在中间加热或在边缘加热。加热时重点观察什么呢?
3、材料员领金属圆片,学生实验。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5、小结:根据这两种现象,谁来总结一下,热在金属圆片上传递又有什么规律呢?(也是从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开始传递,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设计意图: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上一活动的设计,学生往往会认为热传递是一个线型的过程,而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课件。
学生:金属棒、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
2、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的同学再来摸摸。请你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
3、金属棒上的热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通过把金属棒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到金属棒的另一端,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猜测,是否正确呢?该怎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和凡士林。(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
你们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能亲眼看到热在金属棒上传递的过程呢?
3、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环境下,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之前的假设。)
4、小组上台汇报设计成果。
学生交流,并完善方案。(应用木夹夹住金属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签粘的距离应差不多,给牙签编号……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5、听了刚才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肯定又有新的启发吧?下面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再完善下。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里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思考对凡士林的量、牙签粘的距离等的控制,使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养成较好的探究能力。)
6、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新颖的方案来。那等会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为了使实验更成功、更安全,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小提示,请你们默读一遍。(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7、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8、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现象。(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图示上标出)
9、小结: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汇报,老师发现无论是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谁来总结下,热在金属棒上到底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手动起来,也不仅仅是获得一些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对这些科学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即科学概念。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是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这根金属棒换成一块金属圆片,热在这块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你为什么这样猜呢?(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2、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师述:蜡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热很快会熔化)等会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进行研究:在中间加热或在边缘加热。加热时重点观察什么呢?
3、材料员领金属圆片,学生实验。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5、小结:根据这两种现象,谁来总结一下,热在金属圆片上传递又有什么规律呢?(也是从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开始传递,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设计意图: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上一活动的设计,学生往往会认为热传递是一个线型的过程,而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