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道路上,四大名著几乎是绕不过去的。对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民间一直流传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那么,既然存在即是合理的,而且是流传了这么久的俗语,其道理体现在哪里呢?
少不读水浒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不在年少的时候读水浒,是因为很难读懂。也就是说,要想真正读懂《水浒传》,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必须要在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明白水浒的道理。毕竟年纪小的时候,只能读到水浒里面的豪侠义气,但那不过是做人的皮毛罢了。
总的来说,水浒表面上一个黑吃黑和逼良为娼的故事,实际上更是被逼良为娼的娼又去逼迫别的良人为娼的故事。在水泊梁山的背后,布满着一步步的经营算计,一次次逢场作戏。等到经历丰富了,自然可以看出水浒中的世事变幻和人心叵测。如同古惑仔年轻的时候总感觉恶人总是长着一副凶相,要喊着打打杀杀才够霸气,而实际上,那些西装革履,讲话斯文的人才是最凶的。进一步来说,如果陪皇帝踢球的是宋江的话,谁又能保证他不是另一个高球呢?
老不看三国
至于老不看三国,那是因为《三国演义》实在是一个太过悲伤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充满绝望的小说。如同一个机关算尽的老年人,到头来却发现世事本就一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当初说好的同生共死,但是在大哥称王称帝后,一切的关系也就不那么单纯了。最后,因为荆州的得失,三个人都直接或者间接而死掉。年轻时草船借箭、指定乾坤的诸葛亮,在晚年耗尽一生的心血,还是没有能保住蜀汉的家业。
再谈曹操,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年轻的时候希望打破沉闷的制度。尤其是期望实现自己唯才是举的主张,不惜和当时的传统士族撕破脸。在英雄暮年的时候,自己打破的格局再次愈合,地主豪强又开始掌握人才的上升通道,平民寒门再难出贵子,而这无疑是曹操死不瞑目的地方。
至于江东的孙权,一辈子除了和曹操打了赤壁之战等几场仗,其他时间全部用在了内耗上,拉拢一批,打击一批,为了不让四大家族实力过大,孙权甚至纵容自己的两个儿子争夺太子,从而在适当时机完成一场杀戮。不过,孙权苦心经营的东吴帝国还是没有维系太久。正所谓,是非转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言以蔽之,少时读水浒,会以为义气第一,砍杀随意,走向不健康的开始;老年看三国,会憾叹人生易老,岁月难回,走向不健康的结束。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书中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所以推荐
《水浒传》。
水浒中人物众多,但都各有特色,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是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扬之作。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