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翠绿的青山不是擅画者非凡的笔墨所画,但永远像美丽的画一样原色不败。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永远奏响美丽的声音。
出自: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原文: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译文:
翠绿的青山不是擅画者非凡的笔墨所画,但永远像美丽的画一样原色不败。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永远奏响美丽的声音。
苦心经营的人,老天最终不一定会辜负他;手段毒辣的人,要小心人家因不堪其辱而奋起反击。如果一个人能达到把清水都能当成香茶来品的境界,那么他应当相信农家的粗茶比酒更香吧。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扩展资料:
一八四一年五月初,林则徐前往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广州各界人士怀着极其惋惜的心情,络绎不绝地来到天字码头为林则徐送行。
林则徐在这天日记中写道:“榴花、秋海棠已并开,荔枝、杨梅皆垂实矣。”然而,这时由于投降派得势,抗英斗争已被破坏,英国受略军逼近“满城文武可怜虫”的广州了。
林则徐一到浙江镇海,就致力于当地的防务工作,并继续严禁鸦片。他虽身在浙江,但仍时刻关心广东的抗英斗争,他担心广东局势在投降派的倒行逆施下会进一步恶化。
事态发展,果然如此。五月底,英军进犯广州,投降派可耻地屈膝后,还散布英军“所恨者惟林一人”,趁机进一步打击林则徐。不久,道光皇帝下旨将林则徐遣戍新疆伊犁。
一八四一年八月,林则徐离开浙江前往伊犁时,鸦片战争正处于最危急的阶段,英军猖狂进攻,清军节节败退。林则徐闻讯忧心如焚,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
他在留别家人的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句生动表达了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忘我牺牲的坚强意志,也是他一生坚贞爱国的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一八四五年,林则徐被召回京。他又出任过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仍然十分关心英国侵略者蹂躏下的祖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八五0年春,林则徐告老还乡。
他继续进行禁烟的宣传,积极关心福州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一八五0年十一月林则徐在广东潮州普宁县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这是一幅著名的山水对联。虽然青山从来没有上过墨,但它们是一幅保存了数千年的美丽画卷。蓝水虽无弦,但从古至今,它演奏着优美的琴声。画和琴声远不如青山绿水美。它们既轻盈又有趣。简朴意味着作者以几笔之多,在青山绿水中自然与人合一的美丽意境。
出自《试帖诗稿》,这是林则徐的一首诗,也是一段对仗非常工整的对联。
原文: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扩展资料:
山水对联的基本特征:
山水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山水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我来给你解释下,墨指书墨,说白了就是墨水、墨汁,青山不墨千秋雪,就是说山上常年绿树成荫,不用墨水去描绘自然就成了画。第二句绿水无弦万古琴,这个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吧,不单独解释了。就是说绿悠悠的流水常年流动着,就像一把没有弦的琴一样,但是却一直演奏者动听的旋律。
我勒个擦,这句对子真的好啊。
顺便问一句,楼上的回答的是什么东东。这是出自林则徐吗?具体哪篇文章啊。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是林则徐写的一首诗。
诗歌全文: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诗句翻译:
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
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
青山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色,赞美友谊。后面则是讲国家和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