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里的氢原子为什么经过核聚变后会变成氦原子?
当太阳中心温度达到1500度以上时,氢原子核(就是质子)就会互相聚合,成为氦原子核。这个核反应叫氢核的聚变反应。
温度是分子(或原子、亚原子粒子)内能的反映。温度越高,这些小尺度物质的运动速度越快。原子核(或质子)都带有正电荷。在温度较低时,它们虽然也能相向运动,但在同性相斥的正电荷作用下,它们无法相撞。而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它们的运动速度非常快,就可能克服电斥力,相撞在一起,并形成新的原子核。这就是在高温下,氢核能够聚变为氦核的原理。
这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要经过几个步骤。以下是这个反应的过程图示。
首先是两个氢原子核(质子)相撞,结合后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形成一个重氢核(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然后这个重氢核再与一个质子结合,放出一个γ光子,形成一个氦3核(原子核内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第三步,两个氦3核结合,组成一个氦4核(原子核内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
总的反应是:四个氢核经过聚变反应,形成一个氦4核。同时放出两个正电子、两个中微子和两个γ光子。由于四个氢核的质量之和比一个氦4核的质量大千分之七,形成氦4核后,这多出的千分之七的质量就按照爱因斯坦的E=mc^2,由质量变化为能量,并由向外发出的辐射带出太阳。
这个反应链也叫“质子-质子链式反应”。
反应中放出的γ光子,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太阳光。
太阳里的氢就是这样经过核聚变后变成氦的。